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有一个不朽的名字叫聂华苓

作者:心堪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1960      更新:2024-10-22

       今晨传来聂华苓女士离世的消息,享年九十九岁。对有过海外生活经历的人而言,一定知道这是周岁的记录,可按中国大陆习俗,她的年龄应算作一百或一百零一岁。古往今来,“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便当下医学发展、养生普及,地球人均寿命也仅达77 - 78岁,聂华苓女士能够如此功德圆满度过百年岁月,着实难能可贵。
       纵观她的漫长人生经历,让人不得不叹服,她真的是成就他人与自我的楷模,值得我和我们学习。

 

(一)曾经的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聂华苓一生荣誉众多。1976年,她和丈夫保罗·安格尔被世界各国三百多名作家联合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其成就与贡献获广泛认可。她曾说:“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这句名言生动诠释了她丰富多元的人生轨迹以及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贡献。她创建的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即“国际写作计划”,是世界华文作家乃至世界各国作家的精神驿站和避难所。

       无论今昔,文学圈层不乏追名逐利者,而聂华苓一生践行利他主义,如巴金所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她为“国际写作计划”四处奔波募资,克服重重困难,让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作家和诗人有了交流创作的平台。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在此相互学习、启发,打破隔阂,共同推动文学发展。对中国作家来说,这更是意义非凡的机遇,她像引路人给予诸多帮助与指导,助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二)自身文学创作成绩斐然

 

       她的作品体裁多样,短篇小说如《翡翠猫》等,以细腻笔触描绘生活点滴与人性微妙;如《失去的金铃子》等,如历史画卷展现时代沧桑与人物命运起伏;散文集如《梦谷集》等,是心灵倾诉,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人生感悟;翻译集如《百花文集》等,为文化交流搭建桥梁。她的文字细腻深刻,能穿透纸张触及读者内心,让我们感受时代脉搏与人们内心世界。
 
       台湾华文作家中,我偏爱於梨华女士和白先勇先生。可是,聂华苓女士在我心中有独特地位。多年来,我幻想过在文学笔会中能近距离接触她,哪怕只有一次也好。刚刚这愿望随她离去而成永恒的遗憾。不过我确信她是我未曾谋面的也终将会经常相遇的人。通过她的照片,通过她的文字,通过被她帮助过的人的记忆,通过被她的精神之光照耀,她是一位虽死犹生的伟人。我很幸运,在她的伟大时代,我也来过。

       作为她一名微不足道的读者和一名默默无闻的华文写作者,因为她的突然离世有了久违的写作冲动,不由自主地写下这句话:“有一个不朽的名字叫聂华苓”,以志纪念。 

上一篇:老街
下一篇:“干肠”回家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