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_三 、知音相遇_纪实·历史_文狐网

三 、知音相遇

返回章节列表

       螈在那一年,怀揣着一张S师专的录取通知书,从长沙坐火车到S城。她没有爸爸妈妈可惦念,因为爸爸妈妈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实际上就像不在这个世界上一样地遥不可及。刚到S城的那阵子,S城对螈而言,是陌生的。陌生的方言,陌生的人。S城的人说话带着高腔,像唱戏,又像吵架。陌生的食物,如果你到店里要一碗面,店家问你要不要辣,你说要一点点,那一碗面,就会是一片红。辣得难以下口。“日暮他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螈在这里,第一次尝到了乡愁之苦。然而,螈也是在S城,遇到了她一生中的最爱。
       那一天,螈是在暮色苍茫中到达S城的。当她拖一身疲惫,登上S师专的教学大楼前的高台阶,正在惆怅时,一双长长的手臂接过了她的行李,此人就是瑜。从此螈和瑜开始了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不离不弃!。瑜高高个子,长圆脸,说话很柔和,一听就是会唱歌的。瑜也是从长沙来的。不用说,他也是家庭出身不好,不得不来S城师专的。瑜比螈早报到两天,于是,就参加迎接新生。“真是巧!我就落到你的手里!”螈在后来的日子里,常和瑜开玩笑说。
       S师专,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新生们一到校,即参加建校劳动,挑红砖,抬树条。每天黑汗如洗。螈和瑜在同一个班里上课和劳动之外,常常一起复习功课。螈在这里吃了过去从未吃过的辣椒,没有油,但盐却很多。饭是双蒸饭,显得很多,有时吃玉米粉做的糕,还有用甘蔗渣作的人造肉,小球藻等等。
       有的同学因为不堪饥饿,而发生偷饭吃的事。有的同学由于营养不良得了水肿病。螈为了不让自己被饥饿击倒,每到开饭时,她都去得很迟,这样就不用因排队,而消耗体能。瑜的饭量大,但也是忍着,从不干那种偷饭吃的下作事。有时,瑜的哥哥经过S城,给瑜带些海丝粉或面条来,瑜总是让螈也来吃。
       S师专傍着Z江。江上渔船来来往往,江风拂面,少年壮志悠悠。螈和瑜常常来Z江边读书。除了他们的专科俄语外,他们还读弗罗依德,庄子老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好在师专图书馆的书还够他们读。有时螈和瑜比赛古诗,看谁记得多。螈当然获胜的时候多。螈在外婆家孤独长大,没有兄弟姐妹,瑜就成了她的”小哥哥”。瑜比她只大一岁,两人成了长沙话叫‘油盐坛子“。和瑜在一起,螈有一种安全感,不为明天发愁。
       螈和瑜在S师专读书时,正当十七,八岁,花样年华,以为明天无限美好。他们那时最喜欢读的古诗是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最喜欢读的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牤”;熟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他们最喜欢唱的歌是“毕业歌”、“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就这样,他们成了”油盐坛子“,天天在一起。同学们也觉得他们无可指责。只是有一次急坏了负责青年工作的郭老师。那天,到深夜了,黑灯瞎火的。螈和瑜还在教学大楼顶层,吟诗对歌。郭老师爬到楼上,催他们回寝室去。直到今天,螈和瑜还常常回忆那次,“我们就是坐到天亮,也不会有什么事发生。”他们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