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将锦瑟记流年_文学漫笔_文狐网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聂章军|18933次浏览|个人主页

      
---- 读陈玉兰《追忆如歌年华》

                                               
       何以追忆?这是我读完陈玉兰的新作《追忆如歌年华》后想到的问题,是探寻岁月流逝的痕迹以抵抗时间?还是重述青年时代的苦辣酸甜,建构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又或在过往的沉渣中打捞与唤醒,作为个人存在的证明?
       小说的时间线由青年时代绵延至今,在“我”、赵杏楠、袁自朝、涂燕、余然、楚建军、郝建设、夏雨雪、海东方等人的故事中编织出一代人的生活图景与精神脉络。故事最后,经历了几十年的分分合合、若即若离,朋友们在闹中取静的庭院中重聚,一句“情意绵长相守美好的年华”的歌词将众人带入了回忆之中。“追忆”便是小说的关键词,故事由此结束,也由此展开。
      《追忆如歌年华》以一种不急不慢的语气讲述时代中的个人往事。这种叙事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其回忆录式的作品风格。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追忆如歌年华》,那就是人到老年后娓娓道来的回忆。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从上山下乡到恋爱、结婚以及诸多朋友几十年间的经历,是一本大时代中普通人的回忆录,是一群默默无闻者的生活碎片和人生琐事,是一代人的心灵档案。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的经历在旁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在与其命运相通的人心中,此般故事同样波澜壮阔。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渐渐走向琐碎的日常生活,但小说中最出彩的部分恰恰就是那些“一地鸡毛”。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章节是“我”、海东方、夏雨雪回城后在大学学习时的情感纠葛,其中的青涩、单纯、深情、偏执,既有那个年代的独特痕迹,也有可以穿越时空的永恒情感。
       读小说就是体验不同的人生。好的小说能够触动人们脑海深处的记忆,细节与片段让人感同身受,与小说里人物的命运混杂在一起,在不经意间与自身的生命共振。
     “怀旧”这个词是人类现代社会的产物,最初用来形容人因为无法返回故乡而产生的悲伤。社会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物质文明的进步中人反而会去怀念昔日简单、质朴的生活,或在大   城市的富丽纷繁中想念童年生活过的地方,于是,怀旧在当代社会盛行。
     “讵有青鸟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读完《追忆如歌年华》后我想到了清代诗人黄仲则《感旧》中的这两句诗。如诗中所言,与其将心中的话语寄托于虚无缥缈的信使青鸟,不如用手中的笔去铭刻逝去的年华。尤其对于每一位当年的知青而言,那段经历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陈玉兰通过写小说的方式找回渐渐消失的印记,唤起一代人的青春回忆。无论过去有过怎样的经历,流年已逝,就像小说中传递出的那种释怀的态度。正如米兰•昆德拉《笑忘录》中写到的:“笑着,就是如此深切地活着。”( 原载《保定晚报》)  
   

作者简介:聂章军,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青年教师,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保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小说,于《文艺争鸣》《小说评论》《当代文坛》《长江学术》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