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装_第四节_纪实·历史_文狐网

戏装

第四节

返回章节列表

       秀珍醒来后,说啥也不回马家了,她誓死要跟着志仁。没有办法,秀珍住进了文家,这在桑园子可是从来也没有过的事情,一时间整个桑园子议论纷纷。有的说,志仁也真是,好心救人却被人粘贴上了。还有的说,文家有福,这下子白白捡到个儿媳妇儿。

       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秀珍爹娘脸面上挂不住,可一时也没啥主意了。

       于大脚来送秀明,她给秀明点了长明灯。上半晌还与她在一起的秀明,转眼就已经与她天隔一方了,于大脚默默垂泪。

于大脚在马家呆到半夜,她想再陪陪秀明,因为他还没有成亲,是少亡,不能按常规出殡之类的,到明儿,只能在祖林的地角边上挖坑埋了便罢。她知道秀明怕黑,她往长明灯里又添了些豆油,她对秀明说:“孩啊,你就是这样的命,命啊,下辈子你可要好好托生啊……”

       于大脚大病一场,原来的几根黑头发也全都变白了。

       秀珍这样在文家也不是个法子啊,秀珍爹就让秀珍娘去于大脚家,商量一下闺女的事咋整。村里算命先生钱瞎子已经给他算过了,他命中不担儿子,就是女儿也要好生看待方能护得周全。事到如今,他们也只能认命了。秀珍愿意呆在文家就呆在文家吧,只是总得要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啊。

       于大脚心下是喜欢这样的安排的,在桑园子她顶看好的一户人家就是文家,顶看好的青年就是文家的长子文志仁。对于秀珍,她倒希望文志仁能娶了她当媳妇儿,别看现在秀珍好象是病秧子,可是个多子多福的命相。

       说起来,文家落户桑园子庄也才是二十多年前的事。这家外来户竟然是凭了花姑一舞水袖立下足跟的,当年的花姑直到现在在桑园子还被广为传颂。于大脚对那个叫作花姑的女人一直难以忘怀。

       那年初秋的一个正午,一个外乡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十分疲惫地驻足在桑园子村口的柿子树下。

       女人不到40岁,斜背着一个大包袱,看上去就是个逃荒的农妇;虽然穿戴得很破烂,但掩不住她个子高挑,眉清目秀。两个男孩大的有十六七岁,小的十四五岁,眉眼都很周正。

       也许这棵高大的柿子树让他们母子眼前一亮。这是怎样一棵树 啊,顺着蜿蜒的山路走来,老远就能看见它高高地挺立在山坡之上,巨大的树冠像一片绿色的云朵,又像一把撑起的巨伞; 走近它,就像走近一个慈祥的老人,它雄踞在山沟边、土路旁,它的身后隐隐约约就是一座看上去十分美丽的山村。这里是进村的必经之路,而这棵柿子树就像立在村口的村名碑,又像在村口专门迎客引路的老者。

       女人看得呆了,不由低下头,对着柿子树深深鞠了一躬。

       树旁不远处是一片小空场,空场上有一座小巧的土地庙。两个孩子正从供台上寻找食物。他们很失望,供台上除了香灰并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

       两个孩子又回到柿子树下。见到树上密密麻麻的柿子,大些的孩子便踮起脚尖去摘,可是够不着。倒是小些的孩子机灵,他退后几步,先是助跑几步,接着猛然一跃,两枚柿子连同几片树叶一下子就到了他的手里。

       青青的柿子圆润可爱,可是咬到嘴里还是青涩的,小哥俩忙不迭地吐出来。

     “富国,富昌!”女人对着他们叫道。

       两个孩子懂事地拢到娘身边。娘说:“走到哪儿是个头啊,富国,富昌,你们看,这里有多美,娘喜欢这个地方。”

       哥哥富国说:“这儿是挺美的。”

       弟弟富昌说:“俺再也不愿赶路了。”

       母子三人走进桑园子庄,遇到的第一个人便是于大脚。寡居三年的于大脚将她们领到自己家里,做了一顿热乎的饭菜让她们吃了个饱。

       女人说:“打小人们都叫我花姑。”

       于大脚说:“那俺也叫你花姑吧。”

        花姑说她们老家在好远好远的地方,得罪了土匪,男人死了,在老家呆不下去了,就流落到这里了。这里山好水好人也好,俺想留在这儿。

       于大脚见花姑长得俊俏,不像个土生土长的乡下女人,也不好刨根问底。可要将她们收留下来,可不是她能作得了主的。于大脚便带她们去“和善堂”找公德贵。

       公德贵四十出头,是桑园子一带有名的中医先生。据说,在他爷爷那辈儿的时候,公家还是桑园子最大的地主。到了他爹,因为迷上赌博,家财大都输光,只留下一个大宅院和几十亩薄地。公德贵不恋钱财,迷上中医,后来开了间药铺叫“和善堂”,慢慢就有了些名气。“和善堂”医术出名又乐善好施,乡民一般小病小恙几副草药就能给治好,且药材特别便宜,遇到家境贫寒的干脆连钱也不收。公德贵生了两个女儿后,才生了儿子公长俭,本希望他能子承父业,可他不喜欢学医,十六七岁了,整天无所事事的,一天到晚舞弄个大刀片子,让公德贵好生失望。好在三年前老婆又怀了孕,本想老年再得一子,谁知老婆突发急症,公德贵煎了药,吃下几副竟无济于事。束手无策的公德贵慌忙将老婆送到省城医院,医生最终无力回天,大人孩子都没保住。已经嫁到省城的大女儿埋怨爹的中医误了病情,发誓一定让孩子也去学医,学西医。那时候,于大脚也是新寡不久,有媒人便从中撮合。可不知为啥,于大脚始终没再改嫁,公德贵也没再续弦。在桑园子,公德贵人缘颇好,村里人家大事小事都要找他拿个主意。

       见了花姑母子,公德贵就有些同情:“你们孤儿寡母的,怎么能在桑园子立住根?”

       花姑说:“俺有俩儿长着呢,只要有块地儿,准能养活自己。”

       公德贵看看眼前这位倔强的女人,叹了口气。于大脚说:“瞧着怪可怜的,咱桑园子东西两座山,还容不下她娘仨?”

    “俺还有点儿积蓄,孬好够安下家了。”花姑说,“往后的日子,俺们还有三双手呢。”

    “这样吧,俺家西山坡上还有二亩薄地,也快撂荒了,你们在那儿盖几间房吧,周边还有些荒地可垦,只要勤快,就能活人。”公德贵边说边打量着花姑,他愈发觉得这个女人不像是一般的女人。

       一家人先在于大脚家暂时安顿下来,这让花姑十分感激。花姑便问于大脚村里的一些风土人情。于大脚说:“你们进村时,看到咱村口的那棵老柿树了没有?”

       花姑说:“嗯,那好像不是一棵普通的柿子树,得上百年了吧。”

       于大脚说:“桑园子人都叫它柿王,把它当神敬着呢,很多人家生了男孩都要去拜干爹,孩子好拉扯呢。俺看,富国富昌俩兄弟在桑园子也没个靠山,还是也去认了干爹吧。”

    “行。”花姑想了想,点头说。

       第二天,于大脚备了火纸和供品,带着花姑母子来到村口的柿子树下。于大脚在树根间的石板上摆好供品,让富国富昌跪在树下,点燃了火纸。

       富国和富昌跪在地上,看着燃烧的火纸在那儿打着旋儿,带着火星的纸灰旋着升到半空中去,又落到柿王的茂密的叶子上,两个孩子心里便由衷地对面前这株古老而又神秘的柿子树产生了莫名的敬畏。于大脚在一根红布条的两端分别拴上了几枚铜钱,拴完之后,又同样拴了另外一根,然后把这两根红布条放在供品边,念叨道:“柿王树啊,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初三卯时,文富国一十六岁、文富昌一十五岁,自此在桑园子庄安家落户,兄弟二人诚心拜您老人家为干爹,求您保佑平安……”

       念叨完毕,于大脚将红布条朝着大树的枝桠间轻轻抛去,两根红布条分别搭在了粗壮的树枝之上,晃动了几下之后就稳稳地垂在了那里。富国富昌好奇地抬头看去,就发现茂密的树叶下边,许多枝桠上都垂着这样的布条,大都褪去了颜色,只有这新挂上的两根格外地鲜红。

       于大脚对孩子们说:“磕头吧,叫三声干爹!”

       富国和富昌对着柿子树磕了头,大声叫道:“干爹!干爹!干爹——”

       声音在山谷里共鸣着。此时,山风吹来,树叶哗哗作响……

       接下来,于大脚开始招呼乡亲们帮她们在西山造屋建房。公德贵也来帮忙张罗。于大脚想不到,这个逃难的女人身上还带了一些钱,足够盖上三间房了。于大脚请来几个石匠,还把村里的羊倌常九德、马家秀珍她爹、东山头的吴大用等人请来帮工,忙活了几十天就把新房建好了。

       西山真是个好地方。花姑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她领着两个儿子要在这儿开始新的生活了。秋天,她们在地里播下了小麦; 冬天,她们在西山的荒地上开垦,来年春上又种上了玉米、高粱……

       你知道西山有多美吗?春天来的时候,漫山的春草萌动,那些石头下面的昆虫儿开始悄悄呢喃,那些树和树之间彼此都憋着嘴沉默着,暗地里却相互较着劲儿比赛看谁早一天发芽开花,然后睡一觉起来,睁眼一看,满山坡就变了模样儿。那些叶呀一下子就长大了,还有那些野花儿,只觉这一眼还在含苞着呢,下一眼就已经灿然绽放了,缭绕的香气把西山都熏醉了,站在山梁子打一个喷嚏,整座山都要醉得摇一摇晃一晃呢; 夏天被香气牵引着来了,那些花间的蝴蝶和蜜蜂,那些草地上蚂蚱和螳螂,那些石块下面的蝎子和蜈蚣,那些被惊扰走来的野兔和山鸡,还有从地洞里钻出来爬上树干的知了,西山成了它们的乐园;不久,知了声拽住秋天的衣襟,把秋天缓缓地拉到跟前来了,柿子树上的叶子慢慢变成了红色,然后又悄然落下,满树的柿子却还留在枝头,密密麻麻地鲜红着,像被人挂上了一串串小红灯笼; 到了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之后,远山近峰洁净得如同披上一身素纱……花姑不知道自己有多喜欢桑园子,她带着儿子就像在一匹锦缎上绣花一样把西山脚下开垦的土地侍弄得有模有样。

       起初,除了公家父子和于大脚,花姑母子和村里人接触并不多,很少有人去她家串门。对这家外来户,村里的人还不知根底。个人过个人的日子,花姑与桑园子相安无事。

       第一个收获的季节,花姑家的麦子获得了丰收,村里人开始眼馋起来。收了麦,花姑和儿子又在地里种下了玉米。西山上獾多,兔子多,还有小柴狼,会扒地里的种粮。为了防狼,富国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偷偷制作了一只火枪。制作完后,他跑到山谷里悄悄放了两枪,那声音果然震天地响,把整个后山震得瑟瑟发抖。富国伸了伸舌头,转下头四下里看看,他把火枪藏在了他和富昌的的床底下。富国说:“这下好了,管它西山有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玉米很快就要成熟了。可富国和富昌发现,这几天地里的玉米棒子不时被掰去一些,两兄弟便跑回家告诉娘。

       富昌说:“娘,娘,有人偷咱家棒子呢。”

     “瞎说什么。”于大脚正好来串门,花姑呵斥着儿子,“瞎说什么,桑园子人对咱们都这么好,谁会偷咱呢,怕是被獾偷吃了吧。”

      “娘,这可不像是獾,你看地里那些脚印儿,分明就是人嘛,这是有人欺负咱们。”富国气呼呼地说。

      “不许胡说!”花姑嗔怒着。

       于大脚说:“哪个庄没几个小毛贼,这是看你们日子过得好,有人眼红了。不敲打敲打不行,要不可就真欺负人了。”

      “敲打?”花姑说,“俺们新来乍到,无亲无故……”

     “不是俺说你,像咱这样的女人,没个男人罩着,自己就得挺起来,要么让人敬重,要么让人害怕……”于大脚愤愤地说,“还是俺帮你吧,到晚上,俺围着桑园子庄从北头到南头给你骂街,看他们还敢偷你家的棒子!”

      “不就是几个棒子嘛,骂什么街。”花姑说,“都怪俺和乡亲们来往少,得空俺想法子,好好谢谢乡亲们。”

       于大脚有些不解,花姑神秘地一笑。

       隔了几天,富国发现地里的棒子又少了不少。他生气地从床底取出他的火枪:“真是欺负人,俺看谁还敢!”

     “莫急,莫急。”花姑拦住儿子,不慌不忙地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包袱。她们就是背着这个包袱来到桑园子庄的。 

       花姑说:“娘的嗓子痒痒了,该给乡亲们唱几段了。”

       花姑抖索着打开包袱,先是取出一只长柄的烟袋,接着又取出一身鲜艳的戏装。

       一旁的富昌拍起手来:“好啊,好啊,娘又要唱戏了!”

       富国却说:“娘,你不是说这辈子不再唱戏了吗?你这是……”

       花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富国富昌啊,娘憋得慌了,吼一口!”

       富昌赶紧接过娘的烟袋,看着娘认真地穿戴起戏装。这是一件秋香色软绉老旦蟒,娘小心翼翼地将它穿在身上,扭动了一下腰肢,直看得富昌拍起手来:“好看,真好看。打娘不唱戏了,还是头一回穿上戏衣呢。”

       娘不作声,将杌子移到桌前,对着镜子慢慢地将头发梳拢开来,又认真地盘在头上,盘成一个高高的发髻。然后,从包袱里拿出一个精致的脂粉盒,捧在手里看了半天,才轻轻地将它打开,将扑粉和胭脂仔细地搽在脸上。做这些的时候,她一点儿也不性急,神情那么专注。她在镜子里反复端详自己,许久才说:“富昌,取我的头面来。”

     “哎。”富昌答应着,从包袱里取出一顶水钻头面,恭恭敬敬地递给娘。

       花姑将它戴到头上,站起身来。整个屋子顿时明亮起来,娘蛾眉淡扫,光彩照人,绣带飘扬,婀娜多姿,俨然仙女下凡。

       母子三人走出石屋,来至玉米地边上的巨石之上。花姑在巨石上坐下来,定着神。富昌已经在娘的烟袋里装上了烟丝。娘接过烟袋,富昌拢着手帮她点上。娘把长烟袋放在嘴里深深地吸了几口,慢慢把头仰起来,朝着天空吐出几个大大的烟圈来,那烟圈先是又大又圆,山风一吹,马上就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娘把烟袋往石头上一磕,站起身来:“富国,给娘轰轰场子。”

    “哎。”富国答应着,举起手中的土枪,对着山谷搂动了板机。 

      呯!……

      一声震天的枪响,在西山的山谷里反复回响。草丛中几只山鸡和附近树上的小鸟儿突然受到惊吓,纷纷尖叫着飞到半空里。

     “西山里,东山里,都来听俺娘唱戏喽——”富昌对着大山大声喊道。山谷中飘荡起一阵阵悠长的回响:“唱戏喽——唱戏喽——”。

       枪响过后,以大山为幕布,以巨石为舞台,以山坡上的树木和庄稼为观众,花姑轻舞水袖,慢移莲步,大声唱道:

       老身家住南阳地

       离城十里姜家集

       那个棋盘大街住在路西 
       老爹爹一身好武艺

        姜家的花枪谁不知 
        我无有兄来无有弟

        所生我一个娇闺女

        起名儿我就叫个姜桂芝 
        大比之年开科举

        普天下的举子都去赴考期 
        有一个赶考的书生小罗艺

        他赶考路过俺那姜家集 
        一路风霜经不起

        伤寒病病倒在一座破庙里 
        也是他命不该死有福气

        老爹爹把他搀回俺家里 
        请来个名医啊与他治病疾 
        那日罗艺病体好

        老爹爹又为他摆开了宴席 
        小丫环上绣楼上对我报事 
        她言说 我的姑娘啊 你可知晓
        咱的客厅内 来了一位俊公子

         ……

         罗艺他知道我精通武艺

         他先陪笑脸后作揖 
         扑通一声跪在地 厚着个脸皮要

         拜师

        不教他花枪他不依 
        我言说 拜师咱可得立规矩 
        他言说 绣鞋底就是我的刑具

        一句话说得我笑迷迷 
        白日里我陪他攻读书卷

        到夜晚传枪法在那花园里 
        光花枪他学会了七十二路

        还有那个三十二路他还未学齐 
        ……

       是豫剧《对花枪》姜桂芝的唱段!

       花姑字正腔圆,唱得明快、清新而又激越、跳荡。小鸟儿飞回树梢上侧耳聆听;玉米叶子哗哗作响,就像拍手鼓掌;整个西山都在凝神屏气,让这绝美的唱腔漫山遍野飘荡开去。

       花姑正入神地唱着,西山山坳里突然传来一声长长的叫好声:“好,好啊!好——”山坳把这叫好声放大了好多倍,在山坡上久久回荡。

       富昌小声说:“是在山上放羊的常九德,他也有好多戏文哩。”

       花姑没有分神,她继续唱着。虽然没有伴奏,这个一百多句的名段,她早已烂熟于心,得心应手,一旦进入了角色,她唱得愈发投入。

       很快,常九德赶着羊群下山来了。

       接着,在附近地里忙活着的人们陆续聚拢过来。

      不多时,半个桑园子庄里的乡亲也先后来到这里……

       于大脚也站在人群里。她真的想不到,花姑还会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