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龙潭播种人:访《上海滩》导演招振强_名家访谈_文狐网

名家访谈

愿做龙潭播种人:访《上海滩》导演招振强

61619次浏览(04-28)

 

张惜妍与招振强合影

文/张惜妍

图/韦宇教

 

       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走近一位电影人,是需要机缘的,可遇而不可求。新年伊始,冬日,龙潭村,拜访香港导演招振强先生的契机忽然不期而至。

 

香港·名气

 

       知道招导的大名当然是因为《上海滩》,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时代,哪个男孩心里没有一个美如天仙的冯程程,哪个女孩没有给男朋友织过许文强的白围巾。《上海滩》留给我们的烙印太深刻,以至于人到中年依然难以忘怀。

      当年,招导是28岁的文艺青年,有梦想有柔情有侠肝义胆,一手打造了震惊全球华人市场的电视剧《上海滩》。那是录像带发行时代,他在泰国听到街上放着“浪奔浪流”,一笑而过。由于《上海滩》太成功了,被香港无线(TVB)要求翻拍了五次。他从演员、副导演、导演、制作人、监制,一路走过来,奠定了影视史上的江湖地位,并且被冠以“收视力霸”的称号。

       他是大众所认为的那种传说中的名人啊,此时此刻,站在我面前,清瘦和蔼,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

       ——“招导,您给每个女孩心里种了一个许文强,最后却嫁给了丁力。”

       ——“哈哈,丁力也很好啊,嫁给他会很幸福的。”

       在影视剧这个武林,是靠票房和收视率赢得霸主地位的,这又是一个新人辈出的行业,作为一员老将,观众不免对他有更多的期待。这些年,招导没有再现当年的辉煌,高手隐退江湖,除了怀有令狐冲那份退隐江湖的心思外,当然也同样身负独孤九剑的绝技。

 

北京·责任

 

       招导不想躺在名气上吃老本,香港回归后,招导觉得新的发展机会来了,来到北京合作执导了几部电视剧。招导的绝技就是演员、编剧、导演、制作全能的从业经验,“我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传授,隐身幕后指导和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导演,帮助他们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做出优秀的影视作品。”这才是隐退的真正目的。

       他是有远见的。国内的电视剧水准进步很大,虽然和国外比较还有差距,但是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香港导演较早地接触了市场化的影视剧运作方式,而大陆正处于经济和文化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携手合作会促进大陆影视业的发展。

       从香港到北京,不仅仅是地图上的折痕,也是他内在的转化,与外界打开心门,跟新的事业连接的过程。从前台到幕后,是梦想、冒险、好奇心和传授和分享经验的责任,这些都是将他带到北京的引力。

 

龙潭·情怀

 

       2019年4月,招导又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归隐山林,创办电影公益教学,播撒影视梦的种子。

       招导为一家电影公司写剧本,正好公司里有人认识龙潭村的夏书记和林正碌老师,一起聊天说到了龙潭“文创兴村”。他很感兴趣,就和他们一起来到龙潭。让他吃惊的是,外来文创人员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接纳和尊重,新老村民两种生活模式相互融合渗透,还有各种音乐节、戏剧节、美术展。这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龙潭偏远是指地理位置,时代不同了,想不到这里居然有最先进的5G基站,最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好多年轻人借助新兴传播渠道和文创手段,自媒体运营,择一处小村,一边过着惬意的田园生活,一边创业。”

       他在村里住了三天,老村民朴实亲切,一些人在外打拼又回到村里,把外面的世界观带回龙潭。新村民来自不同地方,自身具备文化内涵,这些人既不是退休,也不是逃避压力,而是有着独特的个性,寻求更好的环境发展未来的理想。尤其是 “人人都是艺术家”理念实施,村民、创客或游人,都可以拿起画笔成为艺术家,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个“不一样”,是通过画画把他们的人文情怀打开了,每个人独特的性格,反映到画布上都有不一样的风格。招导联想到影视这一块,在未来创作取向方面,可能视野更广,未来的题材或者创造空间,甚至每一个人的创造思维,可能会比现在更广阔。

       人在每一个阶段,对社会是有使命的,招导在十多年前就有做公益的愿望。来到龙潭,觉得时机到了,这里“人人都是艺术家”,当然也有可能“人人都是电影人”。仅仅四天就决定成立工作室,策划 “跃动龙潭”项目。

      他在做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今后需在北京-龙潭两地往返,飞过崇山峻岭,在盘山道上颠簸。

      招导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5月份才来一个月,就在屏南乡村文化旅游创意活动月启动仪式上,策划、导演了一场 80多位龙潭村新老村民参与演出的“美哉龙潭”音乐剧。

       紧接着启动“跃动龙潭——人人都是电影人”公益教学—— “编、导、演三栖人才”零基础免费公益训练营的第一、二阶段的课程。学员有50多岁的老村民,也有90后新村民。没有任何的广告宣传,报名的人就有60多人,而招导的计划是一期20人。他不得不跟大家解释,先到先得,优中选优。

       8月5日,学员自编自演,招导指导的舞台剧《假面》如期首演。从剧本创作到登台表演,花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用最好的状态给观众献上了处女作。招导认为这是一场成功的演出,除了演员们的倾情演绎,还有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新老村民热情高涨,腾舞台、借衣服、互相化妆,两场演出加起来费用花了一千块左右,用最省的经费打造最棒的演出,可以说是史上最省剧组了。

      “跃动龙潭”是一个非常大的项目,“人人都是电影人”只是项目里大概十分之一的部分。招导希望能按心目中的理想来办学,良性的创造模式,先开展培训,一方面磨练学员的演技,教他们怎么写剧本。后期会培训导演 、制片人、后期的剪辑、 配乐等等。“当这种努力不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的时候,是一个越来越多的形成一个群体的趋势的时候,希望龙潭这块宝地,未来可能创作出美好的电影。当然,客观地说,虽然目前龙潭文创产业已初具形态,但距离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效应尚有差距,具备集客能力的个体创客和创意产品还要不断孵化。”

       才半年时间,招导已经是老幼皆知的新村民了。

       ——三岁的小男孩边跑边喊“妈妈,招导回来了,带我去看招导。”

       ——做直播的小姑娘专心画一幅巨大的油画“我要把它画好了挂在招导的工作室。”

       ——民宿老板娘“你要去找招导啊,我带你去,顺便送几个我自己蒸的包子。”

       ——六十多岁的老村民听闻招导住院了,给县里的政协主席打电话,托她给招导带一只土鸡补身体。

       在龙潭,他是师长、是邻居、是家人。

 

2020·期许

 

       11月,招导突发胃出血,情况很紧急,幸亏抢救及时,太太用心照料,身体逐渐康复。“影视业节奏太快了,慢下来,是我对自己在2020年的期许。”

       在北京和香港,他常常深感时间怎么都不够用,胃病永远无法痊愈,一直向往慢下来,但总是做不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我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当我退休的时候,我在海边建一个房子住,现在还没等到退休,就在龙潭过山居生活了。”山居生活,让他找到了解药。有意识地放慢做事的速度,将纷乱的感官集中在手边的一件事情上,关掉同时开启的多个任务窗口,只留下最想做的那一件事,很有治愈效果。

       慢,是一种幸福的标志。这是昆德拉说的。还记得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了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

        《慢》写于1995年,《技术垄断》问世于1992年。两位大师虽然都没有提及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时代,但都以惊人的洞察力,准确地预见了我们今天的世界。

       浮躁社会,心静者胜出。“在龙潭,读一本好书都会觉得特别开心,除了回香港看孩子,回北京有必要的事,其他时间我都会在这里上课、静心写剧本。”

      在某种意义上,人生正是传奇本身,拥有最戏剧化的情节和最深远的意涵。在时代潮流面前,招导有着很强的柔韧性,在热爱的影视面前,又有无限延展的能力。他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又一次拓展了领域。经历了半辈子的思考,活得越来越纯粹。

       在我眼里,他依然是文艺青年,发丝上沾染了白霜而已,翩翩如少年,谦谦如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