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非虚构

首页 > 非虚构

婆婆的旅游经

作者:唐旭萍(德国)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11181      更新:2019-11-06

       婆家和娘家有很多相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两家的女人都好动、好强、好整洁、好唠叨,爱心满满,但并不见情意绵绵,家里就有了种阴盛阳衰的感觉。另外,婆婆和妈妈还都爱旅游,喜欢看山看水看世界,可她们偏偏遇到的是喜欢宅在家里的男人。

       自从六年前久病的爸爸走后,中国的妹妹就陪着妈妈旅游了十几个国家,满足了妈妈当年未能实现的愿望,也就是那个时候作为孝子和独子的先生也终于成功动员我们举家搬回到德国他的老家慕尼黑,大概离婆婆家开车不到1小时的地方,这让婆婆公公异常开心。一是公婆可以经常见到孙子和儿子,我儿子也喜欢他的爷爷和奶奶,特别是奶奶。而我和先生也都是喜欢旅游的,美国这边自然环境不错,但沒有什么文化和历史内涵,而且二十年住在美国的我们也游了不少地方。

       欧洲,对我来说是片新天地,尽管我们每年都要去欧洲旅游探亲。美国公司一年只有两三个星期的假,我们要面见双方父母,因时间限制每次都觉得不够用,很多时候顾此失彼,有时不得不要求父母在哪个城市见面,然后一起游览。每次来去匆匆,浪费在路上与倒时差的时间搞得我们精疲力尽,特别是在我高龄有了小儿子后,他的父母年岁也渐老,远游更不方便。还有,我公公就是个宅男,压根儿对旅游不感兴趣,而且有着巴伐利亚人的犟脾气,在美国时他就总找各种理由拒坐飞机,为数可数的几次来波士顿也是被婆婆逼得无奈,万分地不情愿。后来,因为他要做肾透析,这又给他足够的理由不需要出远门。

       而我的婆婆呢,仍然一如既往地来看我们,特别是我们有了小儿子后,她来得更勤了。只是她的每次出行都被她描述得惊险无比,让她孙子听得一楞一愣的,不过先生私下里对我说,八成老太太语言不好,才闹出了很多误会。但她所描述的有惊无险,让我心里很佩服,说明婆婆有胆量,意志力很坚强。自从我先生去了美国之后,她就开始报名学英文,二十多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如今她的英文书写得非常好,只是口语差些。

       说起婆婆那非同一般的毅力和好学精神,我先生还告诉我,他妈妈四十多岁时才和他一起学游泳,如今八十多岁了还每周一次在镇里的游泳馆教老人水上体操课,面对于这样的老太太,你能不佩服吗?!

       想当年,先生只身来到美国,原想在美国待两年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期遇到了我,这才决定留在美国娶妻买房生子。从此,他回国的路渐渐变得漫长无期,因为他知道搬到德国对我太不公平,因为我不但要放下美国的诊所,而且还需要去适应一种新的环境和语言,除非我自愿提出来,不然就全家留在美国。

       时间到了2012年的暑假, 我们在美国不知不觉地住了近二十年,先生的思乡病也日渐严重。明年大儿子大学毕业可以独立了,小儿子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心中的上帝说服了我,我终于对先生说可以准备搬家啦,他高兴得把儿子高举头上,说,我们可以回家喽!不过,当时的我内心还是五味俱全,世界上到底哪里是我的家呢?出生湖南,南下到广州上大学,再北上到北京工作,然后出国到波士顿,如今又将搬迁到慕尼黑⋯⋯ 在地球上,我们永远只是过客,有家人的地方就算是我的家吧。就在我内心还在挣扎的时候,先生很快就在慕尼黑找到了一份他喜爱的工作,这样搬家到德国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婆家人最高兴,儿子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先生休假时间也从原来在美国的三周增加到了德国人的六周,因为假期时间多了,大家又住得近,我们度假时就可以时不时地带上爱旅游的婆婆,让婆婆尤其开心。

       搬来徳国这些年,我们一起旅游了欧洲不少地方,每次旅游都给韦伯家祖孙三代留下了深刻印象。最为经典的故事,就是旅游途中,婆婆总会老生常谈地数叨公公不带她出去旅游,说公公这辈子只有在结婚时带她去维也纳度回蜜月。抱怨归抱怨,婆婆出门旅游,公公会不时打来电话,叮嘱我们注意安全,开车小心点儿。婆婆怕老伴儿在家里找不到东西,也时刻惦记着他。

       对我印象最深的旅游,有那么四次。

       第一次旅游,我们还在美国时。我们计划飞到米兰和他们在那里会合,先游览米兰,再游威尼斯。那时候我和先生结婚不久,对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得还不够透彻。先生私下跟我说,这次我们旅游和父母AA制,我们付旅费,他们付饭费!在美国我见多了这种朋友间的AA制,但应用到自己家里我还是有些吃惊和不适应,何况先生又是独子,我们在美国的经济条件不错,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但后来我也渐渐明白了,德国老人想要的是那份独立和平等,即使他们生病时也表现在尽量不麻烦自己的儿女,很少跟子女谈钱的问题;庆生过节,每次送礼物并不贵重,但那包装弄得特别漂亮,贺卡也写得有规有矩,绝对的礼轻情义重。

       第二次的旅游,是在我刚怀孕五个多月时候。我们准备去巴黎,因为先生的假期不多,所以跟他父母约在巴黎见面。我的婆婆年龄最大,但却是走得最快的,而且还是穿着高跟鞋精神抖擞地走在最前面,而我总是落在最后,大家都要停下来等我。这次,我是孕妇,他们更要护着我,但出乎我的意料,婆婆居然比我走得还慢,而且最后不得不停下来去找卖运动鞋的商店。我这才知道,两个星期前婆婆刚刚做了膝关节手术,本应留在家里休息,谁料她竟然踏着高跟鞋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也难怪德国人没有坐月子一说,一个妈可以养好几个小孩,这德国女人要多坚强就有多坚强,我那美丽优雅的婆婆,要不是脚和膝盖痛得难忍,我想她这辈子出门也不会换下她的高跟鞋的。她们那一代女人经过战争洗礼,钢铁般地坚强!

       第三次旅游,是我们带着八十岁的婆婆回家寻根。婆婆被迫离开她的家乡整七十年,从我开始进到她家,她就一直说要回乡看看,找回一些当年的记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做为战败国,她的家乡Schlesien已割让给了波兰,1945年德国战败,在苏联红军还没有全面占领之前,那里的德国人开始了大逃亡,外祖母一家当然也在逃亡之列。全家老小十口仓促上路,当时的她才十岁!一夜之间丧失了一切,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家,从未有机会再回去过。这次,婆婆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一路上兴致勃勃地谈起往事,并拿出珍藏了几十年的儿童时与家人的照片。我们辗转寻找,多亏有了GPS,终于来到了婆婆日思夜想的地方,熟悉的一切又出现在她的眼前。当她有点儿颤抖地敲响现在已是陌生人家门的时候,我不知道她内心的感受如何⋯⋯ 一切还在,但当年照片上的人和房子都已老去,特别是看到她的家乡周边环境败落,就连当年战时炮火留下的遗迹还清晰地印在墙上时,婆婆心里很复杂,心愿是满足了,但眼前的场景却让她难受,回程的路上婆婆默默无语。尽管战争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伤痛永远留在心里。战争年代,婆婆失去了一个姐姐,唯一的弟弟及姐姐的儿子和一切家产。她从小就经历了颠簸流离的逃难生活。任何战争,普通老百姓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希望世界和平常在。

       第四次旅行,是我们全家一起骑车从慕尼黑到维也纳。这次出行,完全是为了满足儿子和婆婆的心愿,他们盼望能在多瑙河骑行已有两三年时间。先生从网上收集到的资料表明,全程距离大约四百公里。我们准备花十天时间,先从慕尼黑乘火车到达帕绍,然后再沿着多瑙河骑行六天,到达维也纳休息后再在维也纳旅游四天。我在微信群里发布了这个消息,希望我的朋友们为我们的旅程祷告加油。从一开始,朋友们就佩服我那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和十岁的儿子,其实我们都知道他俩没问题,我才是问题所在。我婆婆尽管八十多,但却有着年轻人的精神和体力,出发前她还专门去做了骨密质测量,居然全是绿色的,就象年轻人的骨头一样,也难怪有一次,她被迎面而来的车撞飞了,自行车全部报销,可是等急救车把她送去医院检查,除了皮肉伤之外,居然没有骨折和内脏受伤!得知消息的我们吓得半死,赶到医院她倒是安慰起我们来了。记得先生的姨妈还在世的时候,她们姐妹俩就常常参加自行车集体骑行,有时候一个星期都在路上。也许是遗传,我儿子从小就好动,在这之前已好几次从我们的住处慕尼黑骑到乡下的奶奶家,单程大约有五十多公里。所以说,这群人里只有我骑自行车的技术不怎么样,也不是非常喜欢骑车,在中国和美国我几乎没骑过自行车,只有到了德国我才开始骑,当然短途没有问题。对于这种一下子四百公里的骑行,我心里真的没底,担心跟不上他们的速度,一直到出门前还在打退堂鼓,希望自己坐火车在维也纳和他们会合碰头。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我,一直给我打气鼓劲,正如我所料,老太太和儿子一直骑行在前,轻轻松松,到了最后一天,我们骑了整整一百公里,比原来预测的八十公里还多了二十公里。当我们到了维也纳,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和骄傲。进城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吃冰激凌喝咖啡品香槟来庆祝我们的胜利。看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坚持。那天晚上我的微信几乎被刷爆了,一片点赞之声,特别是为我那超人般的老太太和十岁顽强不屈的小儿子点赞!

       这些年和婆婆一起去旅游,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大千世界,也更深了解了婆婆及东西文化的差异。看来,这世界上的人不管皮肤是黑是黄是白,但血是红的,骨是白的,心思意念是相通的。爱能包容一切,家是最讲爱的地方。(本文主编昔月)

 

作者简介:唐旭萍,女,美籍华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1994年去美国,创办了东方针灸诊疗中心,曾获美国杰出华人奖。2013随先生举家搬到德国慕尼黑,一直热心于健康养生等公益事业,举办了各种中医讲座,并创办了世界佳人协会及世界华人忧郁症协会和野趣养生群。是德国华商报“慕尼黑杂谈”的专栏作者。

查看详情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