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滨浔阳楼
文/刘显沐
江南名楼多傍水,岳阳楼依洞庭,滕王阁临赣江,黄鹤楼和浔阳楼都位于长江之滨,浔阳楼距今已经一千二百多年。
九江古称浔阳、江州,九江市九华门外长江南岸的城市标志建筑称为浔阳楼就不足为奇了。何时建楼已经无从考证,建楼的初衷也无准确说法,但是两位大师的墨宝界定了浔阳楼的奠基时间,赋予了浔阳楼酒肆的功能。一是唐代诗人、德宗贞元年间江州刺史韦应物的《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悬槛飘寒雨,危堞侵江流。迨兹闻雁夜,重忆别离秋。徒有盈樽酒,镇此百端忧。……”二是同为唐朝诗人白居易《题浔阳楼》,与韦应物相呼应:“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烽烟。”
据记载,旧时浔阳楼雕檐外高悬一面匾额 “浔阳楼”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题。流传说法是,当年苏轼本欲题“浔阳酒楼”四字,但不慎墨污“酒”字,于是将错就错,干脆去掉那个“酒”字,气魄顿时大了许多。我想传说终究是传说,事实绝非如此,应该是文豪看到涛涛长江之壮观,远眺庐山之秀美,体验浔阳之繁华,品尝陶令(酒)之醇厚,为这秀美之地所折服,在心中不知不觉筑起酒楼之外的一座高楼了。
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三十八回中描写了古时浔阳楼美丽壮观:宋江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仰面看时,傍边竖着一银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上写道:“浔阳江正库。”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宋江上得楼来,凭栏举目看时,端的好座酒楼。但见: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栏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消磨醉眼,倚青天万迭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白苹渡口,时闻渔父鸣榔;红蓼滩头,每见钓翁击楫。楼畔绿槐啼野鸟,门前翠柳系花骢。宋江看罢浔阳楼,喝采不巳。
也就是这宋江,醉卧浔阳楼,题反诗,发泄心中的不满:“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似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纹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豪气回荡,匪气顿现,让浔阳楼以市井酒肆,嘈杂之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近千年。
现在的浔阳楼为1987年由九江市人民政府重建,主楼占地300平方米,高21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设计师参照舆刊本《水浒传》插图和宋代《清明上河图》的建筑风格建造而成。楼南北顶檐下各悬有赵朴初题写的《浔阳楼》巨幅匾额。
近看,外三层内四层,九脊层顶,龙檐飞翔,黛瓦朱栏,四面回廊;如果你站在长江北岸湖北小池镇大堤上,或者九江长江大桥上,眺望浔阳楼,耸立江岸,浔阳(江)雄涛,湓浦风霞,与江水紧相依;夜晚,彩灯照射下的浔阳楼,挑檐飞渡,色彩斑斓,美仑美奂,与浔阳城共一体。
走进浔阳楼,一楼大厅东西两壁镶嵌两幅大型瓷板画。彩绘着“宋公明发配江州城”、“浔阳楼宋江题反诗”、“黄文炳设计害宋江”、“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等栩栩如生的画面,为浔阳楼增加了传奇色彩。大厅内陈列着全国独套《水浒》一百单八将人物瓷像,悬挂着现代多幅名家的书画作品和诗词楹联。二楼忠义堂为当年宋江醉酒题诗处,现仍备有据说是当年宋江喝过的“蓝桥风月”酒,如果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亲尝独具特色的“水浒宴”了,说不定你在醉酒之后,能体会到一番把酒临风的意境。三楼回廊陈列着九派字画,四楼为茶室,常常有艺人表演琵琶曲,评书等。
浔阳楼不但伟岸、壮丽,更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观赏浔阳绝世的美景,享受着长江涛声的悠长。
春日的早晨,自浔阳楼向东眺望,金黄色的太阳从鄱阳湖面喷薄而出,湖水泛着金色的光芒,滚滚长江江水如练,似是奔着朝阳前行的巨龙;山丘蜿蜒,绿树如茵,点点农舍升起袅袅炊烟,建在花海中的水塔和高楼似是神话中的积木;近处九江长江公铁两用大桥(一桥)横卧长江之上,汽车在上层缓缓行驶,列车在桥中呜呜飞奔,邻近得锁江楼斜影更像一只巨手,似是要与浔阳楼在空中相握。
夏日中午,特别是雨后登楼,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脚下的长江,一望无际,奔流不息,江水拍岸发出阵阵轰鸣;北望庐山,洁净如洗,峰峦叠翠,白云绕山,此时你分不清是在看景还是在梦里;近处浔阳,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点将台在湖中迎风耸立,浪井在坊间悄然静默,租界领事馆在江边孤单伫立,海关钟声在空中回荡,此时你很难分出你是在楼上还是在街中。
秋日的傍晚,登浔阳楼,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怀。夕阳西下,余晖斜照,九江长江二桥拉索闪闪发光,摩肩接踵的汽车缓缓通过大桥,似是接受浔阳江的检阅;江水清澈,江面如镜,碎浪逐舟,五彩的大轮小船,上下穿梭,行至浔阳江时,鸣笛致意,或靠岸或路过,一片繁忙;长江岸边,码头吊机,不停起吊,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运出赣鄱大地的物产,运回全世界的商品;早遛的大爷大婶,沿着江边画廊缓缓行进,小店酒肆大声揽客,饭店酒楼灯火辉煌,东西向的街道与南北向大道灯带相互交织,市内的众多的湖泊水面与彩灯交相辉映,一遍斑斓,连自己都疑惑此时是不是身处花海之中,天堂之上?
仰望浔阳楼,有无尽的热爱和眷恋,同时又有些许遗憾和惋惜。浔阳楼应该说是花团中的锦绣,名楼中的豪杰。背倚庐山,下瞰长江,东连鄱阳,西眺武汉;历史悠久,阅尽人间繁华,经历世间沧桑,是九江城市标志。遗憾的是,与江南三大名楼相比,在世人的记忆里要模糊很多。我想也许是匡庐的挺拔秀丽,比过浔阳楼的伟岸,也许是长江浩荡悠长,掩盖了浔阳楼的光辉?
庐山是我离开家乡的坐标,浔阳楼是我归家的灯塔。铁路、公路十字交汇之处,长江黄金水道与铁路、公路、机场交午相贯之处就在浔阳楼旁,就是我的家乡九江。周瑜点兵之处,岳飞屯兵抗金之处,南昌起义温酿之地,庐山抗战鏖战之地,她与祖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相连;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停泊,李白、陶渊明、白居易在此游历或居留,《春江花月夜》就是从这里弹响,她与祖国文化血脉相通;今日九江已经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工业、交通、旅游城市,已经与昨日的江边小市不可同日而语,矗立在长江之滨一千二百多年的浔阳楼集名江、名楼、名酒、名著为一身,由市井酒肆逐步演变成旅游佳地、九江的城市标志和九江人心目中的胜地,广为旅者游客所称颂,多为世人所美誉。
花开自有彩蝶至,河畅自有舟船往。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文人大家临世,为九江的山水所陶醉,为浔阳楼壮观所叹服,为九江的未来而喝彩,写就比《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和《黄鹤楼记》更加博大、更加壮丽的诗篇!
二0一六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