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漫步匹兹堡

作者:杜秀香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3774      更新:2022-06-14

       第一次听到匹兹堡这个城市的名字,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学地理课本上。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煤炭和钢铁的主要生产地, 有“世界钢都之称”。所以记忆里的匹兹堡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城市。后来在美国定居下来以后,才发现匹兹堡的辉煌时代随着钢铁业的淡出已成为过去。虽然后来成功转型为以医疗、金融、及高科技工业为主的都市,但并不是旅游的热门城市。所以在历年的旅行计划里,从未将匹兹堡列在其中。
       2016年的六月中旬, 先生要去匹兹堡开会。我决定一同前往。
       6月15日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把天空照耀成淡紫色的帐幕。飞机在匹兹堡的上空飞翔。随着逐渐降落的飞机, 匹兹堡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山峦起伏,是丘陵地带的地形地貌。与美国南方一望无垠的辽阔平原相比,很有层次感,峰峦叠翠, 层层叠叠, 芳草青青。从空中俯瞰匹兹堡,象一片绿色的草海, 波浪渐次更迭,起伏荡漾。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的绿。
       我们停留的旅馆在匹兹堡城中心的双树旅馆(Double Tree Hotel ),先生要开三天的会议。我上网查阅了匹兹堡的有关信息, 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制定了三天的行程计划。
       匹兹堡在美国历史上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钢铁和煤炭的中心, 资源丰富,位于三河交会口, 河运业发达。而且相较于美国短暂的历史, 匹兹堡算是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抵达匹兹堡的当天傍晚,我们漫步匹兹堡的街头,浓郁欧洲风格的建筑物鳞次栉比, 讲究细节的建筑构思和理念, 呈现了艺术的精华和历史的厚重。
      总体的第一感觉,这是一个古老和现代融合一体的城市。街道干净,保留着砖块和石子铺就的小路,古旧的哥德式风格的天主教堂, 随处可见的欧式风格建筑, 狭窄不平的街道,有时甚至会产生恍如走在巴黎古老街巷的错觉。

 


        6月16日,匹兹堡的第二天。我决定去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 梅伦大学消磨一天。除了在校园里闲逛, 主要目的地是卡内基艺术博物馆。我们所住的旅馆在第六街和Biglow 街的十字路口处。清晨从旅馆出来, 步行到第五街, 乘坐61B 公车, 直达卡内基艺术博物馆。公车司机非常友善,我请他在到站时提醒我一下。他欣然答应,而且一路上还向我介绍博物馆的一些情况。
       下车的地方就在博物馆门前。只是时间尚早,刚刚九点, 而博物馆十点开门。于是我便在匹兹堡大学校园内随意闲逛。
       清晨的校园, 安静悠闲。偶尔有背着书包的年轻学生走过, 阳光正好, 微风清爽, 绿色的大树遮天避日,斑驳的光影从浓密的树叶缝隙中,洒在身上、地下,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仿佛回归到曾经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的故国校园。
        Cathedral of Learning Center是匹兹堡大学的标识性建筑。里面包含大学的办公机构、图书馆和教室。陈旧厚重的镀铜旋转门,低矮斑驳。一层有一间小小的咖啡店,零散的几个人在喝咖啡,空气混浊而潮湿,散发出一股发霉的味道。过道的天花板压的很低,沉闷而压抑。长长的过道, 阴暗、逼仄,有一种透不过气的陈旧气味。过道旁边散落的木质椅子, 记录着年月的沧桑。溜达了几分钟,就出来了。结果由于功课做得不好,却因而错过了建筑物的顶层和有三十几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多元化教室,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与主楼成为一体的小旁楼,有一扇朱红色的木门, 一定是来自圣经的古老故事,上帝的天使会保护红门里的人们不受杀戮。建筑物背阳的部分,布满了霉菌, 青苔在上面安家落户, 蔓延生长。旁边有一条砖砌小路通往东面的一间小教堂。这条小路在所有的校园司空见惯,宁静而幽美。走在这样的小路上, 总是让人平和、安详,悠悠享受。
       十点钟,准时进入卡内基艺术博物馆。卡内基艺术博物馆与自然历史博物馆相通,一张门票可以参观两个博物馆。卡内基的雕塑座落在博物馆门前。博物馆内最吸引人的是梵高的画作展厅。一共只有几幅,每一幅都可以拍照, 只有一张不能拍照:几颗苹果, 放在一个小篮子里。更多的是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也是此馆的镇馆之宝。博物馆内的展品有精致的德国瓷器、英国人的银质茶具、西班牙人的餐具,大量的油画和雕塑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明朝的青花瓷器,素净而淡雅,东方美学的精髓。下午从博物馆出来后,飘起了沥沥小雨。漫步雨中,浏览了卡内基.梅伦大学的校园。下午四点多,当我准备离开时,雨停了。太阳当空而照,很热。六月中旬的匹兹堡,阴晴不定。时而艳阳高照,便炎热无比,时而阴云密布,又很凉爽。
      

 二

 
        6月17日,匹兹堡的第三天。清晨从旅馆出来, 一路往西, 且行且欣赏, 步行到三河交汇口的 point State Park。所谓三河交汇口其实是阿勒格尼河和莫加西河合并而成俄亥俄河。Fort Pitt 博物馆就坐落在公园里面。这个公园的命名一方面基于地理位置, 另一方面基于历史原因。这块土地西连宾州西面, 北通俄亥俄河域, 无论是在殖民地时期还是独立战争时期, 地理位置极其重要,都是重要的战略基地, 乃兵家必争之地。
       欧洲人最在于1710年以贸易的方式到达这片土地, 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 法国殖民者开始修路, 建立聚集居住点, 事实上拥有了这块土地。法国人实力和人数的扩张引起了英国殖民者的警惕和恐慌。当时弗吉尼亚的英国殖民者派遣年轻的市长华盛顿抵达警告法国人退出,被法国人拒绝。由于达不成协议最终爆发战争, 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结盟与英国人进行了一场从1754 - 1763年的残酷战争。英国人最终于1763年赢得战争的胜利, 而占领拥有此地。之后, 英国殖民者与印第安人之间又有无数次的战斗, 极其残酷血腥。

       战争初期的1754年, 法国人建立Fort Duquesne 据点。1758年被英国殖民者夺取, 毁掉法国人的 Fort Duquesne, 以英国首相威廉.皮特, 第一代 (William Pitt) 命名该市。Fort Pitt 是匹兹堡城市的前身, 是英国人于1758年建立。

       据Fort Pitt博物馆的解说员说战争期间,英国人的武器优于法国人的武器, 射程远、换弾夾的速度快。而对比印第安人的长矛大刀,我似乎明白了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武器的精良和先进。

       从博物馆出来, 在公园里漫步。清澈见底的水下鹅卵石, 在平静如镜的水中, 沉寂无言。沿河修建的人行道, 静谧而安宁。我独自一人坐在河边的长椅上, 流连忘返, 听鸟唱、听水声, 看河水流淌, 静静沉思。阳光忽隐忽现, 光与影在水面流动, 对面的华盛顿山在绿色中隐没。周三的午后, 鲜少游人, 偶有细雨飘来, 沥沥的洒在发梢、脸颊, 带来凉意和清爽。
    
       彼时,我站立、休恬、欣赏的土地,曾经没有建筑,只有大片的森林、树木、和潺潺流水,昼夜不息的河水从身旁流过,只有印第安人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状态。后来,法国人来了,英国人来了。从最初的以土地换物品,到后来很多年的战争和杀戮,拉锯式的在这里上演。无数次的战斗,多少人的牺牲,只为了一个目的:占有土地。

       背对三岔口,面向匹兹堡,当初的殖民者, 用手中的物品、枪械武器, 一寸寸的蚕食。昔日的原始森林, 如今的高楼大厦, 战场上耸立起来的匹兹堡城市。当初的血雨腥风, 今日的风和日丽, 过去的尸横遍野, 如今的鸟语花香,尸骨上堆积而成的匹兹堡。它的背后是沉淀的历史和厚重的承载。

      公园里昼夜不息的喷泉, 唱着美丽而哀伤的歌谣, 为逝去的生命, 也为今日的和平。

      傍晚, 与先生一起步行跨过 Fort Pitt 大桥, 乘坐缆车登上河对岸的华盛顿山。俯瞰匹兹堡城市,华灯初上,灯火辉煌,灿若星辰。行人渐渐稀少, 安静整洁, 整座城市在暮色中渐渐沉睡。

 

 

       6月18日,匹兹堡的第四天。决定去安迪.沃荷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个冷门,很少有人介绍,也鲜有游客问津。清晨出来, 沿着第六街一直往西北方向走, 穿过安迪.沃荷大桥,不远处就是博物馆了。安迪. 沃荷博物馆一共七层, 是美国最大的私人博物馆。主要收藏的展品是匹兹堡出生长大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荷的画作,以及私人和家庭的照片、物品。
       安迪.沃荷, 1928年8月6日出生于匹兹堡,他是家中的第三个儿子。其父是斯洛伐克的第一代移民, 是一个工人。安迪.沃荷是一位艺术家、印刷家、电影摄影师,是视觉艺术运动波普艺术最有名的开创者之一。安迪.沃荷曾经就读于卡内基技术学院(后改名为卡内基.梅伦大学) 艺术系。大学毕业后去纽约发展。
       安迪.沃荷认为艺术应与金钱挂钩,倡导艺术商业化。在他之前的艺术家强调艺术的纯粹、高雅,所以即使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尽管死后殊荣享尽,其作品价值连成,而生前却大都贫困潦倒。安迪.沃荷开创了艺术与商业运作, 广告插图紧密相连。他最大限度和可能的满足客户的要求,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令商家盆满钵满的广告作品。为此他也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美国第一个从事艺术创作而获得财富的艺术家。他的著名作品中, 有一幅不断复制家喻户晓的金宝汤图案。他经常使用絹印版画技法来重现图像。他的作品中最常出现的是名人们以及人们熟悉的事物。比如玛丽蓮.梦露, 肯尼迪总统夫人等等。重复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
     博物馆一共有七层。
     第七层, 早期和大学时代的作品。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建议从第七层开始。乘坐电梯直达第七层。主要陈列的是安迪.沃荷从1928年 至 1962年的早期作品。包括他的中学时代、大学时代和一些商业性的作品。安迪. 沃荷的作品勇于创新, 打破传统, 很多画作是同时使用水彩、油画、素描混合一起而完成的。
      我个人更喜欢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描述小男孩日常生活的画作,荡秋千、扣鼻子,活泼可爱, 生活气息浓厚。“天使的祷告”与传统天使的形象大相径庭, 有着孔雀开屏般的华丽。他所画的大象、刺猬、一只或纤细或粗壮的脚、一双手、一只眼睛,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又有些刻意的夸张。安迪.沃荷儿时得过一种“ 舞蹈症”的病, 曾经不能上学, 只能在家, 他就用绘画来打发时光, 描写心中的世界和向往。其艺术天份, 人格发展, 技能奠定和个人爱好也逐渐形成。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 波普艺术在美国兴起。安迪.沃荷也开始波普艺术的创作。他的插画独特而异想天开,成为一个极其成功的商业插画艺术家, 并且获得了大量的奖项。1954年, 26岁的安迪.沃荷首次获得美国平面设计学会杰出成就奖,1956 和1957年连续获得艺术指导人俱乐部独特成就奖和最高成就奖。

       第六层。六十年代的作品。
       这个时期, 安迪.沃荷在波普艺术领域获得巨大成功。于1961年创作了基于漫画与广告的第一幅波普艺术作品。举办了个人艺术展览。尽管遭到了传统艺术家的指责和非议, 但整个六十年代, 安迪 .沃荷的个人艺术生涯辉煌炫目。从1962年开始, 他开始采用丝网印刷术复制了很多照片, 比如肯尼迪夫人葬礼上的照片,玛丽蓮.梦露、猫王、自由女神像等等。成功的将艺术作品, 广告纳入商业运作中, 为安迪. 沃荷带来了炫目的光环和可观的财富。

      第五层, 七十年代的作品。
      1974年, 安迪. 沃荷开始了他的时光胶囊系列作品, 他与名人交往, 为他们绘制肖像, 也为他带来巨大的财富。1969年, 与他人共同开办《Interview》杂志。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就是肖像。

      第四层, 八十年代的辉煌。
      八十年代开始, 安迪 . 沃荷放弃了丝网印刷, 重新拿起画笔, 创作了迈克尔. 杰克逊的肖像画。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初,安迪.沃荷曾经访问北京。展馆中有一幅照片,是沃荷于1982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与友人的合影。

       第三层, 安迪.沃荷与友人的画作。

       这一层主要是安迪. 沃荷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和一些同学友人的作品。沃荷的作品充满了童心、童趣,非常有趣可爱。比如有好几幅“ Kids in swing ”, 我很喜欢, 他把小男孩的调皮、可爱刻画的活灵活现。 1948年的油画《I like dance》,是一幅使用版画的线条, 夸张的描募完成的作品。还有一幅 《Living room》,沙发、地毯、台灯、书籍、窗帘、十字架,非常温馨的画面。

       第二层, 安迪. 沃荷与其大学同学好友 Phillip Pearlstein和他的妻子 Dorothy Cantor 的作品展览。他们三人同在一所大学攻读艺术, 毕业后一起去纽约发展, 后来他们结婚。安迪.沃荷终生未婚。
       第一层, 有一间电影放映室, 播放安迪.沃荷的生活片段、作品和电影片段。

       就我个人而言, 更喜欢他早期的作品。油画、素描、水彩,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出人意料的构思和想象。后期作品则陷于过分夸张、甚至有些微诡秘的误区。
       博物馆确实名不虚传,可谓全美最大的私人博物馆。一层有一间快餐店,还有一间休息室。可供游客用过午餐稍事休息后继续浏览博物馆。

       下午从安迪. 沃荷博物馆出来,在穿过安迪.沃荷桥的时候,回首一望,博物馆静静地立在阳光下。不仅感慨万千,很多伟大的艺术家穷其一生, 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艺术创作, 生前却没有为他们带来荣誉和名利。而安迪.沃荷的成功在于他紧紧抓住商机, 最大程度的创作能力满足客人需要, 使用重复制作技术, 为自己赚了个钵满盆满。
      那天晚上,匹兹堡电闪雷鸣,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安然入睡,却也甜美。只是没有星星和月亮作伴,有些许遗憾, 随兴记下几行文字, 以作纪念。

 

今夜月色应如水

 

       是月儿躲进了云层 抑或
       乌云遮蔽了皎洁 今夜的
       嫦娥  恰似含羞的娇娘 藏在
       层层的迷雾后面 偷窥
       人间的繁华 是否悔恨当初的奔月
       错过尘世醉人的风情。

 

       是雨水淋湿了心思 还是
       月色惆怅了季节 今宵的
       遇见 是一段难了的情缘 无言
       默默的叹息深处 遗憾
       炫目的灯火 可否红尘重逢的再次
       拥有一片如水的月光。

 

      彼夜的匹兹堡月色应如水,然而灯火辉煌的夜晚, 却没有如水的月光和满目的星星璀璨。只有如瀑的斜雨, 如丝如缕, 舞动的轻风, 飞旋于半空。
      短暂的匹兹堡之行结束了。我非常喜欢样的旅行, 在一个喜欢的博物馆, 或欣赏画作, 或感受历史。悠游自在, 不紧不慢, 随心所欲。或坐在水边, 阳光蓝天, 暇思漫想, 无拘无束。又或者只是行走在街道, 与一座城市亲近,体会它的呼吸和风情。
      六月中旬的匹兹堡, 阴雨绵绵, 空气清爽, 偶尔阳光普照, 便觉份外炎热。城市干净, 居民友好, 是一个治安良好、适宜居住的城市。街巷之间散落欧式风格的古老建筑和教堂,与现代的高楼大厦错踪交错。街道的路面有时是石子铺就,有时又是泊油马路, 置身于城市和街道之间, 时常会有时空交错的迷惘,仿佛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随意切换。
       可以说,匹兹堡是一座风情万种的都市, 在古旧的典雅和现代的时尚间游走。也是一座充满了魅力的都市, 在端庄和开放间自由地展现其风采。匹兹堡虽然不是著名的旅游圣地, 也不是耀眼的国际大都市。但却是一个充满了人文文化和气息的城市, 承载着美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国家的崛起, 以及传统工业的衰落,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现在。
       此次的匹兹堡之行, 最大的遗憾是虽然走进了匹兹堡大学那座著名的大厦, 却没有登上它的最高层, 俯瞰校园, 也没有欣赏几十个不同国家和建筑风格的多元化教室。遗憾难免会有, 但转瞬又一想, 遗憾何尝不是一种美丽。残缺的美丽中, 可以想象完美的风采, 在这种想象中又有一种期待和盼望。下次吧, 下次吧, 下次一定去看一看。这种期待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于美丽和完美的向往。一如我们的人生, 遗憾中成长, 美丽中期待, 生命由此而茁壮丰厚。

下一篇:哈哈一笑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