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如故_岁月留痕_文狐网

海棠花如故

阮靖|39708次浏览|个人主页

       2024年春天,我应文狐网主编方敏之邀,参加华文家文化(北京)论坛暨文狐网第二届文学作品颁奖典礼。时值四月,西府海棠开得旺盛,或白、或粉,层层叠叠,花朵稠得压弯枝,一眼望去一树嫣然,有风的光照下,影影绰绰,光环璀璨,像坠入宫崎骏唯美的电影,又像是回到从前曼妙的时光。

       第一次来北京,也是这样一个春天,浮云流水,草木无涯。大学刚毕业,进入一家著名杂志工作,出差约稿的第一站就是北京。那时纸媒如日中天,各路写作者云集,拜访《青年文摘》杂志编辑朱君,她赤诚坦率,拉着我走遍京城的大街小巷,她说,游客才去南锣鼓巷凑热闹,文化人喜欢的是铁树斜街,樱桃斜街,方家胡同……她带着我寻找北京最地道的美食,又去看了辅仁旧址,在北平图书馆,两个年轻女子絮絮叨叨谈起自己的文学之路。

       朱君出生在河北邯郸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日日与山峦、花草、湖泊、牛羊作伴,是光着脚丫踩在山野田埂上,奔跑着长大的。许是大自然的馈赠,她成为了一个敏感、脆弱、喜欢一些小小伤感与惆怅的文艺青年……诺大的世界,有些人明明是初见,却像久别重逢的故人。

       我和朱君是同类,有相似的人生经历,气息相投。21世纪之初,十六、七岁的少女,没有电脑、手机游戏、直播和短视频。那时上海的《萌芽》杂志“新概念作文比赛”捧红了韩寒、郭敬明等一批作家,还有许多青春言情杂志如《花溪》《南风》,成为我们枯燥学习生活中的一点调剂;我们看安妮宝贝、三毛写的书,也学着写诗、写小说,四处投稿,朱君的处女作发表在《少年文艺》,我的散文刊在《少男少女》……

       那日,我们走在一条开满海棠花的小路,谈理想、谈未来,途经的每块砖瓦、每片叶子都知道有两个姑娘曾经对文学一往情深。分别时,我们许下十年之约,等到加入中国作协那日,再来北京相聚。

       人在年少时,总是天真浪漫,以为沿着铺满花瓣的文学路,心无旁骛的走下去,就能抵达神圣彼岸。谁能料到,物换星移,世事变幻。在流量为王的年代,人人追逐低成本、高盈利,聪慧如朱君早已弃文从商,获得俗世里的成功;而我在写书、做短剧,失业又继续工作的怪圈中不断轮回、碰撞,渐渐在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森林里迷失方向。直到一个平常的午后,方主编加我微信,告诉我,两年前出于偶然投出的小说——《住在紫园别墅里的女人》获得文狐网征文比赛二等奖。那刻,我的心扉仿佛找到了一个蝴蝶翅膀在扇动的感觉。

       萨克雷曾在《名利场》中写道:人生一世,总有些片段当时看着无关紧要,而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于我而言,方主编对我文字的认可,就是生命中十分珍贵的片段。它让我忘掉过往,重置内心秩序,我开始着手将多年躺在电脑里的文稿“盘活”,梳理成册,发给深圳出版社。不久,便收到了编辑的好消息:终审通过!我的第四本书《大大的城,小小的她》就这样顺利出版了,不经意间,所有该来的幸福和喜悦都在路上。

       也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方主编就是上天派来指引我的贵人。4月20日清晨,春寒料峭,我终于在国贸见到了她,非常符合我对于一位创始人的想象。白衣长发,处事周全,她请来中国侨联《海内与海外》编辑部主任朱小平老师为我颁奖,又找邹大耳先生要了一幅字画特别赠与我,古典、雅致,米白宣纸上赫然写着“榴花开尽蕊犹鸣,独有秋风说古今。草木无知能自恋,人生相遇重真情。”想来,方主编一直不遗余力,为女性文学四处奔走,搭平台建网站,举办主题征文活动,如同蝴蝶振翅的波频,不只是关乎个体生活的波澜,更掀动无数女性创作者的蜕变。多少如我这样的路人,得益于她的提携,慢慢在笔墨书写中,找回最本真的自己。

      往事依稀浑如梦,再次来北京,朱君刚巧去了新加坡,错失了约定,算是一个遗憾。庆幸的是与方主编结下情缘,又认识一群海内外作家朋友。活动中,方主编的女儿,不过十二、三年纪,清秀、内敛,全程坐在台下,静静聆听妈妈与前辈们分享“家国情怀”,她漆黑的眸子发着光,像极了当年那个站在文津楼前,眼目明亮的自己。

       玻璃窗外,光华路上的海棠迎风而立,花瓣片片,宛如飞雪。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