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乡村风情

首页 > 小说 > 短篇小说 > 乡村风情

烂鬼荔枝

作者:欧东林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6054      更新:2015-09-21
文/欧东林

“星仔,你女朋友叫你带我们去你老家里吃荔枝,欢迎吗?”一齐读大学一齐毕业一齐在深圳同一间国贸公司工作了两年,老家在上海的叶茂说,他所问的星仔就是杜星。杜星的女朋友叫方雪,也是他们大学里的同学;她出生长大在北方的长春,为追求同学杜星,从北方追到南方里来。
“好啊,那今年我就带你们到我家乡里吃世上最好的荔枝。”杜星爽朗地回答。
杜星老家在北回归线上的从化,这里山青水秀,遍植荔枝。他家虽在从化,乡下荔枝村里也有荔枝,可自己家里的荔枝却没人去管理,年年只有荔枝树,却不见荔枝果实,何来荔枝吃?在读大学时,每年六七月份大学将要放假时,家乡里的荔枝成熟了,他经常向同学吹嘘,家乡的荔枝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吃的水果,多美多甜多香,世上没有最好水果了,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得天花乱坠的,令同学朋友们垂涎,特别那些在外省里的同学,每次听到他如此说时,就觉得口里生津。许多同学见他有这样的故乡十分羡慕,更想每年的暑假里跟他回到他的故乡里去吃荔枝,看是不是如他所说的那样美,多想到他故乡里走一走,尝一尝香甜的荔枝,饱饱口福,圆吃世上最好水果的梦。
可他在暑假时,从没回过故乡,而是隐瞒着同学在读书的上海城里打工。这是仰慕他、第一次听闻他说故乡有最美的荔枝时,被他的话所迷惑、吸引过去,希望能想跟他回他故乡里吃荔枝而暗恋上他的女同学方雪发现的,既然故乡每年有这么好吃的荔枝,他为何不回去吃?
从化的荔枝从古至今名扬天下,这是无可置疑的,这也是杜星经常向外界能炫耀、吹捧而引以为自豪的事。他不论见到生人或熟人,就会大讲特讲大文毫苏东坡在从化吃荔枝津津乐道的传说和作家杨朔在从化温泉写下《荔枝密》的故事,使人们大为向往这荔蜜之乡。
传说当年苏东坡被贬到岭南惠州时,他逐渐爱上了南方的生活。每年荔枝成熟时节,他都会到周边的州县里赏赏风景,吃吃“红云宴”(荔枝宴)。有一年荔枝成熟时节,他沿东江而下珠江,再逆流溪河而上,来到北回归线上的从化里;这正是蝉鸣荔熟,他大颐从化荔枝。当他遍尝这里所有的荔枝品种后,惊讶这里的荔枝不但爽甜可口,味香肉嫩,连一点渣也没有,而周边如南番顺及海南、湛江、茂名、电白等地州县的荔枝味道与之相比相差甚远,周边地方里的荔枝吃时都带有酸涩味或有些微的渣,他问从化的本地人:怎么这里的荔枝会这么好吃的?人们见他吃过这里的荔枝产生了这样的疑惑,就将秘密告诉他,说岭南虽同属一地区,周边也种植有荔枝,但怎没这里所产的好吃,其个种原因就是这里有独特的水土、气候和环境:首先,从化地处北回归线上,夏至之日阳光直射;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再往北走一点,就看不到太阳直射的奇观,而且这里冬天有霜冻,阳光和煦,境内的太阳光照非常充足;其次,这里山川众多,溪流遍布,森林树木甚多,植被良好,阳光把地上充足的水分蒸发到空中里,迅速形成水蒸气,这利于降水云团生成,致使水汽循环加快,变成降雨,这里的降水比周边地区偏多。还有,流溪河发源于北部山区,到了中下游一带正是从化荔枝盛产之地,流溪河水质好没有污染,这里就成了种植荔枝和岭南水果的最佳区域。苏东坡听后,明白了这里荔枝这么好吃的原因,很感谢当地的民众这样详细地给他介绍,使他增添了这么多荔枝的知识、见闻。热情的民众见这位大学士这么谦虚,善意地提醒他说,这里的荔枝虽然好吃,但不宜多吃。告诉他,这里自古至今流传一句俗话,叫做“一啖荔枝三把火”。 由于本地人的普通话说得不准,他把“一”字听成了“日”,“三把火”听成为“三百颗”,不久后,他回到惠州就写下了《食荔支》七言绝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淡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诗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一句,就是从本地俗话“一啖荔枝三把火”里直接“偷”过来的。
从化荔枝这么盛名,在杜星自小吃荔枝的记忆中,却是既喜欢又忧伤的事。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杜星还是五六岁,还在荔枝村里没出县城居住、读书的时候。
县里及周边的荔枝在两年前逐渐增值后,想不到今年的荔枝好品种一夜之间飙升到一两百元一斤,就如那年“算你狠”的大蒜和“将你军”的生姜一样,突然一夜之间从一元几角飙升到十多元一斤。当时荔枝刚用纸盒包装,看起来比较美观,每个纸箱能装十斤的荔枝。这年的桂味、糯米糍从树上摘下来装在这么一个十斤纸箱里,少则卖一千多元,多则卖到两千多元,且还是供不应求的,一些贪小便宜的果农、果贩在荔枝果盒或箩筐里大做手脚,有意摘多些树枝树叶放在纸盒、箩筐里已是平常的事,一些利令智昏的人还会放上砖头、石块之类的重物以增重增值去骗人。那时的农民种植几亩荔枝树,一年收入建起一幢别墅不是梦想、天方夜谭。杜星的爸爸杜明就是靠当年改革开放时分到的自留山坡地,种植了十多亩品种好的大红桂味荔枝树,经过十多年的精心管理,到这年时荔枝树已生长成像大伞一样,开始挂果,百多棵的荔枝小树结出了两千多斤的果实。刚好这年的荔枝价钱飙升到难以想象的价格,桂味、糯米糍上两年每斤是十多二十多元的,价格已超乎想象,可今年每斤却升到两百元左右,且供不应求。
这年,杜明收获了喜悦,他将卖荔枝的钱没在老家里建别墅,而是在县城买了一套上百平方的楼房,居住到县城里,让将入读小学的儿子杜星住到县城里,给儿子在师资较好的城里的学校上学。荔枝有价,带动了全县人民种植的荔枝的热潮,水田,林地大种特种荔枝。而杜明也不甘落后,他为明年家里的荔枝结出更多的果,增加家庭更大收入,将年老的父母接到县城居住,看管儿子,自己腾出手来,天天开摩托车载着老婆一齐回乡下里管理荔枝,又在分到的责任田里全部植上了荔枝。他开始舍得花重本到荔枝树上,在荔林中挖了多个沤粪池,沤了几大池的花生肤作肥料,让这农家肥施到荔树头里更有肥效,指望明年开出更灿烂的荔枝花,结出累累果实。
四月来临,他见到家里荔枝树上的花开得十分茂盛十分灿烂,引来很多蜜蜂到来采蜜、授粉。此时,他的心里乐开了怀,他多希望这一树树的荔花结出一树树的果实,到七月成熟时挂满一树树红彤彤的果子,将树枝压弯了腰啊。到了夏至时,一棵棵的荔枝树挂满了果实,已由青转黄。眼看果熟,他便打听今年荔枝的行情,听到人们说极少有果贩到来议价、落定,他满怀今年的荔枝能有往年的好价钱,可满怀的希望,等到采摘时带来的却是失望。因为,农作物在好年景的时候,农产品的价格就会回落。人们说荔枝挂果分大、小年份的,当荔枝树的果实挂满枝头的大年份时候,荔枝价格就会走低。这年正是全省荔枝大丰收的大年份,今年不但没有去年的好价格,连好品种桂味、糯米糍等荔枝的市场收购价格回复到几年前的十元八元一斤,和往年相比简直就是天差地别。荔枝高价的年份只是昙天一现,从此一落千丈,且一年比一年的价格走低,低到没人能相信。
杜明见今年的荔枝价钱这么走低,本来今年整个果园的荔树挂果比去年要翻番有好几千斤的了,若有住年的价格,再在县城买多一套房子或在老家里建一座别墅是有可能的,可市场却变了价,且是痛心疾首的廉价。无奈,为使自己的一斤荔枝能赚多一元几角,只有在摘荔枝时节里没日没夜地将树上的荔枝摘下来,运到县城的市场里销售。这天一大早,他带着笑容地对自小很喜欢吃荔枝的儿子杜星说,晚上他回来时会摘好多荔枝回来给他吃。杜星记住了父亲的话,在傍晚里吵着爷爷带他到楼下的街边,美美地等候爸爸拿回好多的荔枝给他吃,可等到天黑了,还不见爸爸回来,爷爷只好悻悻地带着他走回楼上的家中。原来,这天下了一场大雨,杜明在雨后用摩托车搭载了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三大箩筐荔枝果,沿着弯曲的村道运往能多卖一元几角县城市场里的收购点销售,途中,由于道路湿滑,不经意中,他载着重物的摩托在一急弯处躲避前来的车辆时,不幸跌落深涧,车毁人亡。
杜星自小吃荔枝百吃不厌,他天天等着爸爸摘回荔枝给他吃,可从此永远等不到了。当时妈妈流泪地告诉他父亲永远不能回来了,永远不能摘回荔枝给他吃了。他此时还没入读小学,要到九月里才上学,他当然不知道“爸爸永远不能回来,永远不能摘回荔枝给他吃”的含义,在他幼小心灵里,依然憧景着爸爸有一天能摘回许多荔枝来,给他吃。当他渐渐长大,开始懂得了“爸爸永远不回来”是什么回事了,从此,他带着对吃荔枝的愁怅怨恨天天在长大。
爸爸死后,起初妈妈接替了爸爸的荔枝管理,她住到乡下的泥砖瓦房家里,每星期仅回一次回城来探望星仔。从此,她在乡下里,起早摸黑管理家中的荔枝,希望能有朝一日荔枝的价钱又回到最高价的年份。随后多年,荔枝的价格依然低微,有时的年份价钱低到没人敢相信,卖出的价钱低到连人工、农药、肥料等本钱也揾不回,农民年年充满希望,可年年失望,好的品种如桂味、糍米糍只有三五元一斤,不好的品种,如槐枝等只有一元几角一斤,人们见这样,也懒得去树上采摘回来,让果实在树上烂掉,而荔枝果太多,连山上的鸟儿也不愿多吃,外地的人见到这红彤彤的果实在树上变黑全烂在树上,大叹多么可惜。荔枝价格的回落,一年一年靠辛苦汗水耕耘的农民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不怨天不怨地,只怨政府,认为政府没有很好地去引导他们去种植荔枝,不去稳定市场价格,使农民的农产品没有出路。有些农民见多年的荔枝行情还是这样低微,都说这“烂鬼荔枝害得他们好惨”,而其它水果有了价钱,他们开始砍伐荔枝树木,改种其它水果。
妈妈日夜操劳、管理荔枝,到收成时价钱还是这样低微,摘到的荔枝连人工也赚不回,只好放弃了家乡的荔枝管理,到县城附近的厂里找了一份工作,靠打工赚钱养家糊口。从此,她对荔枝恨多于爱,不再抱有什么希望了,因为就是这园荔枝,当年有价的一年,收成可在县城买一套房子;可也是这园荔枝,夺去了丈夫的性命。她不再去管理家里的荔枝了,吩咐乡下的堂伯堂叔或堂兄弟能管就管,不能就放弃。许多农民也像杜星的妈妈一样不去管理这些“烂鬼荔枝”了,许多人出外打工谋活,让荔林生满丛草,荔枝挂不挂果只有望天打挂,让这荔枝树自生自灭。
农民为这荔枝的出路对政府有所埋怨,是最正常不过的。其实政府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对荔枝的加工、保鲜和农民的荔枝销售做了大量工作,只是农民看不见摸不着罢了。每年举办的荔枝节,以荔招商引资,带动荔枝销售;鲜荔枝的果好吃,却因荔枝果肉里的糖分太高和水分太多,而致使其果很难保鲜,荔枝因其肉质娇嫩,有“一日变鲜,两日变味,三日腐烂”而不好储存。果贱伤农时期,政府致力于荔枝的保鲜技术,并有所突破,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破解了荔枝保鲜的难题,在恒温下成功为荔枝的保鲜创造了四五十天的保鲜期,这为出口国外及荔枝北运销售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政府培育荔枝加工大户,烘焙荔枝干,以达到农民种植出来的荔枝有人收购,不致于烂在树上,果贱伤农。一些农民见政府这样为民,对自己种植的荔枝又有了信心,加强了管理,荔枝价格逐渐回复到从前正常的年份,好的品种在十元左右的合理价钱,不好的品种在三元左右。
杜星逐渐长大,他记忆中只有荔枝水果是最好吃的,那怕每年荔枝成熟时吃到屙荔枝屎,还是吃不够,他从不会和人们一样,将这好吃的水果叫成“烂鬼荔枝”。每年蝉鸣荔熟的时候,喜欢吃荔枝的他,就会想起爸爸去世前那脸带笑容的说话,要“摘回很多荔枝给他吃”,此时,就就会回到乡下里去采摘荔枝吃,由于家里的荔枝树好多年没人管理了,年年回去见到家里荔枝园里只有丛草和荔枝树冠,没有红红的荔果,就感到十分不情愿,多想自己家中的荔树挂满红彤彤的果实,让自己吃个够。无奈,只能硬着头皮不好意思地到亲戚同学的家里吃或到市场里买来吃。可每次吃起来,总感觉到小时候爸爸摘给他吃的荔枝是最甜最有荔枝香味的,那浓浓的荔香味在世上没有其它果子香味可比似,感觉到在这世上里只有爸爸摘给他的荔枝是最好吃的。当他读了教科书上杨朔的《荔枝蜜》及听闻过大文豪苏东坡在从化吃荔枝的故事传说,他脑门顿时开窍似的,见到生人时就会说自己家乡的荔枝是最好吃,会说苏东坡在家乡里吃荔枝的传说及杨朔的《荔枝蜜》;在大学时,他曾鼓起如簧之舌将家乡里有全世界最好吃的荔枝及苏东坡在家乡里吃荔枝写下七言绝句的精彩故事说得天花乱坠,引得人们为之向往……
他带着叶茂及女朋友方雪等十来个公司里的人到来家乡吃荔枝。这次吃荔枝,他早有预谋,因为,他回家过春节时,就要妈妈辞去工厂里的工作,交带她回老家去管理好自己的荔枝,说今年要带女朋友回家里吃妈妈种植的荔技,若今年回来没荔枝吃,那个从北方追自己过来的女子就有可能说自己是讲大话,欺骗她,而她会伤心地回北方去了,因为她是为吃到世上最好的荔枝而与他做朋友的。
母亲听后,就辞了职,到老家的荔枝地里忙活管理了。这年,正是荔枝大年份,所有的荔枝树都挂满一串串的红果,远远望去,山上如红云环绕,美丽极了。
他们一行来到家中的荔枝园,见到一棵棵如巨伞覆盖的荔树上挂满一树树的红果,是多么醉人多么诱人,使人垂涎欲滴。
杜星带来的同事们个个争先恐后地爬到树上大颐荔枝,兴奋不已。他的女朋友方雪更是口齿留香,爱不释手。他的母亲见到这班后生到来自己的荔枝树上摘荔枝吃得如些忘形、疯狂,心甜蜜极了,心在暗中猜测那一个是自己未来媳妇,因为这班人中有几个美女。
妈妈告诉儿子,今年的荔枝也算有价,像自己种植的大红桂味品种,全园的荔枝已被荔枝保鲜公司预订,价格十多元一斤,自己这园荔枝每棵可摘百斤,约能摘到一两万斤,那收入将有一二十万元的。
此时,杜星想到自己是做国际贸易的,这荔枝可不可以出口到其他没有荔枝的国家或中国没有生长荔枝的地方里销售,到这些地方卖会会赚更多的钱呢?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到来吃荔枝的同事,并说吃过荔枝后,就到产地作深入的调查,看看到来采购荔枝的商贾把荔枝销往什么地方和现在的荔枝保鲜技术到了什么程度?经查,县内有一个荔枝保鲜公司,荔枝在恒温下保鲜达四十多天,这公司是做荔枝保鲜出口生意的,大多销售到英国、日本等地,可供货不多。
吃罢荔枝,到温泉洗全世界独二有一的苏打水温泉水,在世界上唯独这里和瑞士才有的温泉水;吃过这里的五道菜,当晚就回到深圳了。杜星与女友凭借自己公司的国际贸易平台,很快与家乡的荔枝保鲜公司合作,与国外有业务往来的外商达成销售保鲜荔枝的协议,开始将家乡的荔枝用最快捷的航空运输运抵国外销售,销量越来越大,一次一次的货运量在增加。
“烂鬼荔枝”走出国门不愁销售了,且成了外国人最喜爱的新“宠”水果。 杜星这次带女朋友回老家吃荔枝,不但收获了爱情,且把家乡的荔枝销往了国外。从此,他俩每年在荔枝成熟时节就会把家乡最好的荔枝经销到国外,把以往人们说的“烂鬼荔枝”做成了岭南果王,成为全世界最好吃最畅销的水果,响誉国际。
上一篇:发哥
下一篇:猎魂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