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触摸你一世的冷暖_文学漫笔_文狐网

只为触摸你一世的冷暖

望见容|4786次浏览|个人主页

 

一一长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创作谈

文/尔容


       苏州百读不厌的还是那阡陌纵横的老街,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疏朗有致。位于苏州古城墙西南角的蟠门,由两道水关、三道陆门和瓮城组合而成,现已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在诸侯纷争的春秋,这些因地制宜、军民两用的宏大建构,体现了多么卓越的智慧啊。走在苏州的古道上,脑海里浮现的是两千多年前这座固若金汤的阖闾大城店肆林立、舟车川流的盛世繁华。一个人远去了,他精心打造的城还在;历史的背影远去了,他惊心动魄的传说还在。漫漫两千年,云烟浩荡,他依然若高山耸立,与日月同辉。他便是吴国历史上耀眼的政治明星伍子胥。
       伍子胥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出生在楚国一个非常显赫的贵族家庭。鸟随鸾凤腾飞远,人伴圣贤品自高。他的曾祖父伍参、祖父伍举、父亲伍奢都是辅佐楚王的近臣,以为人正直、忠言敢谏闻名天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便是伍参智谏楚庄王留下的千古佳话。楚灵王由伍举一手扶上王位。伍奢是楚平王的太子太傅。如果没有佞臣费无忌的加入,伍子胥成为楚国大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他的幸运还在于父兄惨遭楚平王杀害,他明智地选择了逃亡,而且逢难遇贵,九死一生,终逃至吴国,从一个逃臣、行乞者,一步步成为吴王阖闾最倚重的相国。伍子胥是多么眷恋生他养他的故土啊,但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他是多么深情地热爱让他重获新生的吴国啊。他亲手建造了阖闾大城,便是现在的苏州古城。他一手扶持两任吴王阖闾与夫差,使小小蛮夷之国跻身春秋五霸,威震四方。如果夫差不是昏君愚夫,也没有佞臣伯嚭的加入,他陪伴吴国吞并越国,一步步壮大吴国,必改写春秋史册。
       伍子胥到底是不幸的。他的人生遭遇了昏君楚平王、吴王夫差和佞臣费无忌、伯嚭。他在楚国报国无门走投无路,他要让吴国江山永固,结局却是被吴王夫差赐死。
       犯颜直谏,从来都是一着险棋,需要智慧,需要勇气,更需要君王的智慧和胸怀来成全。因为忠言逆耳,因为众人昏昏,我独昭昭。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把手”如果缺乏判断力,又偏听偏信,就可能受佞臣左右,给忠臣带去灾难,影响民心向背,改变诸多命运的轨迹。所幸伍子胥遇到了慧眼识才的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既实现了他辅国安民的人生理想,又报了国恨家仇。遗憾的是在阖闾的孙子夫差当王后,伍子胥走上了和比干一样的不归路。地狱里又多了一个同道的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忠臣的悲剧。
       伍子胥为人坦荡,心口如一,耿直刚烈,不圆滑不掩饰不藏锋露拙。比如有些事他完全可以只做不说,如他逃出楚国前对申包胥说,“我必覆楚”,包胥却说,“我必存之”。比如有些事完全可以不做,如对楚平王鞭尸三百。比如有些事是真理,也不必点明。他被夫差赐死前说,请把我的头悬于蟠门之上,我要亲眼看见骁勇智慧的越王勾践带领他的大军灭掉你这个愚夫统领的吴国。疯狂的夫差挖掉了他的眼睛,以鸱夷装其尸体抛至钱塘江中。他的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佞臣伯嚭、昏君夫差都是寻上门来,求他举荐上位的,结果却成了他的掘墓人。他的刀子嘴豆腐心,他的不易被人感念的好,硬是将自己逼到山穷水尽处。诸葛亮评价伍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直白点说,就是只专注做事,却不重视人际关系。他眼里只有社稷安危。他在一个臣子的位上,永远操着一个君王的心。想想诸葛孔明安邦治国之才不一定在伍子胥之上,但君臣上下一片歌功颂德,留下一世英名。这就是性格即命运。
       有人说伍子胥对楚国和吴国都不忠。这显然是浅薄的,是表象的,是孤立地看问题,是完全错误的。一是从时代背景看。诸侯是周天子分封的某领土之王,本来就不等同于现时讲的国家。周朝相当于现在的联邦制国家。各诸侯不听话,相互征伐,人才自由流动,各事其主罢了。二是君臣之间的礼与忠近似一种契约,不能单方面强调臣子的忠。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君视民为草芥,民视君为寇仇。纵横家陈轸说,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三是伍子胥带兵攻打楚国,不单单是为个人复仇。吴楚相争是吴王寿梦以来坚持的一条基本国策。他到吴国前吴楚之间已打来打去七十年了。只是他的家仇国恨,现在与作为“行人”宰相的职责使命,形成了一股合流。四是百姓真诚拥戴伍子胥。伍子胥死后,吴楚越三地纷纷修庙纪念。全国伍相庙不计其数。战国时期楚国大夫、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悲回风》里明志: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屈原精心挑选五月初五投江,其实正是从伍子胥而去。吴地端午节的起源也是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是植根于楚国报效于吴国的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可以说,他一生的辉煌与悲剧正是吴国的兴亡史,同时伴随楚国的衰落与振兴。这部纪传体小说以《史记》中伍子胥列传为蓝本,以《左传》《国语》《吴越春秋》等相关史料为补充,从伍子胥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写起,再写伍子胥被迫逃亡,到效忠吴国,鞠躬尽瘁。这一时期,伍子胥举荐专诸、要离,七荐孙武,终助力公子光成一代明君吴王阖闾,自己官拜“行人”,相当于国务卿。他立城邦,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三师肆楚,以弱胜强,破楚入郢。他被封为相国。继而挥师南下,打败越国,却被夫差赐死,终是越灭吴,应验其预言。夫差被越王勾践赐死,悔恨没听伍子胥的忠告,自言九泉之下亦无颜再见伍子胥。小说揭示了伍子胥刚烈坚韧、智信忠勇、恩义孝慈、耿直敢谏、识才任能的性格特征,展现了忠君与爱国、感恩与复仇的一致性与矛盾性,君与臣、国运与个人命运深刻的交互性,呈现出春秋中后期诸侯争霸、尚武信巫的历史文明。
       我写伍子胥,还有一个隐秘的原因。相传长江三峡一带姓望的是伍子胥的后代。我父亲还是孩童的时候,就有人骂他们姓望的是伍子胥的私生子。资料显示是伍子胥逃亡期间在巴东官渡口与一位傩女结好,女子怀孕,请伍子胥赐名。伍子胥有口难言,只回头深情一望,便继续踏上逃亡路。女子会其意,给孩子取名望。伍子胥既是她月下逃亡的王,又以这个极具动态感的词,提示她永远记得伍子胥千般不舍万般依恋凝聚的那临别一望。这个“望”字里,还表达了她对伍子胥此去复仇生还有望的期待。万一伍子胥遭遇不测,有此根苗为伍氏家族延续香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此,巫峡西陵峡望氏后人代代相传。
       在三峡大坝太平溪镇政府旁边有一座望家宗祠,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三峡地区唯一幸存的一家宗祠。老辈人讲,望家宗祠是三峡大坝蓄水后才搬上来的。原址的同一条直线的正前方靠江边有一座庙叫伍相庙。这两个建筑如此亲密地厮守,我想也并非巧合或者偶然。伍相庙早已成为西陵峡闻名遐迩的地名,像一座时代的雕像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这部小说有很多的创新,但最大的创新点,可能在于将伍子胥与望氏一脉的传说作了一些隐秘的勾联,但着墨不多,算是让历史照进现实。
       伍子胥迭宕起伏的传奇一生并不是孤立的。他命运的航程里有丰富多彩的支流和配角,有君王、大臣、刺客、百姓、亲人。他们像花朵之于主干,瀑布之于江河,共同参与见证了伍子胥波澜壮阔的人生。所以,全方位精心打造一批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背景、感人至深的人物群像,也是这部小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书通过描写楚平王、楚昭王、吴王阖闾、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诸侯,展现君王的明与昏,揭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通过对同是楚国人的勾践的谋臣范蠡、文种,吴王夫差的大臣伯嚭,伍子胥的好友、楚国的大臣申包胥等人的性格刻画,展现“唯楚有材”“楚材晋用”的历史渊源和忠奸斗争的残酷性;通过孙武吴宫教战,专诸刺吴王僚,要离刺公子庆忌,表现春秋时期士大夫们忍辱负重、舍生取义、忠信智勇、英雄惜英雄、士为知己者死的士大夫精神;通过渔夫舍命救伍子胥,女子赠米汤给伍子胥后投水自尽,以及全国百姓修庙纪念伍子胥,越人尊伍子胥为钱塘江之潮神,表现老百姓自尊、知耻、忘我、利他、敬贤、尚德的春秋人格。
       我查阅了《史记》《国语》《春秋左传》《吴越春秋》《东周列国志》《《霸主的陨落》《万里寻访伍子胥春秋五霸》《春秋十九霸》《春秋无义战》《春秋战国文化大观》》等诸多知识宝库。它们构成我小说的源头活水。我走访了小说涉及的一些重要遗址,参观了一些博物馆,并考察了当地的风俗民情。虽然时过境迁,它们仍像千年不灭的长明灯给我温暖和指引。
       我深憾个人才疏学浅。我伸出的指尖只为触摸先祖那一世的冷暖。愿我心中滴血的真情,化作他熟悉的流泉,汇入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千里迢迢将一个流离失所的英灵引回故土。愿伍子胥不朽的精神人格照亮更远的时代,警醒更多的迷魂。


       作者简介:尔容,原名望见蓉。生于秭归茅坪。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家。第十一届澳门文学奖内地唯一受邀评委。2008年以来先后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爱情斑马线》(2008年)《如影相随》(2012年)《铁血首义路》(2011年)《相爱不说再见》(2015年)《伍子胥》(2018年),散文集《那一点点心动》(2013年)《景秀华年》(2017年)等。剧本《二代》是中国作协2013年重点扶持项目。《爱情斑马线》获湖北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铁血首义路》获湖北省第八届屈原文艺奖,《二代》获湖北省首届优秀电影剧本奖。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