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致敬爱丽丝.门罗

作者:赵明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9461      更新:2024-05-16

       惊闻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于5月13日去世,心生悲意,与这么好的作家曾经处于同一个时代,真的是一件幸事。尽管无缘谋面,但在她的作品中曾经无数次相逢且渐渐熟悉。想起这篇写于2013年10月,爱丽丝.门罗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写的小文,其实那时还没有买到她的作品,出于好奇从网上搜到 仅有的几篇,读了三篇小说已经深有感触。后来这些年差不多读过她所有作品,她的作品有那种反复玩味才接近内核的神秘。感觉她是表达女性情绪幽微细腻的文字大师。这世上有她来过,于喜欢她的读者来讲真的不一样。我想只要她的作品还在,她也将永远还在。怀念一位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读她的作品,今天我要重读一遍《逃离》,还要发以下旧文再次致敬我喜爱的伟大的女作家:爱丽丝.门罗。

 

       先是,读过门爱丽丝.门罗小说《逃离》中的两篇《逃离》和《匆匆》。反复读了好多遍。必须说明,这是小说本身的吸引力,吸引你重复阅读,否则总不确定是否读懂。她的叙事风格如此隐晦,文字以外有无限展延的空间:话到嘴边留半句,实质内容都在留下的半句里。真的高妙。可读懂以后的冷寂与阴沉也是无可比拟的。
        其实在得知她获奖之前,对这个加拿大女作家一无所知。
        那天晚上知道她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有兴趣从网上找到她的作品,首先读的是一篇微博连接小说集《逃离》中的《匆匆》,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读到最后,确定读完了,才觉得似乎在这里结束别有意味,所以回过头再读一遍,再读一遍才知道她想说什么,而且其实在字字句句里都渗透了她的表达,这时你会折服了她的叙事能力:严谨,巧妙,不露声色,自然到不见丝毫造作。
        第二天一早又找到了她的《逃离》来读,说实话,读完好长时间我对她的表达仍然有迷惑:她说的是这样吗?
        有网友与我讨论,她的风格比之杜拉斯怎样?其实,我觉得她的叙事风格不同于杜拉斯,杜拉斯的《情人》,是很情绪化的叙述,但是门罗的风格冷静有逻辑感,但是也含蓄,笔触慢慢剖析出冷酷的现实。这些语言,就是预备你去反复阅读的,字里行间是谜面。读读即知。如果非要找个有点参照作用的作品的话,我倒是经常在字里行间看见张爱玲《小团圆》的那种又要披露真实,又要婉约含蓄的劲头。
       后来又从网上读了她的《空间》。这一篇的风格,与《逃离》中的两篇系列稍异,不用那么费心去找答案,那种痛到极致而无奈地自找出路的心情,被她说的那么到位。
       正当获奖热季,我目前不急于买这位诺奖得主的小说集来看,但以后一定会买。我觉得她的小说给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有很高的美学风范。这不是跟风。要感谢诺奖,否则,我至少不会这么早知道这位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