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德国_100/ 申请到了德国唯一的天主教大学_纪实·历史_文狐网

中国人在德国

100/ 申请到了德国唯一的天主教大学

返回章节列表

 

我是从山东大学毕业的,本地山东人。到德国,是为了留学。

按照咱们中国的说法,我是属于好学生的那种。从小到大,我都是好学生。

我妈是从事外事工作的,她去过一些外面的国家。所以,她建议我出国镀金,镀金了之后,再回到中国。

山东大学,是山东最好的大学了。我念书的时候,也跟辅导员讨论过,他们的意思是,现在中国这么多大学生,你要是出国,读个研究生回来以后,就业方面的,都会比较好。

当时,学校又正好有中德交换项目,是到东德的Lepzig Universität(莱比锡大学)。再加上我妈的这个想法。我就去报名,跟着一起出来了。

对于出国的决定,应该说,我妈对我的影响更大。但是,我妈千算万算,没算过到,我在上学的时候,就认识了我前夫。结果,我就留在了德国。

我们家,就我一个孩子,我爸妈只是希望,我到德国镀一层金。这样,我就比别人更有优势。将来,在职场上,或者其他领域,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父母的初衷。

以前,我爸妈是希望我回国发展。现在,他们肯定是觉得,我在德国已经很好了。

我刚到德国的时候,才19岁。有很多孩子跟我一道,参加这个项目。我是这些孩子里面,最小的一个。

到了德国之后,我很激动。因为,我从来没离开过家门。

我从七岁开始上小学,一直到上大学,都是在家门口。到了德国后,就是到了陌生的国家,还要学德语。

我跟着一大帮人,在飞机上,一路都在说话,连觉都没睡。下了飞机之后,也是一路上说话。

因为我们都是同学,所以大家都住学校宿舍,又一起学语言。

人家说,刚来到国外,很凄惨,很孤单。这种情况,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出现。

那个时候,我完全是激动的状态。好歹离开了爸爸妈妈,还离得这么远。我终于可以自己说了算了。

这应该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突破了。

有什么事情,总算不用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了。或者,要去听从他们的指令。真的有一种,自己成人的感觉。

在语言班里,我是八个月考过DSH(Deutsche Sprachprüfung für den Hochschulzugang ausländischer Studienbewerber, 德国高校外国申请者入学德语考试)。这个速度,是比较快的了。

我们也会经常碰到,有的同学,念语言的时间,太长了。两年多的,也有。甚至还有到最后,语言签,转不成学生签的。

我是从交换项目里面出来的。交换项目的学生,全部都要学Informatik(计算机),因为在那个时候,德国计算机人才急缺。而且,计算机专业也比较好找工作。

但是我是学文科的,等于我是混进来的。我听了几次Informatik的课,发现自己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然后,我自己申请学校,就从莱比锡大学出来了。申请到了德国唯一的天主教大学Katholische Universität Eichstätt - Ingostadt(艾希施达特-英戈施达特天主教大学,简称“KU”)。后来就去了Ingostadt。从那个时候,就感觉到孤单寂寞了。

从莱比锡大学,到了KU之后,我才发现,整个大学,上千的学生里面,只有五个中国学生。而且,我们五个是分散的。

我们是合作校区,分别在两个城市Eichstätt和Ingostadt。我是文科专业,在小校区Eichstätt。另外的学生,他们在大城市Ingostadt。

我们专业不一样,经常见不到面,会稍微感到有些孤独。不过那个时候,我的德语已经OK了。

我这种性格,找个朋友不是很难。我跟自己的同学,包括教授,还有认识的人,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那时候的朋友,主要是德国人了。现在的朋友比例,中国人与德国人,是五比五。

中国朋友,会更加理解我的一些想法,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一样的。

有的时候,跟德国人说一件事情,似乎是“鸡同鸭讲”。

德国人,不光不能理解我,还要跟我辩论,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你这么想是不对的。我本来是想找他诉苦的,结果,变成了两个人的争论。我说,算了。不要讲了。

我和德国的朋友,从基本的观点,就没法达到一致。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德国人很独立。他们有问题,习惯自己解决。而我们,是喜欢找个朋友,咱们说道说道,研究研究。

如果找德国朋友研究,他就会说,这是你的事情,你要自己做决定,我不可能影响你的人生。他说完了,我就问自己,嗯?我是干嘛来的?

 

《妮可》篇  (九)

 ………………………………………………………………

《中国人在德国》 雅兰·著                                                

寻求国内出版!

享有著权 。严禁刊载转载 。侵权必究!   

自费勿扰 

…………………………………

雅兰信箱:

shuiyanqingli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