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本关于知青时代的书,让我想起我的公公婆婆,她们在知青农场忙碌着,依然青春。
我婆婆是当年知青,很幸运能成为知青的媳妇,让我对知青的生活有所了解。
我和先生结婚以后两地分居了7年,这7年我基本上和婆婆公公一起生活,我们在饭桌上会边吃边聊天,经常能听到公公婆婆讲他们知青岁月的故事,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时代,带进了知青农场。只是当时我还年轻,感觉他们的生活离我好遥远,但我却感到很新鲜,而且特别好奇他们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一点都不浪漫,因为没有仪式,只是几个朋友聚了一桌吃了一餐饭,两人在异乡,结婚时没有亲人参加,也没有任何的新家具。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俭朴到不能再俭朴,我被他们知青当年在农场的艰苦岁月的场景和爱情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不!他们的爱情太动人浪漫了,动听到无法用任何言语形容,因为那是一种精神之爱。
公公更多时候会谈起当年知青们的热闹生活,依然回到铁骨铮铮火燃烧的岁月,如此有趣和快乐,有时候好奇心让我还会对婆婆公公的话插话打趣,公公在我的好问下畅谈。我还听说,当年公公还有一段爱情,女孩漂亮善良高挑。因为当时交通不方便,县与县之间两天才有一班车。公公和女孩彼此思念深切,有一次,他们在信中约好时间,女孩子要去知青农场看公公。那天,公公怀着美好的心情早早在车站等候女孩的到来,不知等了多久,只见颠簸了一天山路的班车,拖着疲倦的身子缓缓的驶来,公公激动的心难以平静,赶忙迎上去,车慢慢停了下来。相思已久的两个恋人,在此刻应该迎来美好的相聚,出乎意料没看见女孩,公公突然无比失落,不知所措,目光久久望着隔山女孩的方向,不敢相信女孩失约,可是现实告诉他,人群里没有女孩的身影, 虽然公公无比失望,但是公公始终心里不相信女孩会变心。知青们在农场也期待了一天,想看新人的到来,没想到看到公公沮丧独自回来,大伙儿大失所望,你一句我一言的为公公打抱不平,说:“那女孩子太不像话了,既然失约,肯定有男朋友了,我们朱医生医术高明,一表人才,人又那么好,还怕没有女孩子爱吗,天下何处无芳草,爱朱医师的女孩子多着呢!怕什么!”公公在朋友们的怂恿下没有动摇,但是很不巧,公公写了很多信给女孩子,就是没等到回信,后面又有人和公公说:那个女孩子已经结婚了。公公这时候才真正放弃了那份爱情。
后来公公和婆婆彼此钦慕,于是在农场相恋、相爱、结婚。公公哪里知道近水楼台有知青的等候,当年公公哪里敢高攀知青的婆婆。多年以后,公公一次出差到此县,真是天意,巧合遇到女孩,一见面才真相大白。原来女孩子错过了当天的班车。那天班车提早了半个小时,女孩眼睁睁地看着车开走,拼命奔跑追赶,但还是没追上,女孩热烈的心,突然被泼了一盆冷水,放下豆腐干、萝卜干、地瓜干等两大袋的物品,伤心地在路边痛哭,久久不愿回去,发呆了许久。过了两天,女孩叫朋友转口信给公公,说明那天没去找公公的原因,这些天无法走开,朋友又叫另一个人传给公公,那个人既然忘记了。很巧,女孩寄出去很多信公公也没收到。女的以为公公不爱她了,伤心欲绝,日思夜想痛哭了很久,她说,她不知道当时自己怎么从失恋痛苦中走出来的;由于彼此有信去无信回,有联无系,公公也就相信了别人所言,以为女的真抛弃公公已经结婚了,就这样彼此产生了一场误会。
两个人互诉衷肠,女孩子知道真相以后,众目睽睽的大街上在公公面前大哭了一场。第二天女孩子骑着三轮车早早地在宾馆门口等着公公,给公公送来豆腐干、萝卜干、地瓜干等,公公上车后女孩泪流满面,依依不舍。在听公公讲述中,公公对当年爱情回忆的同时对女孩极其的同情。看到婆婆沉默不语,我也不敢多问。
我也了解一些婆婆公公房东的故事,记得有一件人命关天的事情。那年代农村医疗落后,公公关键时候还救了一命。一天半夜,房东突然重病昏迷不会说话,当时在偏僻的小村子里还没通电、通车,更没有电话,村庄到镇里和县城路途又非常遥远,根本就来得及,万分紧急,吓得房东全家人束手无措,手忙脚乱,家族的人都赶来了,给他张罗后事。公公听到人命关天的大事,半夜立刻起来抢救,抓住了最关键抢救生命的时间,在最短的及时有效的时间内抢救回了房东一条生命,当时房东家里的人哪里会想到房东还能“死”里回生。幸运的房东,刚好遇到知青农场当医生的公公和婆婆住在他们家,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房东一直很感恩公公。
当年知青们回城后,公公从农场调到永定芦下坝水电站工作,再后来调到永定合成氨厂,婆婆一个女知青留在山区。婆婆在多所偏僻村子小学任教过,有的村庄非常偏僻离合成氨厂好几里远,婆婆就每天披星戴月、踩着露水走好几里的山路。我曾经问过婆婆,你在厦门成长没走过山里崎岖的小路,到那么闭塞的村子任教,肯定很不习惯吧!她说:“还好,慢慢就习惯了,很快村子的家长们都熟悉,家长都很好,那些孩子真的太可怜了,说不出的滋味,每天看见村子里的学生们,感觉就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的村子真的太闭塞了,有的孩子小学毕业之前都没出过他们的村子,一年到头也看不到一个外面的人进去村子,婆婆是村子唯一外面进出的人。学生们每天在校门口看见我到了村口好高兴哦!孩子们还会每天跑出来接我,真的太舍不得离开那些孩子了,但又没办法,我离开那个村子任教时候都没有通电,后面不知道那个村子的孩子和村民们怎样了?”婆婆心里还是很牵挂同情那些闭塞村子里的孩子和百姓,总说有的偏僻村子的村民和孩子太苦了,一年到头在村子里。听到婆婆那样说,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带着闽南口音一位高瘦的女教师,每天踩着山野小路上的露水,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显得如此高大。村口田间地头是淳朴家长在劳作,热情地和婆婆招呼,一群孩子在校门口,目光注视着村口,期盼着老师,看见婆婆的身影在村口一出现,孩子们兴奋不已,一边奔跑一边雀跃欢呼着:老师来了!老师来了!就那样,每天孩子们迎着晨光,呼拥而上迎接婆婆的到来,看着孩子们的热情和求知的目光,婆婆每天在清晨的朝阳下,就如拥抱一团团的光,婆婆心中充满了教育的幸福和力量。就那样,宁静的村子里,古朴的流水人家,只有那座小学,充满喳喳的热闹声,在山野丛中,一面五星红旗在高高飘扬,那是这个村子里充满希望的一角。也难怪婆婆对偏僻村子里的教育经常心系挂念,原来婆婆用真情在村庄播撒了爱的教育种子。
婆婆公公始终是哪里需要哪里去,国家安排最需要的地方不管再偏僻的山村都毫无怨言,他们和村民打成一片。
当年婆婆这位闽南女子独自留在闽西,在交通不便、言语不同、文化不同,在山路弯弯闭塞的环境下,村庄还没有通电的状况下,那种思乡之情,念亲之苦以及亲人对她的牵挂可想而知。曾经公公当年的朋友对公公婆婆说:“如果当初你们一直留在之前县城,不回武平早回厦门了。”也有朋友说:“你婆婆如果不是因为和你公公,当初也早就回厦门了,就不会那么辛苦,人生也会有所不同。”我说或许那些都是我婆婆公公人生必经历的山海十八弯路,近朱山河赏观锦,周转反则画美图。又有朋友问我:“你婆婆本来是厦门人,却变成了龙岩人,她现在厦门还有土地和老房子吗?”我说,我婆婆留的不是土地和房子,而是巾帼女子的永恒精神灵魂。
公公和女孩这段爱情,是交通不便带来的无奈和伤感,错过了相隔两个山区青年的爱情,从而给女孩留下了一个终生的遗憾。女孩的弟弟出来工作以后,每年都会来看公公,和公公婆婆走得非常亲密,他对公公的真情也感动了婆婆,婆婆说之前他每次来,什么活都抢着做,我都抢不过他,非常不好意思。后来我想,或许就如当年公公在他们家那时候一样。一次女孩的弟弟和我说:“你公公曾经在我们县工作,当时我们家非常困难,你公公人非常好,对我们全家各方面照顾,不但里里外外帮我们家干活,还经济上帮助我们家,而且我家人生病都是你公公帮忙拿药照顾,你公公让我们家渡过了很多难关。当时我们家里穷,我没办法上学,你公公知道后,给我交学费,还给我生活费,由于你公公的救济,我才完成学业,你公公和我们亲如手足。我父母看你公公热心善良、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劳能干、人又英俊,非常喜欢他,想让你公公做女婿,其实那时候,我姐姐对你公公早就日久生情,暗暗爱上了你公公,你公公听到我父母的想法后,也同意,两个彼此爱慕,所以他们两个人是我父母已经认可和确定的正式恋爱关系。后来你公公到知青农场工作,两个人只能书信来往。由于当时交通问题,产生误会就错过了成婚,我们就成了亲戚来往,后来我姐姐和你公公都各自成家了,怕影响双方家庭,不太方便往来,不然她也会来,我是每年都很想来看你公公,不来就好像感觉不舒服。”真情的链接水落石出,让我恍然大悟。可见他们对公公深厚感情,以及公公和他们当年情溶于水的那种情义,也看出他们全家一辈子没忘公公当年的恩情,也可以想象女孩对公公的爱之深。公公去世的时候,他们家知道以后,她爱人和他的儿子来看望婆婆。他爱人说:“他一直要来,我们不敢让他来,担心他过来接受不了会过度伤心晕倒,因为他在家里一听到你公公去世了的消息,已经伤心欲绝吃不下饭哭成泪人了。”
公公和女孩因交通无缘的爱,成就了婆婆和公公知青之缘,农场之恋,山海之情。婆婆为此留在了闽西,把当年在嘉庚学校所学的知识、女性的修养和先行教育思想带到了山区,我说怎么当年看婆婆就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和“格格不入。”97年第一次来厦门的时候,婆婆带我去参观她的母校——集美中学,并给我讲她读书时代,并带我去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和鳌园。让我才真正有所知道,婆婆一直持有的无私奉献精神、伦理思想、务实敬业、积极进取、孝顺仁爱、勤俭持家、热情善良、尊老爱幼等,这些高尚的品质来自她的童年和青年的环境熏陶。婆婆的优秀品德,除了自己不断修炼,更离不开她当年从小学到高中教育先行的嘉庚这所学府的培养,和受教育思想的影响,她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嘉庚教育理念和所学知识传播到最边缘的山区,传承了爱国华侨嘉庚的教育精神。而且我还听婆婆同学们说:“当初你婆婆是我们班级最会读书的女生,是学校的大队长,学校的大型活动,你婆婆经常都是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当年高考结束快开学了,同学们都互相打听你婆婆被哪一所大学录取了,听说你婆婆没考上大学,大家都不敢相信,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婆婆这位巾帼女子后来上山下乡,知青们回城以后,婆婆独自留在山区任教。在还没有改革开放的时代,没几个女子读书的山区环境里,可想而知,一个女子背井离乡的艰难困苦。虽然婆婆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是那时代国家因为山区农村的需要,婆婆服从国家安排到山区偏远艰苦的地方去,婆婆是伟大无私的。
虽然婆婆公公只是普通的干部,但是他们始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婆婆公公两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紧紧围绕在百姓身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婆婆公公的相遇相爱,是大爱之爱。虽然当时山路弯弯,弯走了公公相思的恋人,那是大山忍痛割爱,割舍了公公和女孩的深情苦恋,但是大山没有阻隔知青农场那热血沸腾、情溶于水、翻山倒海、山海相依、激浪澎湃的山海之情,这是大山和大海赋予两个山海儿女青年的重托,链接山海得以作出牺牲,也是上天赐予公公婆婆生命的永恒赞歌。
记得一次,一群人聊天,有人说生男生女取决于女孩子。婆婆说,哪里是取决于女孩子,这是双方的事情,取决于谁又有什么关系,生男孩和女孩都一样。我这个新媳妇在一旁听了很是轻松感动,遇到这么开明的婆婆是我的庆幸。或许我是当年先被婆婆看重的女孩子,虽然我们长期一起生活中,之前偶尔也难免会有生活上的不同看法,但是不影响我们婆媳之间的真正内心真情,也不影响婆婆内心真正对我的赏识,彼此之间有一种心底的共情。独生子女时代,很多人的婆婆还是非常重男轻女的,如果遇到重男轻女的婆婆,做媳妇的多少会有些压力感,而婆婆似乎没有一点倾斜男孩意识,毕竟婆婆青年时候接受过新思想教育果真有所不同,也是我所愿的婆婆。
婆婆公公有时候也给我翻阅他们知青岁月的照片。和我分享农场生活有趣片段,介绍当年的房东和一些知青朋友。那些在山间地头上“咔嚓”美丽镜头下的黑白照片,是他们装满故事的童话。因为婆婆一直单独远离家乡,有时候她会被芳华岁月牵动情绪,或许她那刻正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和隔山的大海,便会许久的沉默,甚至会默默离开。所以我对知青有心灵上的共鸣,觉得知青故事离我很近。当年一批火热的青年跃入我眼前,白天在田间地头和小溪山涧,扛着锄头、背着犁耙、拿着镰刀、牵牛放羊;晚上活跃在农场自娱自乐、在昏暗的油灯下看书、在月光下思念亲人。
虽然我的婆婆公公已经去世多年,但是他们不负韶华,以青春舒展了他们生命的宽度和长度,在知青农场的农田山野留下他们高大的身影,犹如璀璨的明星,在天空中闪耀着最耀眼的光芒。
知青知难而进,是生命的青色,是温暖人间的春,是葱郁的盛夏,朝阳染红山岗,是秋发出金色的光,是冬天的火,照在纯净的雪上特别透亮,是四季轮回振奋人心永不褪色的歌,因为他们的青春定义在那里,生命永远在闪烁。他们为中华民族传承了精神文化的力量源泉,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遗产,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行。
愿婆婆公公在天之灵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