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狐头条

首页 > 文狐头条

第一届欧洲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年会

作者:admin      阅读:33218      更新:2019-07-31

 

 欧华文学繁荣,文友多人出书

  文/高关中

 

       今年5月法兰克福迎来德国、西班牙、匈牙利、美国等欧美多国华语作家和中国的知名学者与文艺评论家近60人,在美因河畔举行了第一届欧洲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年会。

      在会议大厅门口,摆起了两个长桌,欧华作家们的各种新书摞得满满的,高高的,像是欧华文坛的大检阅。我也从文友手中一下子喜获多本赠书,从中可以窥见德华文学乃至欧华文学的进步与发展。

       先说《两乡情苑》吧,是德华作家昔月的大作。昔月,我是2013年在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第二次年会上认识的。那次会议在德国博登湖畔的小城林道举行。当时刘瑛等人发起组织的协会刚成立一年,会员们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德国的华人文学爱好者。那次会上安排了两个报告,一个是由我作的关于旅游的报告,另一个是奥地利知名华文作家方丽娜演讲如何写散文。看得出大多数与会者写作刚起步,还很青涩,都有着渴求了解写作门径,写好文章的愿望。闲聊中,昔月说,她是黑龙江伊春人,学生时代就喜欢文学,但从来没想过当作家,只是偶尔写着玩,2005年她的文章第一次刊登在德华报纸《欧华导报》上,以后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在《华商报》和《欧洲新报》上。这次会上看到很多文友都有博客,她也想搞一个。说干就干,果然会后她就在新浪网站注册了博客,发文非常勤奋,而且很有特色。从内容上看,对德国的人和事,各种植物,小动物,乃至环境保护非常重视,文章不但多,而且文字生动,让人不忍释手。六年时间,竟然发表了800多篇博文,并在德国《华商报》上办起了专栏,吸引了无数粉丝。在这次年会上,她发表了《好奇心——文学创作的原动力》的论文,引起广泛关注,还被选为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副会长,真是任重而道远。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有了深厚的积累,昔月到了出书的时候了。她从历年作品中精选出80多篇,就构成了这本新书《两乡情苑》,312页,由北京的团结出版社推出。这“两乡”,一是家乡,二是异乡,也就是第二故乡德国。她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家乡”和“异乡”的人物、景物乃至动物,内容丰富多彩、感请炽热浓烈、笔调幽默诙谐,从中可以看到一位外嫁女的许多趣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德国社会、感受中西合璧家庭、候鸟型生活方式的窗口。这是一本老少咸宜、轻松愉阅的散文力作。

       再说《悦读德国》,书名中“悦读”两字可谓一语双关,读起来愉悦,而作者名叫杨悦。《悦读德国》这书名也是杨悦在《华商报》上的专栏名。说来也巧,第一次见到杨悦,正是在《华商报》组织的第二届读者•作者•编者联谊会上,那是2011年秋天,在弗莱堡举行的。她不但文章好,还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闲谈中才知道,她出生于重庆,父亲是杨武能教授。杨教授乃大名鼎鼎的德语文学翻译家,难怪杨悦的文学功力这样雄厚,真是将门出虎女,翻译家庭出才女!

       翻阅《华商报》等德华报纸,我们经常会读到杨悦的文章,文笔优美,沁人心脾。她的文章,一方面紧扣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如中德的文化差异、社会差别、怎样关怀下一代等,有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又有极高的艺术修养,西方的美术、音乐、名人事迹等信手拈来,给人以阳春白雪般的享受。她的文章不但深受德国华人读者的喜爱,而且在国内也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她的新浪博客“杨悦在德国”粉丝无数,点击量超过125万人次,可想而知,博客人气是多么的旺盛!这是很多作者几十年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功到自然成!文章精选出来,就是这本《悦读德国》,201页,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辑,分别是旅游•文艺、社会•健康、生活•教育,正是杨悦最关注的几个领域。《悦读德国》是她旅居德国近30年的感悟集锦,是一本关于德国生活的“百科全书”。正如专家评论:这本书是“用文字诠释德意志的精神底色,以切身经历漫谈日耳曼尼亚的市井烟火”,有着很强的知识性和文学性。

        第三本叫《德国故事》,作者子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她也是《华商报》的专栏作家,其专栏名曰“子初物语”。较少为人所知的是,子初还是文“舞”双全。第一次见到她,也是在《华商报》组织的读者•作者•编者联谊会上,那是2016年夏天,在富尔达举行的第四届联谊会。晚会上她翩翩起舞,水平不亚于专业演员,这才知道她能文能“舞”。以后几届《华商报》活动中,只要她在场,她的独舞一定是晚会的保留节目。子初的文学水平,不但在德国有目共睹,而且入了国内第一流杂志《世界博览》的法眼,《世界博览》频频向她约稿,这是很不容易达到的,说明她对海外有着深层次的了解。《德国故事》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通过所见所闻,深入探讨德国社会的好书。全书257页,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是2012年在德国创办的,虽然会名中有“欧”字,但早期几乎所有会员都来自德国,但近几年来,协会影响也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吸收了新会员,来自匈牙利的华文作家阿心就是一位,她带来了自己的作品选《爱按门铃的劳尤什太太》。全书394页,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听书名,像是一本小说,其实这是她多年来作品的汇集,除了20篇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之外,还有70多篇散文和随笔,重点在对于匈牙利和当地华人情况的描述。其中大多数作品也是先在欧华报纸上发表,然后结集成书的。

       古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从这几本书可以看到欧华文学蓬勃发展的一个侧面。过去一谈到海外华文文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北美和东南亚的华文文学,而近年来,欧华文学越来越多地进入文学研究者的视野。这次到会的著名海外文学评论家、海外新移民华文作家国际笔会前会长陈瑞琳评价说:“进入二十一世纪,欧洲的华文文学明显在崛起,从上世纪的‘散兵游勇’进入到‘骑兵纵队’的方阵。生活在人类文明的源头,欧华作家善于用他们的灵性之眼看世界、感知世界及表达世界。他们在写作的题材上进行了大颠覆和大开拓,常常给人以惊艳之感。” 陈瑞琳认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自冷战结束后,统一后的德国逐渐取代了英、法,而成为欧洲文学的心脏,德华文学也随之兴盛起来。这话说得好,是对欧华文学特别是对德华文学的高度赞赏。

       《华商报》“易北河畔”专栏作家王雪妍,也是我协会会员,她的新书《易北河畔的留学时光——一本真实的德国留学手记》,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华商报》 “文化之旅”专栏作家丁恩丽的新作《永远的漂泊》在布拉格文艺书局问世。汉堡作家严丁因事未能参加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年会,但专门托我把新作《海客诗雨》带到会上,与大家分享。

       特别要提及的是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出版的第一本文集《走近德国》。说起来,这本书的诞生也与《华商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012年协会成立不久,就与《华商报》联手合作,开设“走近德国”专栏,力图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反映在德华人眼中的德国。会员们个个踊跃投稿,人人积极参与,文章一篇篇见报,在德国华人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甚至引起德国主流社会的关注。几年过去,到了收获季节,众多的文章可以结集出书了。于是,由刘瑛主编,丁恩丽、叶莹、周晓霞、赵楠共同编辑的《走近德国》诞生了。此书共收录了67篇文章和3组诗歌,由纽约商务出版社2019年2月出版,16开大版本,330页,共32.1万字。这是协会近年来写作成就的一个大检阅。看来欧华文坛,真的是欣欣向荣,百花齐放啊!

       笔者在这里要强调一下,文学组织和华文报纸的重要作用。文学组织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友、互相促进和鼓舞的平台。很多会员正是在参加文学组织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华文报纸如《华商报》则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发表作品的园地,对繁荣欧华文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专栏作家们纷纷结集出书,就是最好的例证。

 

       作者简介: 高关中,现居德国汉堡。荣誉文学博士。欧华作协理事,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笔耕不辍,问世著述600多万字。作品以列国风土、游记、人物传记、西方文化介绍、散文杂文随笔为主。写作30多年,出书27本,其中包括世界风土大观一套11本。此外还为印度、埃及等15本地图册撰写了文字说明。著有《大风之歌——38位牵动台湾历史的时代巨擘》等传记作品。新近出版《高关中文集,写百国风土,叙古今人物——充实的人生》和《拉丁美洲列国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