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
文学剧场单元《夜访女娲》
日期:2019年12月15日14:30/12月15日19:30
场次:一天2场
时长:70分钟
场馆:北京蓬蒿剧场
座位:对区不对号入座
票价: 50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东棉花胡同35号
场馆电话:010-64006472
作品介绍:女娲在中国神话中是一个创造人类的神,同时制定婚姻法则。如今我们正处于掌握和改造人类基因的时代,未来科学家必定会利用基因造人。此时一位想制造永生基因人的未来智者来夜访人类创造神女娲……
12月初,诗剧《夜访女娲》北京首演
这是一个神话时代的故事,迷离神秘、荒诞矛盾、讽刺幽默,是一部“黑色神话”,并且这部诗剧,大有嚼头。
让我们一起穿越到
神话时代
与造世神女娲邂逅
故事梗概
讲女娲在不周山被昊天带领的乌合之众围攻,即将被屠杀。精卫、伏羲和未来智者代表三种观点来拯救女娲,但是都被女娲拒绝。女娲宁愿被屠杀也不愿破坏她创造的人类以及既定的人类生存与繁衍的规则。
它将时代穿越回中国的神话时代,与当下高科技相结合,保留诗歌语言的华丽和爆发力,同时又融入了诸多关于人类生存、死亡以及永生的思考。
这是一场东方创世神女娲
与未来时代高科技代表的“PK”
女娲这个中国神的元素很多,她创造人,还制定婚姻法则。如今我们正处于掌握和改造人类基因的时代,未来科学家必定会利用基因造人。此时一位想制造永生基因人的未来智者,夜访女娲……
古希腊戏剧般的氛围
主角和歌队的表演
戏中紧张恐怖的气氛与女娲每一次的决定
都会激发观众的“无限思索”
《夜访女娲》既为观众准备好了
悬疑与紧张的剧情与气氛
也为观众准备好了满场的惊讶与回味
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某个经典象征的引导下,举起一面远古的华夏女性始祖的爱和自由的旗帜,以当下无名的激动和女性个人的呼喊,重新承续五四以来现代诗剧渐隐的传统。
——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志毅
周珺的《夜访女娲》是一个诗人的戏剧处女作,在诗的戏剧性和戏剧的诗性上会引人深想。而在时空维度上,则是对埃氏《普罗米修斯》的远距离呼应。呼应的响亮与微弱且不评价,向度的准确足可断言。
——诗人、歌剧《马可·波罗》作者韦锦
周珺是小说家,现在她向剧作家迈进。周珺最初却是诗人,这剧的语言甚至情节,都隐含或明显展露着诗歌的内质。周珺强调在写作之前,她反复阅读聂鲁达和惠特曼的诗歌,就像艾略特写《大教堂谋杀案》。其实戏剧在西方,特别在源头的希腊,它本来就是诗剧,这样一说,周珺可能隐含着更为远大的抱负。
——诗人梁晓明
《夜访女娲》是一个惊喜,是周珺卓越的历史意识、知性洞见和戏剧化能力的体现。透过一个撕裂世界的图景:撕裂的母亲,撕裂的孩子,撕裂的人群,我们领教了作为集体无意识的盲从与仇恨那洪水般的破坏力,同时也在其中看到了独立人格的微弱光辉。而在全剧的末尾,死亡被解读为一种祝福和净化自然的力量,这一理解已超越了基于人本主义的悲剧范畴。
——诗人、《菲利普·拉金诗全集》译者阿九
《女娲》的出色之处在于,通过对华夏上古神话的溯源、探索和再创造,深层次揭示了洪水滔天年代里神祇、精灵、人类和飞禽,围绕创世、毁坏与拯救所发生的一系列纠葛、抗争和交锋;刻画了以女娲为代表的仁慈、正义和母性力量,在此悲剧过程中的担当与决绝,时时透露出不可磨灭的人性之光;还对人类未来的技术、欲望与意志,表现出深刻的疑虑和担忧。总之,作者立足于现时代的悲天悯人之情,弥漫于整个舞台,深沉的忧患意识贯穿了剧情始终。
——诗人、作家、学者王自亮
通过神话与科学的交融,探索人的创生、人的本质、善与恶、生与死、科学与人类的命运,主题哲理性强并极具想象力。探索生与死的终极问题,使人想到尼采的“超人”、福山的“后人类”和海德格尔“向死而生”。中国缺少死的哲学和宗教,儒家的贵生和庄子的旷达,都不谈死的意义。永生人是一个深刻的主题。
——思想史家高力克
女娲创造人类,也使我想起来汉语当中的"姓"词。姓就代表从女人出生的。当今由于科学的影响使我们忘记神话,而神话是人类的很基本的交流的方式,也是很美的方式。当代的艺术家周珺想了这个剧本代表当代年轻人对大自然的关心。现在使世界上的年轻人都感到这种关心。女娲面对三个可能性都不同意是可以理解的!对着一个创造神,神怎么可以同意!更不说一个女神。一个能够创造的女神,只能尊敬她。
——意大利汉学家朱西
编剧周珺创作谈
十八岁写诗歌写到如今,想写个代表作,当时想到神话里的女娲,人类的创造神,还制定了婚姻法则。这是与西方的造神最大的不同,加上女娲有个蛇身的鬼魅形象,所以,我一直考虑这个形象如何接地气,这个念头想了四五年,直到去年爆出基因剪辑的事件,突然觉得这两个元素可以对接。当时写了一个系列组诗,给高力克先生看,他指出我这些诗歌的意象纷乱,我想表达的内容过多。这句话让我幡然醒悟,女娲诗歌不如只选择一个意象来好好打磨。于是,我想不如用诗剧来表现我的女娲。
我虽然2007年在北京学习了话剧编剧,总觉得自己没有入门。也是幸运,偏这时候我遇到韦锦,他已经写了大量的歌剧和诗剧。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说:“歌剧是什么,那就是刀插进后背,流的不是血,而是歌唱。”就在那次夜谈中,我知道我的这部诗剧怎么写了,每一场什么内容,我突然都清晰了。整个写作过程非常快,非常酣畅。我太幸运了,在最恰当的时候,我遇到了高人。
整个写作我还得到很多老师的指点,如王自亮,阿九,胡志毅,楚良,刘春,张霁等。时隔12年我终于可以向当年主办话剧编剧班的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交上作业。
《夜访女娲》主创团队
编剧周珺: 作家、诗人,“北回归线”诗会成员,出版小说《念奴娇》《青水美衣》,其中《吴冠中传:傲骨丹青》《杨伯达传:故宫里的博学家》被评为央视科教频道《大家》栏目官方指定图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被挡在门外的女孩》入选浙江优秀中篇小说。诗剧《夜访女娲》为作者第一部剧作,入选2019年第十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
导演: 白爱莲, 北京京剧院导演、博士。京剧《浮生六记》,荣获第一届北京青年戏剧节新锐导演奖、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京剧《倾国》,第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开幕作品。小剧场京剧《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被《新京报》评选为2016年度最艺术十佳演出,年度人气戏曲;河北梆子《定都》,荣获第四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优秀导演奖;小剧场京剧《季子挂剑》,获2016年度北京艺术基金资助、荣获2017年度北京演艺奖•最佳小剧场提名;昆曲《浮生六记》(苏州昆剧院),受邀参加2019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聚焦中国”单元。
李晨曦 1999年生,就读中国戏曲学院影视表演专业
张可为 就读中国戏曲学院
宋雨煊 就读中国戏曲学院
关兴辰 就读中国戏曲学院
唐振超 就读中国戏曲学院
蒋凡生 就读中国戏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