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非虚构

首页 > 非虚构

风雨后的彩虹

作者:夏青青(德国)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11161      更新:2019-11-01

       细白的石子路弯弯曲曲,蜿蜒环抱一池碧水,水面上两三群睡莲铺开翠绿罗裙,以手支颐托起娇美的红颜,几尾金鱼欢快地划开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池塘一角,一个四角形木制亭子伸入水面轻轻拨动绿水。池塘一边,四五朵白色的帐篷蓝天下盛开。抬起头,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呢?哦,在这里,花园小门两边红蔷薇盛开。

       目光回到石子路,一个苗条的身影正踩着石子向池塘另一边的帐篷走去。她,名叫李红,是我今天午后邀约访谈的对象。我缓缓坐回池塘边的椅子里,一幕幕回想今天听到的故事,一个跨越国界跨越年龄的浪漫故事,一个经过风雨始见彩虹的故事。

       三年来我致力于对旅德华人的采访,计划走访一百位旅德华人,写下他们的人生故事。友人为我介绍在德国中部经营亚洲文化博物馆的李红女士,恰巧我在某个微信群听过这个名字,知道她是一个仪态培训班的“微笑女神”,仪容端庄,曾荣获“风姿卓越奖”,心怀向往,欣然赴会。

       六月中,正是德国美好的夏天,乘火车来到科隆附近的小镇史韦尔姆(Schwelm),李红如约开车来接我。车门打开,我即刻眼前一亮,走下车的女子身穿一套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图案是各种不规则的几何图形,颜色各不相同,脖子里系着一条同样款色色彩艳丽的小块丝巾,一头长发随意地挽成一个马尾,在脑后轻轻晃动。

       虽然是初次见面,可是并没有陌生感,我们拥抱问候,上车,李红开动车子向她生活的小镇拉德佛姆瓦尔德(Radevormwald)开去,那里有她和夫君共同经营的亚博园。我们沿着乡间公路开去,迎面草地和树林接踵而来,野花野草烂漫其间。山路左弯右绕,李红显然对地形非常熟悉,而且善于利用时间,她一边熟练地开车,一边开始讲起她的故事。

       李红是上海人,七零后。九十年代初,李红在上海一家著名酒店工作,她的故事在那里开始,初始浪漫迷人。

       九十年代初,刚刚踏入社会的李红如花绽放,吸引了众多追求者,其中包括酒店的一名客人,一位来自德国的工程师。他因为工作关系到上海住了一段时间,在酒店遇到李红,一见惊艳,再见倾心,展开热烈追求。李红跟大多数少女一样憧憬浪漫的爱情,二人开始交往。1994年秋天,李红到德国访友,跟工程师相处半年,于1995年春天结婚。

       结婚时,她感觉走在云端的彩虹上,然而婚后浪漫的面纱被风吹落,露出生活的本来面目。丈夫依旧在全世界游走,公司在那里有项目就到那里工作。李红陡然从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来到德国一个中型城市伍珀塔尔,颇感失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心上人不在身边,李红婚后深感孤寂。1998年孩子出生,丈夫基本不在身边,李红独立抚养孩子,越来越觉得孤独,感觉自己像单身母亲,越来越肯定这不是自己希望的生活。经过反复思考,她痛下决心在2002年离婚,一段浪漫恋情就此画上句号。

       风雨袭来,满地狼藉。婚姻失败,骄傲的李红愿意放弃赡养费,愿意放弃一切,唯一不肯放弃的是孩子的抚养权。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租了一套小公寓,四出找工作。没有德国承认的学历,语言也不是很好,多少次失望而归,回到冰冷的公寓,抱紧孩子默默无语。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李红一向喜欢健身,之前常去的健身房老板聘请她做健身教练,接受短期培训后上岗,生活初步有了着落。其后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李红学习按摩,但是只为女性客户服务,跟一些按摩女郎划出明确的界线。

       经历人生低谷,生活困窘时也不是没有想过回国,可是想到回国要面对的各种状况,要强的她选择了咬牙在国外坚持。慢慢守得云开日出,生活一步步稳定下来,儿子一天天长大,笑容重新回到李红脸上。经过风雨的洗礼,李红褪去青涩,散发成熟的芬芳。三十出头,正是一个女人最美的年龄,也曾经考虑重新开始,可是一直没有遇到合适心仪的人。经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好不容易走出来站稳脚跟,如今她再也不愿轻易冒险重蹈覆辙了。就在她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计划独居下去的时候,命运再一次敲响她的门扉,阿波罗射出一支红箭,一支她没有马上接受的红箭。

       2008年年底一位开饭店的女友突然打电话来,要给她介绍一位饭店的客人,一位中年丧妻的德国人,故意没有提男方的年龄,让她自己看。她不好拒绝,抱着姑且看看的心态,答应了男方登门拜访。

       2009年1月初,在约定的时间,一位德国先生非常准时地按响她的门铃。打开门见到一位老先生,她大为错愕,立即否决了,但是出于礼貌没有当场闭门谢客。既然来了,就一起喝杯茶吧。老先生坐下来就不肯走了,茶水喝了一杯又一杯,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在谈话中她察觉到对方其实没有那么老,至少心理年龄相差不大。即使不能成为恋人,也可以作为普通朋友来往吧,她想。

       这位比李红年长二十多岁的先生显然对李红一见钟情,为了接近意中人,选择孩子作为“突破口”。得知她儿子是足球迷,征得她的同意,他多次带她的儿子去踢足球,赠送各式各样跟足球有关的礼物,几次下来儿子回家便跟母亲唠叨彼得长彼得短。彼得是他的名字。但是这一切都没能打动她。命中注定的转机在二月份,他们第一次正式约会时出现。

       二月,德国正是寒冬。到了他们约会那天,突然下起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彼得触景生情,马上请人驾着马车出游。他们两个人坐在马车里,盖着厚厚的毛毯,行驶在茫茫雪野里。雪花飘飘洒洒,草白了,树白了,房屋白了,天地间是白茫茫一片。在这片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里,马车缓缓行驶,车内暖意融融。他取出刻着心形的酒杯,为她斟下一杯琥珀色的香槟,两人举杯共饮。上坡,下坡,车轮碾过白雪,车夫挥动马鞭,碰到杉树枝条,积雪扑簌簌落下来,露出白雪掩盖的绿色轻轻颤动。此情此景,天醉了,地醉了,她也醉了,他趁机俯身一吻。她感觉微甜,并不抗拒,就此在冰天雪地里一吻定情。

       五月,彼得手持鲜花跪地求婚。秋天,在他的生日前一天她穿起白色婚纱,坐上马车,到婚姻登记处公证结婚。

       第二天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为了迎接中国来的新娘,彼得花了好多心思,亲手在自家花园里搭起大大的婚宴帐篷,装上中式大门,挂起红色的灯笼,帐篷里一盆盆白色蝴蝶兰轻舞,花园里一丛丛翠竹摇曳,池塘里一尾尾金鱼游弋。一顶中国轿子抬着公主般高贵仪态万千的新娘,她从掀起的轿帘中向观众挥手。少女时代的美梦成真,曾经的风雨便算不得什么了。

      回忆起十年前的婚礼,李红伸手指点,这边的小路,那边的田野,都是婚礼当天她经过的地方。说话间,她目光朦胧嘴角含笑。

       童话故事一般以婚礼结束,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日子,可是现实生活并不如此。婚礼不是一个故事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李红的故事从此进入下一章。

       李红的丈夫彼得·哈特(Peter Hardt)先生跟亚洲渊源极深,他在青年时代受一本畅销书《骑自行车环游世界》感染,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跟当时的女友后来的妻子(她不幸于2005年去世)跨上自行车开始环游世界,期间在阿富汗逗留时间较长。三年后回到德国,他开始在大大小小的市场出售从东方带回来的各种纪念品,没想到纪念品颇为抢手,他就此走上经商之路。此后他一次次远游,以阿富汗为中心,收购各种文化产品,带回德国出售,在德国的文化纪念品市场稳站一席之位。

       因为业务需要,他经常参加各种展会,认识了出身各界的收藏人士,其中包括肯策乐(Kienzle)兄妹。肯策乐先生是医生,酷爱亚洲艺术,家中有数量庞大的私人收藏。二人因此结为好友,数十年往来不断。肯策乐先生日渐年老后,彼得帮忙打理各种事务。老人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彼得和李红夫妇把老人接到身边,李红悉心照料,让彼得十分感动。

       肯策乐先生遗愿,希望自己的收藏品能够在博物馆长年展出,与更多爱好者分享。在肯策乐先生生前身后,彼得多方奔走联系,始终没能找到博物馆愿意长年展出。几经考虑,为了达成亡友遗愿,彼得跟他年轻的妻子李红毅然决定自己动手,成立自己的私人博物馆,于是便有了亚博园(Museum für Asiatische Kunst in Radevormwald)。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亚博园是彼得跟妻子李红两个人亲自设计并指挥建设的。亚博园的前身是一个颓败的农场,彼得买下已是危房的老屋,亲自改造,架起支柱,再修屋顶,并利用房屋的高度,在空中搭建二层楼阁,增加建筑面积。

       如今的亚博园长年开放,在五百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上展出数百件来自亚洲的民俗文化品,有大大小小的佛像,各式各样的经筒、经幡,有各种手工纪念品,琳琅满目。最著名的展品是肯策乐先生收藏的珍品,一尊十四世纪巴基斯坦的佛像。最美丽的展品无疑是一楼展厅一角的一幅彩色沙画,那是六位大师花了一周时间,一毫米一毫米地用五彩缤纷的沙子描绘的佛教乐土。

       参观过博物馆,我们来到亚博园的花园,那里的景色令我心醉神迷。在博物馆成立之初,他们夫妇也曾考虑请专业人士设计,可是了解之下费用高昂,二人便决定发挥德国人自己动手的传统自行设计。某天他们两个人坐在一家餐厅,在一个啤酒杯纸盖上涂涂画画,商讨自己喜爱的中国园林因素,再一步步推敲可行性,有些设计点子难以合乎德国严苛的法律不得不放弃了。夫妇二人一起动手,一点点开始建造,部分工作由专业人士施工,花了两年时间,蓝图变成了现实,一座具有鲜明东方意蕴的园林出现在德国贝格尔山区的绿树碧草间。

       2014年亚博园正式对外开放,李红从酒店管理、健身教练、按摩师转身成为博物馆经理,她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如今她迷人的微笑早已成为博物馆的活招牌。李红带我参观博物馆时接到几个电话,有人来预约时间请李红引导游览,有人来询问何时可以在博物馆举办庆典。李红对我介绍说,周末人们可以来博物馆悠闲早餐,平时也可以租借场地举办家庭或者公司的庆祝活动,亚博园的花园很受欢迎。

       谈话中我直接问到博物馆经营情况如何,李红表示并不理想。这样的小型私人博物馆地处偏僻,很难吸引大量游客从远方来访,并不能盈利,反而月月亏损。为了增加博物馆的知名度,李红费心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亚博园的中秋古装游园会是一年中的盛事,来宾可以欣赏中国音乐、功夫、舞蹈,品尝特色佳肴。李红穿起典雅的皇后装束,彼得穿上皇帝装,夫妇二人笑迎来宾,李红在友人中因此获得“娘娘”的美称。中秋游园会有一个保留节目,“皇帝”亲自登台讲中秋节的来历,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月宫里的玉兔,听得德国来宾悠然神往。

      夏天李红组织各种露天音乐会,我们见面的周末就有一场Operette,露天轻歌剧晚会。客人们可以在篝火的映照下,欣赏轻歌剧,品尝各种烧烤,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因此在我们见面的下午,亚博园的花园里异常忙碌,彼得和几名员工正在摆放座椅,一样样打理活动需要安排的事项。李红带我参观过博物馆,我们坐在池塘边谈话。一会儿有人送饮料来,一会儿有人打电话订票,一会儿有人来问什么事情该如何做,李红一一作答。后来彼得呼唤妻子,她便起身走过去,跟先生讨论如何安排座位更好,一边说一边亲自动手搬起活动椅子摆放。我站在池塘边我们谈话的地方,看不清她连衣裙的图案,只见一团鲜艳悦目的彩色在穿梭来去。

        趁他们工作,我又一次打量亚博园,池塘,睡莲,木亭,经柱,佛像……,一时间我糊涂起来,迷惑自己到底身在何方。

       傍晚要离开了,恋恋不舍举步欲走,目光划过花园小门旁的一块金属牌子,上面非常艺术化地写着一行字,“Auch aus Steinen, die einem in den Weg gelegt werden,kann man was Schönes bauen”,中文大意是:路上踢到的绊脚石,或许正是建造大厦的奠基石。这句话竖行排列,弯弯曲曲的,形成一条延展的小路。

       我读了两遍,走出亚博园花园的小门,坐到李红的车上,扎好安全带,抬起头正对他们私人住宅的入口处,一道圆拱门,红色蔷薇盛开,一道红色彩虹跌落人间。

       李红发动车子,在亚博园私家道路的入口处巧遇她开车回家的儿子。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小女友坐在副驾座位上面露微笑。

       到了火车站,我站在路边目送她的背影远去。一个苗条的身影,裹在一条色彩缤纷的连衣裙里,恍若天边坠落的一段彩虹。不,不是彩虹,应该是彩红,李红的“红”。(本文主编昔月)

 

作者简介:夏青青,女,旅德华人,欧华作协会员,德国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文心社会员。1983年赴德定居,在德国接受中学教育,慕尼黑大学经济学硕士,德国经过国家考试的税务咨询师,现在德国媒体集团从事专业咨询工作。从2011年开始活跃于欧洲华语文坛,作品以散文为主,多家欧洲华文报刊专栏作者,并有作品在海内外文学期刊发表。个人散文集《天涯芳草青青》201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18年第一次以德语创作的短篇小说《握手》,收入瑞士普隆出版社德文版《今古新旧孝亲文学集》。散文《光影斑驳看茜茜》《十丈红尘中的祭坛》收入欧华作协作品集《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散文《故园之恋》三部曲(《毛毛草和太阳花》《绿》《故乡的路》)收入江西高等教育出版社散文集《故乡在中国》。自2017年起主要致力于百位旅德华人风采实录系列采访写作,在欧洲报刊连载,每月一篇,迄今发表三十余篇,引起广泛关注。

查看详情
下一篇:父子情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