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五年战 俯身甘为孺子牛_文学漫笔_文狐网

扶贫攻坚五年战 俯身甘为孺子牛

岑雨桑|41094次浏览|个人主页

       扶危济困、改善民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追求,先秦诸子百家提出“仁爱”“民生”“兼爱”“大同”等理念,为中国扶贫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从先秦《周礼》的“荒政十二策”,到清代的《荒政缉要》,中国古代形成了一系列政府济贫救助体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对脱贫攻坚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责任体系、政治体系、制度体系和社会动员体系,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广州市承担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省外对口支援全国8个市州、44个县(市、区)的新时期精准扶贫任务。

       2016年以来,广州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前列,帮扶的所有贫困县、村全部摘帽出列,彰显出新时代脱贫攻坚大考中的“广州担当”。广州日报社一直以来对扶贫问题高度关注,近年来组织专业团队展开专题调研,走访广州对口帮扶的所有贫困地区,感知扶贫的真实瞬间,历时两年,呕心沥血打造《俯身甘为孺子牛——驻村第一书记和他们的扶贫行动》一书。本书选取其中20位驻村“第一书记”和他们的扶贫行动,串联起广州市扶贫事业的发展脉络。书中列举的许多措施和成就,总结了对口帮扶的“广州经验”,展现出新时代扶贫干部的精神面貌。

      《俯身甘为孺子牛》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视角,记录了扶贫之路的点点滴滴,以小见大,高度思辨。书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感,是扶贫第一书记深入扶贫一线的真实写照。读者将在自然流畅的文字中感知扶贫一线,见证贫困户从满脸愁容到喜笑颜开,感受脱贫路上的温暖故事与国家温度,领略驻村第一书记们“俯身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本书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扶贫工作总结报告,除了有政治的高度、工作的力度,更有情感的浓度。

       扶贫书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20个扶贫故事脍炙人口、引人深思。扶贫工作“难”“难”相扣,但最终都难不住驻村第一书记。扶贫第一书记第一难——亲情割舍难,一头是家庭,另一头是帮扶村的乡亲,扶贫书记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舍小家,顾大家”的责任担当。对于很多扶贫干部来说,家是一个充满愧疚的字眼。第二难——沟通交流难,扶贫必过语言关,要深入了解村民情况,离不开挨家挨户入户走访调研,因户施策,精准识别,扶贫书记们一个个从局外人变成了村中人。第三难——精准识别难,扶贫名单多存在优亲厚友的现象,为落实扶真贫,才能真扶贫的思想,驻村书记要对各家各户开展摸底核查工作,建立扶贫对象数据库,经过多次公示、调查,确定最终名单。第四难——村民就业难,全面瓦解过去的“等、靠、要”思想,蝶变为“干干干”,充分调动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第五难——找准致富产业难,这也是扶贫的关键,找到一条符合贫困村实际的发展之路,发展村致富产业,需要耳听八方,挨家挨户走访调查、集思广益。当然,实际工作中远远不止这五难,打败这些拦路虎,扶贫工作也就水到渠成、熟能生巧了。

       驻村帮扶路上,面对困难,扶贫干部“各显神通”。陈智军在贫困户管理上,自创“三色”记录法,特别需要关爱的贫困户用红笔标注,因学致贫用蓝笔,家中有严重“病号”用黄笔。一开始“书生气”的贾华格与地气十足的村民难以融入,后来找到丰顺县居民的日常爱好——喝茶、泡温泉,就靠着一杯杯茶汤走进了丰顺的世界。罗明翔面对意志消沉的贫困户,多次上门,耐心解愁,给予信心,最终解开心结,主动开展多种经营。

       5年来,广州扶贫第一书记坚持把产业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将广州优势与贫困地区资源优势结合,着力打造长效脱贫的“主引擎”。在寻找当地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时,驻村第一书记提出了诸多思考,比如“贫困户能在村里打牌吗”“谁是‘隐富’谁是‘真贫’”“如何当好队长”“为何一定要与贫困户建立感情”等。这些或许是扶贫路上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面对不同的村情、民情,每位扶贫第一书记都结合实际参谋协调。

       自2016年起,广州的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前列,为助推帮扶地区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广州力量”,既是全国扶贫事业的缩影,同时为正在进行脱贫攻坚战的国家和地区提供示范,具有参考价值。《俯身甘为孺子牛》从广州市扶贫实践维度进行观察,并总结提炼重要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这也凸显出本书的意义所在。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认真学习分析、用好用活脱贫攻坚重大理论,有助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链接,走中国特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