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影依稀韩家楼_岁月留痕_文狐网

梦影依稀韩家楼

赵明|4322次浏览|个人主页

      《聊斋志异》中,有篇《犬灯》,是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摘录一段如下:

       韩光禄大千之仆,夜宿厦间,见楼上有灯,如明星。未几,荧荧飘落,及地化为犬。睨之,转舍后去。急起,潜尾之,入园中,化为女子。心知其狐,还卧故所。俄,女子自后来,仆阳寐以观其变。女俯而撼之。仆伪作醒状,问其为谁。女不答。仆曰:“楼上灯光,非子也耶?”女曰:“既知之,何问焉?”遂共宿止。昼别宵会,以为常。
       ……
       

       300多年后的2020年6月16日,在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大窎桥村,我随着韩光禄大千的后人韩庆祥来到以上文中所述厦间的门口,向北望向韩家楼,想象那夜灯荧荧,如何从楼上落到地面,变成一只犬样的小狐狸,再变成一位美女的神奇。
       1951年出生的韩庆祥, 从出生就生活在这个祖先留下的 院落里,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搬离。虽然他没有见过犬灯,但是每逢夏夜归来,他常常会看见灯影摇晃里,北屋门前的两棵大酸枣树映在月台墙上的影子里,总像是有些小狗的影子,栩栩如生,定睛一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梦如幻。
       韩庆祥是《犬灯》中说到韩光禄大千的第十代世孙,言谈间,他称呼韩光禄大千为大千祖,意为大窎桥村韩家的祖先。
       韩光禄,名茂椿,字大千,光禄为官职称谓。大约生于明万历末年淄川韩家窝村,中明崇祯葵酉(1633年)副榜,于清顺治甲年(1654年)为岁贡,以恩荫授光禄寺署丞,补太仆寺主薄。据史料记载,韩茂椿为官期间,分猷庶事,才堪效力,且秉性明敏,学贯古今,文多奇气,名动河朔,一时文人宗之。后来他奉裁归家赋闲,每逢清明、十月一等日子,就携家眷去罗村窎桥村祭拜嫁到王家的姑母,与窎桥王氏大族来来往往,不时在窎桥村小住,后来干脆于当地筑宅定居。孙子韩祖述,又与王家联姻,祖述娶了王家第十一世女为妻,更是大兴土木,盖二层十米高楼房,是为韩家楼。也就是《犬灯》所指的发出灯光的楼。

       话说韩茂椿经常到大窎桥村祭奠的姑母是一位不凡女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在罗村镇窎桥村村西大道旁,立着一座石牌坊,牌坊高四米,青石原色,这是明万年间朝廷为窎桥王氏八世孙王祜永之妻韩氏女所立的贞烈牌坊。韩氏女为当时淄川韩氏七世韩明善之女,也就是韩茂椿的姑母。
       窎桥村王氏家族荣贵显赫,且勤勉自强,耕读传家,贤人辈出,与韩家窝的韩氏家族同为当时淄川六大家族。两家世代友好,时有联姻,两大家族亲上加亲,声势帮衬,一荣俱荣,兴隆之势,若热火烹油。
       王氏八世孙王祜永娶八世韩氏女,两人感情深挚,同出同栖,形同鸳鸯,真真神仙眷属。窎桥王氏和韩家窝韩氏两族人也更加友善亲密。无奈世事无常,天有不测,不久王祜永就暴病弃世,可怜韩氏女不忍生离之恨,自挂东南枝,随夫而去,谱写一曲千古爱情绝唱。时逢明万历年间,是明朝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朝廷急需重振朝纲,树立臣民于君忠贞不二思想,所立此牌,意在倡导贞节操守。
        对此牌坊,《济南府志》和《淄川县志》皆有记载。此录清道光《济南府志.烈女》载:

       韩氏 王祜永妻,太医院史目韩明善女。归王,生子甫三月,祜永病。一夕附枕语曰:“所不从君九泉者,有如此灯。”闻者忧之。祜永亡,水浆不入口,誓必殉。翁姑语曰:不思夫身后事乎?弃此藐孤与同腐,无谓也。“曰:”天若矜之,他日定可主香火,不须未亡人也。“侍者迭守之,且延邻媪为劝。忽谓守着曰:”吾视此呱呱者,意半甦矣,且以汤粥疗我。“翁姑谓其意可回,守渐懈,乘间缢死。事闻,予旌,坊在窎桥庄西。 

       往事已去,遗韵绵长,让王韩两家关系更加融洽。这为赋闲在家的韩茂椿迁居大窎桥村打下基础。当时韩茂椿一家在韩家窝附近永和庄的住宅拥挤不堪,早有迁居之意。韩茂椿与族人合计再三,觉得正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佳选,那就是罗村窎桥村。
       康熙初年,韩茂椿由韩家窝迁居窎桥村,从此韩氏一族在大窎桥村生生不息,延承至今。韩茂椿成为为窎桥韩氏世祖。
       我随韩庆祥来到一处北进院落,他说此院建于道光四年,院落有北屋三间,内墙是木制花菱,通透敞亮。屋前有月台,三层青石台阶与地面相接,左右两边青砖透十字砌。砖瓦到顶,中间筒瓦起基。两山吻兽高昂,有小犬卧于后端,一派苍古厚重之气。另有东瓦屋三间,风格迥然,略矮。再有建于康熙年间西屋三间,西屋北侧,有耳房两间,历来为家里的雇工居住地,也就是仆人房。韩庆祥说他小时候北屋门口有两棵大酸枣树,每到中秋节一家人会在门口月台摆桌吃饭,抬头赏月。月挂东天,酸枣树枝间洒落一地婆娑清辉。时光倏忽而过,旧月依然照今人,旧人却不计易几番,只能想象当年桂华流瓦,人影参差之荣盛,如梦幻泡影。有几年韩庆祥曾在西屋旁边边的耳房里住,据说那里就是蒲松龄在《犬灯》中写的仆人住的厦屋。屋里有个柳条编的大粮囤,盛满应季的小麦或玉米,夜半,常常有黄鼠狼去偷粮,韩庆祥在桌前看书,黄鼠狼就绕着点油灯的桌子转圈,驱之不去。曾经有传说,这间仆人房在早前住着家里雇来的长工,房里黄鼠狼成灾,长工夜里睡着以后,醒来一看自己却在院子里,感到莫名奇妙,不可思议。估计就是众多黄鼠狼把人抬到院子里的。我想这房的诡异大约由来已久,久到蒲松龄来韩家走动时,当时蒲松龄一定听说了什么, 触发灵感,才写成了那篇《犬灯》。
       韩庆祥手里有一部民国二年的老文契:《次分分书》,是韩庆祥先辈传承下来的,乃韩茂椿第七世孙韩德肃之妻给八世长庚、长廉两兄弟分家时的契约,上面标有尚友堂院落,是韩茂椿当年的书斋所在,也是韩庆祥作为韩家一支居住了好几代人的地方。韩茂椿因著有《尚友堂文集》,所以尚友堂的宅址,一直引后人探究,此前研究者一直认为尚友堂另有所在,有此文契为证,尚友堂就确定在窎桥韩家老宅了。一段公案终于有了答案。
       分家文契《次分分书》详细记载了这南宅的建筑,它们分别是:

       北台屋三间,东屋三间,西厢房三间,小西屋二间,东饭屋三间,福壁门一座,碾磨棚二间,南屋三间,南角门一座,牛栏一间。

       虽然以上所记房、棚、门、栏,现在大多都磨蚀殆尽,但是走进这个残存的院落,那种扑面而来的古旧气息,依然透出一种岁月深处的文化蕴藉。
       从仆人厦屋北望,约20米开外正是韩家楼,是韩茂椿之孙韩祖述结婚时所筑新房,建于清乾隆年间,主房为二层阁楼,高约十米,进得楼来,一楼东间与外间有雕花木格花栏相隔,木格花栏做工精美,与门窗样式呼应。一二楼之间有原木楼梯相连,楼梯厚重稳实,台阶面宽约40厘米,略陡。踩着楼梯上楼,想着这是三百年前的老楼梯,如今还能照常使用,不觉惊异当时做工精良。上得二楼,木头横梁侧柱,面积平阔,我们四个人走在单纯实木悬空铺就地板上,坚实如履地面,感叹是什么技术让这样的构建可以负载如此之重。房内拱形窗户,采光充分,前后通透,真是宽敞明亮好居处。听说此楼虽然作为祖述新房而建,但是后来成了韩茂椿的居住地,想来必是得了韩茂椿高度认可。
       在韩家楼西南侧,还有一个院落,是韩家楼建筑群中的另一个亮点。这是个四合院,有北屋,东屋,西屋。青砖青瓦,木格窗棂,正北屋有宽敞的前厦檐,高出地面的青条石铺就的台式前廊,青石台阶与地面相接,厦檐两条约20厘米的木头明柱,东西两头各一条靠山柱,檐下镶嵌木栏雕花装饰框,青砖到顶,屋顶覆盖小青瓦,中间正基,两头吻兽昂首,有立犬卧于尾梢,整个院落工整考究,是岁月沉淀的厚重绮丽之美。
       据说这个院落是韩茂椿来到窎桥村后建起来的第一个院落,与尚友堂在一条轴线上,建筑时间也都是清康熙年间。目前也只有这一个院落还有韩氏后人居住。住在这里的人是贾亮一家,贾亮的外祖父是韩其洪,是韩茂椿后第九世孙。生于1905年,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牺牲在小窎桥村。贾亮的母亲是韩其洪的独女,父亲是洪山煤矿的工人,作为上门女婿走进韩家。贾亮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这房子就是贾亮的母亲家族一代代承继下来的。
       整个韩家楼建筑群以韩家楼为统领,分别有两条轴线,四进院落,90余间房,建筑面积约 近 8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布局巧妙,错落有致,目前整体框架犹存,从中不难感觉当年韩氏家族的荣贵昌隆。
       这深宅大院,广厦森严,是时人眼中杨柳堆烟,帘幕无重的美宅佳邸,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蒲松龄、唐梦赉等文人墨客曾多次造访,且于此宴聚,激扬文字,一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成为一方雅聚宝地。
       韩茂椿在窎桥村居住期间,深受当地人爱戴,他友善和蔼,乐善好施。为乡邻做了许多好事。他见乡亲们吃水困难,要去很远的地方井边打水,就找人在附近选址,打出了一口井,供村人使用,大家都很感激,把这口井叫做“韩家井”。乡邻听说他做过京官,相信他的水平,经常有因土地宅基地闹纠纷的,来请他处理。他也不负厚望,每每理性研判,公正了结。传说他曾经帮助两户人家断清了一桩租地纳赋的案子,受到各方称许。韩茂椿还在尚友堂著书立说,著有《尚友堂文集》三十六函,计217卷,《历代古文选》六函,《金刚经旨》等。韩庆祥说,文革中破四旧,他曾经和其他人一起从家中抬出四大箱古书,集中到生产队的西坡,付之一炬,一时间西坡上火光冲天,烧了好几天。当时他的祖父韩启法偷偷从中救出一本挚爱的《纲鉴》,一直藏在身边,寿终时被族人放在棺材里当了枕头。在南宅西屋耳房里,韩庆祥指给我看一个红漆大木箱,说当年就是这样的箱子,里面有许多古书,有些是锦质的,像屏风一样,上面全是文言古字。现在想想都是至宝,毁了太可惜了,无奈当时就是那样的局势。这屋里还有一张大罗汉床,到了上世纪90年代才卖掉,当时卖了500块钱。
       韩茂椿有七个孩子,二子五女。从清康熙年间开始在窎桥村繁衍生息,一直到了当代。韩庆祥说,韩家历代崇礼重教,诗书传家,贤达辈出。祖训关于教育后代子女,有独特的方式,那就是因人施教,到一定的年龄,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出学文,学武,学治家三类,不管学哪一类,都要勤奋自强,上进成才。
       韩庆祥先辈韩德肃,曾经在山东巡抚张宪手下工作,张宪举荐他做了候补县丞,曾经治水有功,著有《治水论》。韩德肃有二子,分别是长庚和长廉。韩长廉进京赶考,突发疾病而亡,德肃当时也已去世,德肃妻给两兄弟分家,才有了韩庆祥手里的老文契《次分分书》,给今天研究韩氏家族留下了宝贵资料。
       韩长廉有启法和桂法两个儿子,启法就是韩庆祥的祖父,他生于1874年,1968年去世,享年94岁。他博学多才,善书法,通易经,会解字,据说民国时金陵大学图书馆曾经慕名来聘,被安贫乐道的他拒绝。韩启法老先生后来竟在洪五矿区宿舍附近摆摊算卦,安心做了世外高人。据说,有个在洪五矿区工作的工人,为了住房的事而苦恼,原来妻子从农村来到矿上,可是没有地方住。当时煤矿有规定,双方都在矿上工作才能分到房子,他们显然不符合条件。这个工人就来找韩启发老人算卦,老人让他随便写个字,这人就写了“住”字。结果老先生一看就乐了,说:“你不用愁,房子的问题不日解决。”果真,不久以后,这位工人竟然被任命为分管房子的负责人,改了分房子的规矩,房子的问题自然解决了。后来他来感谢老人,问老人是怎么看出的,老人说:“你写的”住“字,拆开是一个“人”字和一个“主”字,意思就是以人为主,不是以其他为主,明白了吧?“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