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刑侦·悬疑

首页 > 小说 > 长篇小说 > 刑侦·悬疑

第十一章 顾月顶替

  

  这些天,粟麦设想过许多种在宝灵市隐身的方法,她十分清楚,每一个城市都对涉足其中的人口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居留得有身份证证明你的来路,谋职得有文凭和各种各样的资格证证明你的能力。粟麦净身出户,所有与其身份有关的证件全部留在家里了,她感觉自己现在是一个身份彻底不确定的人。她想,首先得将自己重新包装起来,成为一个身份明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否则,在这个城市寸步难行。
  粟麦想到了遍布大街小巷的办证广告。在此后的几天里,粟麦将自己执著冒险的精神与斗智斗勇的博弈智慧发挥到了极致,完全按照预定目标办妥了一切她认为需要和合格的证件,并且误打误撞意外地结识了制办假证的鼻祖和寡头越冬。
  她是有目的办这套假证件的。
  那天,她在《宝灵日报》上看见一则招聘记者的启事,便开始筹谋运作这事。她在报摊上买了《宝灵日报》,并且按照启事上的要求报了名,参加了笔试。她的笔试成绩排在前三名,这与她一直梦想成为作家,平日里爱看书不无关系。当天下午,粟麦便接到了参加通知她参加面试的电话,让她第二天下午去报社。她想,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得好好准备一下。她把自己穿得已经起褶的衣裤送到干洗店干洗烫平,早起上理发店吹了个头发,接着上美容院洗了脸,整个人精神了许多。接下来她强迫自己睡觉。她有一个习惯,做大事前必须睡一个小时,然后不吃饭。饥肠辘辘会使她大脑灵活,反应异常敏捷。
  下午,她准时来到报社人事部楼口。她的运气非常好,正好碰见人事部主任,上次她来这里报名和交证件时见过这位年轻漂亮的覃主任一面,彼此还有一些印象,再次相见,粟麦上前主动打招呼,笑容灿烂,充分显示出她是由衷感到高兴。
  覃主任冲她友好地笑了笑,虽然没说话,却在转身之际,再次给了她一个微笑。
  呵呵,很明确,覃主任对她不反感。
  走到面试大厅门口,粟麦看见墙上贴有这次考试成绩公布榜,参加笔试的大概80人,而进入面试的就只有20个人,这20个人里面只录取5个,竞争还是相当激烈和残酷。看来这次招聘不像是在走过场,就从公布考试成绩这件事情看,虽说不能完全证明公平公正,但至少还是有几分透明度。这样琢磨着,粟麦心里有了胜算的把握。
  在门外等了半个多小时,前面进去面试的人出来,工作人员叫顾月的名字。粟麦响亮地应了一声,整了整衣服,轻轻敲门进去,进门时,她很快乐地想:自己就是顾月。这个名字真好。
  面试厅是一个中等大小的会议室,那种椭圆形的长会议桌,里面放着几盆仿真花卉,有一种剑麻花,直直的几枝,很像真的。
  对面坐着十一位考官,坐在正中间位置的那个主考官威严,面无表情。人事部主任坐在靠近门的位置。粟麦一进门就看见了她,她的眼光平和,但也是面无表情。
  粟麦进门后和考官们打了招呼,径直走到圆桌对面,给考官们鞠了一个躬,然后轻轻拉退一个椅子,在椅子前面站定,等待考官发话叫她坐下。
  她的表情也自然庄重,大方得体。
  老总抬抬手,叫她坐下。她便坐下,尽量端端正正的,等待考官的提问。
  屋子里完全安静下来,连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发出声音,粟麦有些紧张。就在这时,主考官的电话铃响了起来,尽管只响了两声,主考官就拿起来接听了,说话也很少,只轻轻“嗯啊”了两声,就挂断了电话,但就是这十几秒钟的时间,粟麦的紧张完全得到了缓解,等到主考官再次正视她的时候,她的脸微微带笑,目光盯在主考官下巴的位置,充满了自信。
  这位表情严肃的主考官说了几句简单的开场白,也就是阐述一下这次招聘的意义。接着,人事部主任强调面试纪律,要求她在答题时注意语言简洁,之后提问就开始了。
  问题并不是事先准备好的,首先是新闻部主任提问:“请问,你是住在市区吗?”
  这是什么问题?怎么会提这样一个简单问题。粟麦不用思考,马上回答:是的。
  新闻部主任说:“你回答得挺快呀,看样子,你比较诚实。”
  粟麦说:“这个问题本来不用想。”
  她的话刚完,所有的主考官都笑了。
  粟麦立马反应过来,原来这是一个陷阱。正因这个提问太简单,前面进来的人可能一时都被懵住了。
  看来考官们鬼点子蛮多的,也挺逗。粟麦笑了,不再感到紧张。
  几个问题都是新闻部主任提问的。他说,你的笔试成绩不错,但我想现场考考你,我出一个题目,你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回答我,这个文章该怎么写,并且还要说说你对此的想法。
  “今天上午我市和民路银辉大桥路口发生交通事故,道路被堵了一段时间,当时正值交通高峰,场面一片混乱,你是记者,正好从此路过,听说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打算怎么报道此事?还有,就你的报道说说你的想法。”
  粟麦说:“我首先了解受伤的人获救了没有,要是没有,我打120电话。”粟麦注意到对面的考官们个个不动声色,忽然意识自己回答得太快了,会不会让考官们觉得自己说话不加思索,想到这里,她低下头,小声自言自语道:“废话。交警都到了,还用得着我打电话吗。”她的声音虽小,考官们却都听到了,大家一哄笑起来 。
  新闻部主任冲她点点头,请她接着答题。
  粟麦以口播的形式,发布自己想好的消息:
  本报讯 2月26日上午9时40分左右,宝灵市和民路银辉大桥路口发生交通事故,一辆车牌号码为湘N-XXXXX的大货车,因为超载原因在拐弯处侧翻,由于车头撞到桥栏,目前已确认司机死亡、2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交警及交警支队的主要负责人相继赶赴现场指挥安全救援,伤者被及时送到附近医院接受治疗。
  根据现场情况,支队全勤指挥部指挥长某某某召集相关人员成立现场指挥部立即指挥救援,对事故车辆进行破拆救人,交巡警负责现场警戒,防止再次发生事故。在整个营救过程中,由于事故车车头严重变形,死伤者身体被挤压在驾驶室内,破拆救援难度较大,经过在场人员的积极努力,11:20分终于将死伤人员救出,随后很快清理干净现场,恢复了道路安全畅通。
  粟麦口述的这条新闻,其实就是《宝灵日报》不久前报道过的。粟麦记忆力好,看两遍就记下了,所以现场考试毫不费力。
  粟麦的话还没说完,她看到主考老总做了暂停的手势。她一惊,迷茫地看着他。只见他微笑着说:“知道吗,你这篇报道是抄袭的。”
  “啊?”粟麦大惊失色,“你怎么记得?难道……”她本想说难道这稿子是你写的?话到嘴边又咽下了,改成:“这下糗大了!”
  主考官收起笑容说:“不过这不能怪你,要怪只能怪罗主任,是他出了一道现成的题目,碰巧又遇到你这么一位有心人。看来,你对这次考试很重视,作了充分的准备啊。”
  怎么回事?批评改表扬了?这变化也太快了吧?粟麦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只听主考官接着说:“我想听你说说,这篇报道为什么要从正面的角度进行报道,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事故报道?”
  粟麦说:“我们是党报,当然要从正面的角度报道。”
  主考官点了点头:“嗯。你说得很对。我们的报纸是起喉舌作用的,在面对任何一件能够引起民众激烈冲突的事件上,我们的记者首先要以大局出发,多从正确舆论导向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做到不给政府和领导添乱。记住,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忙不添乱,明白吗?”
  粟麦认真地看着主考官回答:“明白,记住了。”
  主考官接着说:“好了,你出去吧,等候人事部门的通知。”
  哇,面试这么快就结束了,粟麦露出笑容,正要说谢谢,突然,人事部覃主任问了一个问题,吓出粟麦一身冷汗。
  她是对照粟麦的报名推荐表和学历证上两张差距很大的照片提问的。
  她说:“你眼睛近视?过去戴眼镜?”
  粟麦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笑着回答:“我现在戴博士伦。”
  覃主任“哦”了一声,没再说什么。原来她也戴博士伦,知道戴博士伦与戴眼镜的差距很大,再说,女大十八变,照片上的顾月毕竟是早几年的样子。
  粟麦就这样过关了。她转身从会议室出来,出了报社大门,心口还在为刚才覃主人的提问怦怦跳。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差点穿帮,幸亏自己反应快,掩盖了纰漏,要不然,粟麦不会像现在这样感觉很轻松。
  当然,她不会轻易原谅自己的疏忽。
  她在心里告诫自己,往后行事要更加小心谨慎,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一切努力前功尽弃。
  粟麦做梦也没想到,下午下班前她就接到报社人事部覃主任的电话通知,说她笔试面试都已经通过,报社决定正式聘用她为新闻部记者,明天就上班。
  粟麦简直不敢相信,凭着一套假证件,居然通过了报社的招聘考试。
  接下来,粟麦默默地告诉自己:你现在的合法身份是《宝灵日报》新闻部记者,你的名字叫顾月。 

  《宝灵日报》社比想象中要寒酸,一栋七层的楼房,没有电梯,蓝色玻璃幕墙,楼道倒是宽敞明亮,办公室却对着街道,有些吵嚷。一楼是组版室,二楼是记者部,报社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上百台电脑摆放在豆腐块一般的格子间里,记者编辑集中办公,其余的楼层都被行政管理人员占据着,整整五层,他们每人一间大办公室,室内装修豪华,与记者部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粟麦暗地里仔细观察着别人都是怎么在相处,她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努力让自己适应着报社的环境,注意到身边的每个人都是风风火火,行色匆匆,尤其那几个成天跟着市领导转悠的记者,好像被领导同化了一样,举手投足间都带上了领导的元素,说话的姿态、语气和架势都透露着优越和神气。这报社是个牛人扎堆的地方,她现在的身份很适合在这个城市生存。
  粟麦的办公间在靠大街的第三间,一平米多的空间,窗外阳光充沛,她把这个地方叫做一米阳光。铮亮的钢制桌上摆了一台最新款式的液晶显示器。显示器打开着,但阳光太刺眼,粟麦看不见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不得不在显示器的上边搭了一张当天的《宝灵日报》,遮挡去部分阳光。
  “顾月,你今天是不是没有采访任务?”专题部向主任走过来问道。粟麦很快反应过来,应道:“是,没任务。”
  “那你跟我去采访盛琪烈士的父母行吗?”向主任说。
  “行。”粟麦赶紧用切断电源的方式快捷关机。向主任看了便和颜悦色地对她说:“以后别这样关机,很伤电脑的,要按正常关机程序关机。”
  粟麦说:“是,下次改正。”
  路上,向主任把烈士冰窟救人牺牲的基本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其实他不用介绍粟麦也知道,这段日子报纸上有报道。烈士家就住在离报社不远的市委大院十栋四楼。向主任给烈士父亲打电话,来到401室房门口,没等敲门,门就开了。烈士盛琪的父母一起迎出来,分别与向主任和粟麦握手。
  粟麦一眼看见客厅的组合柜上醒目地摆放着烈士的遗像,不知怎么的,粟麦觉得这人长得很像帅歌,英俊睿智,一脸正气。粟麦去卫生间洗了手,在遗像前默哀了片刻,之后便开始听烈士父母的谈话。盛琪母亲咳嗽得厉害,盛父说:“她这是在北方冻的,盛琪他们部队在乌鲁木齐,那里太冷。医生说要过四月份才会好。”粟麦看了一眼盛母,心想自己也是这样的,咳嗽起来总是很久不能痊愈。粟麦再看一眼盛琪,盛琪以和平友爱的目光永久不变地看着这个世界。粟麦眼圈一下子红了起来。 
总编对宣传盛琪的英雄事迹很重视,听完汇报之后,安排管业务的副总编负责此事。
  副总编姓叶,大家叫他叶总。叶总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他把专题部三个人召集到自己的办公室,专门研究稿子怎么写,写好了还要往省报和《中国青年报》推送。
  大家围绕他定下的提纲和基本要求进行讨论。
  叶总问粟麦:“顾月,这段时间你就在专题部协助工作,帮忙把这个英雄事迹推出来。对了,你看了材料没有?”
  粟麦如实回答:“没有。”
  叶总说:“那你抓紧时间看下材料。”
  向主任赶紧将手里的文件袋交给粟麦,材料很多,粟麦一边听会一边浏览。向主任拟了提纲、导语,还有引题的抒情文字,然后是具体细节。叶总提出写一个编者按,这比仅仅一个抒情引题有力度。他还要求推出系列反响文章,争取形成一个高潮。
  “后天是情人节,可不可以策划一下,让盛琪的女朋友去盛琪家给烈士献花,表达哀思?”向主任提议。
  叶总想了一下,说:“这个创意挺好的,可以这么搞一下。”
  粟麦忍不住插言:“万一人家不配合呢?我记得盛琪母亲无意中说过,他女朋友不希望媒体介入,担心那样妨碍她以后的生活。”
  向主任气愤地说:“这女人怎么这样现实啊,要不干脆把她的态度捅出来,引发一场辩论。”
  “算了,算了。用贬低一个人来抬高英雄的俗套要改过了,不能再用。”叶总说。
  

   叶稷副总编找到新闻部主任,说,跟市长的记者这几天感冒了,自己怀疑得了甲流,赖在医院不肯出院,他的工作让顾月顶替几天试试。
   新闻部主任说:“能试吗?这可是一个钉子一个眼,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事情。”
   叶副总编说:“你怀疑她的工作能力,当初干吗录用她?”
   新闻部主任说:“录用她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赵总——”
   叶稷打断他的话,说:“当初搞招聘的时候我出差不在家,并不知道她的深浅,后来通过宣传盛琪英雄事迹这件事,看了她写的几篇报道,觉得视觉和文字还不错。这样吧,你去请示一下赵总,问问我这样安排合不合适。
   “靠。跟我来这一手。”新闻部主任心里说。嘴上打着哈哈,说:“业务上的事,你叶总说了算,我看就不必请示赵总了吧?”
   叶稷闻听此言,脸色好看许多,挥挥手说:“刀总是要石上磨的,牛总是要鞭子教的。估计赵总也是这个意思。”
   新闻部主任无话可说,心想你要培植心腹,干吗从我手中挖人?难道这个等级差别悬殊的时代,就是这样产生和谐社会的吗。心里不快,敢怒不敢言。粟麦就这样跟市长跑了一周。市长是个和蔼的小老头,特别喜欢美女,第一次见粟麦,就打着哈哈要粟麦坐他的车,那天正好是三八妇女节,市长还特意嘱咐秘书给包括电视台女记者在内每个女记者送一束鲜花。
   一周跑下来,市里各单位以及各个层面的领导都知道宝灵报社新来了一位报花。只是这朵花十分冷艳,她工作热情专注,可是除了工作,有一种假面具或拒人千里的冷漠,总之让人觉得有些怪异。许多人碰到她的眼神就退却了,更损一点的人在打过几次交道之后说她是别人放在墓前的祭品,虽是一朵美丽的百合,却没人敢拿回家。
  这是粟麦刻意弄成的效果。
  报社这个地方外表看起来一团和气,但实质上并非真正充满和谐。这一点,粟麦第一天上班就很有感触,那天,粟麦刚在自己的小格子间坐下,就听到左右“邻居”在打电话,尽管他们有意压低了声音,但一板之隔,还是句句听得真实。他们一个在为自己的广告大客户被“双规”而上火,一个在打探某个大人物的隐私,是关于他在许多新开发的小区养有情妇的隐私。“唉,财气人色是堵墙,人人都在里面忙。”粟麦当时便在心里叹息了一声。她暗地里仔细观察着别人都是怎样工作和学习,人与人之间是怎样相处,观察得到的结果是:工作和学习是次要的,搞好人际关系才是主要的。就这一点,让她明白了一个简单道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出局。她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一个杀人嫌疑犯和一个党报记者,是永远不可等同的,不管她现在是什么身份,或做什么工作,她都是一个逃犯,逃亡的阴影始终会笼罩着她的生活,伴随她一生一世。
   然而,粟麦又是睿智的,她不会因为不幸遭遇或心理暗示放弃对光明前途的积极追求。也许是天性使然,她对新闻有着天生的敏锐,采访、写稿对于她来说,是最适合的工作,从第一天开始,她就干得十分卖力。
   针对近期本市出现一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市里专门召开了防控工作会议,会后市长亲自到市疾控中心检查防控措施。接下来,《宝灵日报》《宝灵晚报》接二连三的发表了“顾月”的文章。
   市长覃晓光:要做好长期与甲流作战的准备(大标题黑体)
   本报讯 “我们要做好长期与甲流作战的准备。”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覃晓光到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宝灵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探望病人和防疫人员,并要求卫生部门要从人员分布、后勤保障、设备等方面做好准备,为宝灵市编织一张严密的流感防控网,做好长期与甲流作战的准备。 
   到病房慰问患者(小标题)
   昨日上午,一场特殊的会面在宝灵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房举行。在美国加州就读的学生石志民(化名),7日晚因为发烧,住进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并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时他戴着口罩在病房里,通过电脑视频,和在隔离病房外的市长覃晓光聊天。
   “石志民,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好一点?”覃晓光关切地问石志民。“感觉不错,据医生说,我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谢谢市长关心。”石志民戴着口罩,很清晰地回答。该患者现年24岁,本市人,3日乘坐CA984航班从洛杉矶抵达上海。4日乘K79列车抵达宝灵。6日晚21时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自测体温37.5℃。7日凌晨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在发热门诊留观室进行隔离治疗。后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傅承华介绍说,石志民由于病情发现及时,控制得当,治疗效果很好,相信他很快就可以痊愈出院。
   做好长期与甲流作战准备
   覃晓光还前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我市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情况。
   据介绍,目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派出五个工作组开展防控工作,所有工作人员24小时候命。所有应急物资已按实际需求调拨给收治医院。此外,中心应急采购的一台实时荧光PCR检测仪也投入使用,该仪器可提高4倍检测量,为及时诊断争取时间。
  覃晓光要求卫生部门要利用这次机会,锻炼疾病防控队伍,完善硬件装备,保障市民安全。他强调,这次甲型H1N1流感不会在短期内结束,我们要做好长期与甲流作战的准备。
   卫生部门严把“输入关”(标题黑体)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市卫生局获悉,针对本市出现的甲流病例,市卫生局局长王敏表示,目前患者体温正常,他们会对其进行密切观察。“我们已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按‘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加大监测筛查力度、密切跟踪疫情发展、完善预案、加强技术和物资储备,把好疫情输入、监测、传播和处置四道‘关口’,严防二代病例出现。
   据介绍,目前市卫生部门已加强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外事、旅游、公安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严把“输入关”。加大疫情监测及流感样病例排查力度,加强重点区域和部位的疫情监测,确保及时发现感染者。
   同时,本市将继续加大抗病毒药物等物资储备,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力度,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甲型H1N1流感的科学认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宝灵公交车天天消毒(标题黑体)
本报讯 记者24日采访了解到,在得知宝灵市出现一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宝灵市公交集团马上部署防控工作,决定在当日晚对所属80余条公交线路、2000余部公交车辆全都进行严格消毒,消毒后的车辆统一贴上明显的“本车已消毒”的标识,并且做到“天天消毒”,市民可以放心乘坐。同时,公交集团把此项任务作为重大事项,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对一些细节、主要环节做到不遗漏,干部管理人员要24小时开机,保持信息畅通……
   除了在日报发表上述内容的文章之外,顾月还在晚报发表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甲型H1N1流感的科学认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等文章。比如《三种流感的识别差异》、《按摩五个部位能增强流感免疫力》等等。市民就是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到2009年所发生的这桩关乎百姓民生的大事,同时也记住了一个女记者的名字——顾月。 “顾月”很快名声大噪,原先跟市长的记者刘燮坐不住了。他泡医院其实另有目的,宝灵日报在此之前有两位记者因为跟踪报道市委书记和市长而被提拔,如今一个在市委政研室当副主任,一个在政府办当秘书,刘燮艳羡两位同僚,一心想着步他们的后尘。可是没想到,自己跟了市长快一年,辛苦没少吃,却啥好处没捞着,“这样没完没了地跑下去,啥时是个头?”他可不想一辈子在记者的位置上耗下去。分析报社眼下的时局,觉得人才匮乏这对于他来说是个大好时机,所以他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病”了。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茅庐里杀出个李逵,打哪里冒出个弱小女子顾月,居然顶替了他这位“金牌记者”。“真他妈人算不如天算。”他愤愤骂道,接着,仰天长叹几声,无可奈何地很快出院,要求回到原来的岗位。
   粟麦又回到了原来的专题部。当初叶稷这样安排就是有深意的,一是激一激刘燮(这个目的很快达到),二是锻炼一下粟麦(这个目的似乎也已经达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考虑刘燮很快会回到原来的岗位,如果找别人替代他,到时怕不太好随意更换,所以想来想去只有粟麦是最好的人选。现在看来这步棋算是走对了,与自己私交甚厚的刘燮顺利回到原来岗位,而粟麦这个新来的小卒子根本不在意这些,在叶稷的安排下,她依然高高兴兴跑民生专题。很快,她就盯住了房地产业的一些焦点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