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怎样酝酿生活融入诗

作者:潘婉容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17365      更新:2022-04-23

     大家好!我很荣幸受澳洲华文微型小说学会,和《澳洲中华讲坛》主持倪立秋老师的邀请。演讲是我的第一次,来到这里是向大家学习!并分享一些写诗的感悟。

        今天的主题是:怎样酝酿生活写好诗:

        主讲:潘婉容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诗的特点:

        1.诗是分行排列的。

        2.诗要饱含真情: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3.立意新颖,要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有自己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4.联想自然:不能有牵强附会之感。就象冬天的雪景,不可能拉到夏天里来。以景抒情。

        5.跳跃自如:诗歌,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

        6.凝练集中: 凝练,指语言,集中,指主题,要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

        7.节奏和谐:节奏是音乐术语,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的现象。朗朗上口,具有音乐之美。

        8.形象生动:指形体,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象,是映象。现在人们把“形”与“象”组合成一个复合词,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环境、景物等。

        9.意境优美:诗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

        10.虚实相生:有实有虚,虚实结合,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让意境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

 

        我在负责组织征诗,和编辑工作,每天不间断的在各种诗体中游走,从中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在这里分享一些在生活中,能提炼诗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很多人写好了新诗,新微诗,就写不好近体诗(古韵诗),当一部分老师写近体诗,用习惯了七言、五绝、古词的方式思维,又不容易走出这种表达方式。

       主要是各种诗、他们之间的特性,我们先要了解,才能在几种诗体中自由穿越。

       在西方认为:天才是艺术家,而东方认为:修练是艺术家。诗也是一种艺术的提练。

       学无止境,想要写好诗,是自己与自己较劲的事情,能超越昨天的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交待了。

       天才应该就是悟性,每个人的悟性都不一样。那么我们就在不同生活中,多修练,积累更多人生经验,学习各方知识,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一,我们先从音乐中,寻找诗的意境。

        人类最早接触音乐的感知,是源自母亲羊水中的胎音,人们的耳朵,在母亲的怀里,就听到高低不同的:羊水流动音频。来自:《人类的音乐》让耶胡因.梅纽因

        如今,在网络上,可下载名家的音乐,随时可以沉浸在起伏、流畅、节奏旋律中去,如婉转的民间音乐,或者是振奋士气的进行歌曲等等,都能产生不同的意境,从中学习也能融入诗的境界中去。

        特别推荐一下新微诗:

        比元代的小令58字,还要少字数。新微诗规定:一般三行(也有四行),三十至三十二个字,一行内不超十三个字,以精、闪、短。用现代白话文书写的诗,与近体诗最大的不同,就是不需要计较平仄和韵律,也没有诗的体型限制,用精简的语言,提练场景,采取出人意外的角度,有意的留白一些想象空间,这样的微诗,就基本达到写意了。

       新微诗:也很象摄影中微距拍摄,一个主题,一个闪光点,就象画龙点睛,精简,主题突出,完全合适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由于不限平仄和韵律,可以把内容写得很宽、很广,正文从不提及题目的字眼,但是最终:在标题上,能找到了开解整首诗的锁匙。

        微诗,能运用抽象,隐藏,跳跃,利用断句等手法,产生留白感,或哲理,或让人突然眼前一亮的总结。

        分享一首我的微诗,大家可以在微诗的结构和写作手法上了解更多:

 

              《 雄鸡》

 

       把天黑  叫明

       鸣钟般拷问 光与暗的反转

 

        众生 又多了一天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首句:“把天黑 叫明”,以夸张的笔触打开雄鸡的思想,干净利落的诗心,直贯主题思想。

       雄鸡亮相登场后,不直接表达破晓:而是以传神“鸣钟般拷问” 声中,有意扩张时空距离,借此表达更深远的寓意,那光与暗的反转里,为雄鸡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让雄鸡满无穷的力量。

       作品出彩在尾句:“众生 又多了一天”表达诗人的乐观精神,众生的含义里有万千意象,是生命的绽放,多一天生命,多一天希望,众生皆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以上是唯美微诗社秘书长,黄自强的简评)

       其实,光与暗的反转里,每个人都可有不同解读:新与旧,光与明,好与坏的反转都可以成立的。

 

       新微诗:运用间断的写作特色,让人们朗读诗时:停顿一下,这样更好的提升注意后续和结果。在微诗里:基本提倡题不入诗,主题的文字是不入正文的,主要是诗的文字有限,需要在有限的字里,特显更多的内容,微诗里也不能象新诗、散文诗那样使用成语。当然微诗与新诗是有共通点的,都用白话文来写。

      新诗:就是民初时期白话文诗如:胡适、徐志摩、林徽因,和后来的海子等的诗,就是新诗体的一种见证。

      从大自然风,雨,雷,电。都是诗的最原始的音乐,我们领悟他们的变化多端中,可得到诗的源泉。这是源于声音的感悟。

 

        二,我们要从多看书,多读古诗词积累知识:

       多读书,能让你走进世界,深入各族文化途径之一。前人的智慧和历史的故事,都是诗作的源泉。

       我比较喜欢旅游书,它能让我游在书山里遍世界,了解各国风土人情,地理、历史和不同风俗,就如吴志伟《再忙也要去旅行》。和《走遍美国》、《走遍法国》的各种风土人情都有介绍。另外我也推荐看看小说,如:安尼.宝贝的《莲》,牛刀的《深圳,我把爱情弄丢了》。《余光中的诗选》等等,很值得细读。读书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读就行,如能读《道德经》和各种宗教哲理的书,并且做笔记,这样当你不断的笔记,就会有自己的感悟,也记录下来,这是写好诗的途径之一,当你写不出新角度的诗,停下来读读书,将会让你积累更多知识,就有更大的眼界。

       有朋友说,当我在徒步时,会有句诗意的句子,在脑海里闪过,当时没有笔,可回家又记不住了。也有人说临睡前,豁然有诗来袭,想着明天写下来,可睡醒了就不记得了。现今其实最方便的是手机,打开录音,先录下来。说不定你会留下绝世佳作。

       而今的白话文中,诗、词两字共用,言志也抒情,我们回到最古的诗:诗,是言志的。作者的思想、意念和感情被感动,用文字来表达出来。是作者替意识的活动,抒情和志向都是自己的主观。在现实生活中产生。

       词:词,是抒情的。最早有《花间集》,用于曲的填词。词:最早的意思,与言志和情无关,只用于曲填上词,是按乐调,填写入去的叫词。

       最早有雅乐(四字一句子):是庙堂里的乐。清乐是民间的音乐。燕乐是在清乐之上加有胡乐。古今一切宗教都有其独特音乐,从变化中产生流行的音乐,所以,有音乐产生填词。

       近体诗:现在有几种软件,如:诗词吾爱,格律校验等。能测你的诗作,平仄和韵律是否合格。绝句,对联,填词,这类体裁的诗,都能帮助诗友们掌握平仄和韵律。

       最好多读唐诗宋词,从中吸取精华,古韵诗中,常多有借喻、经典哲语和典故。

       如:北宋名臣王安石著名的《书湖阴先生壁》,第一首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广为流传,为人所称道。众所周知,这两句之妙处,在于诗中拟人的手法。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护、送二字,将“一水”、“两山”化无情为有情,把居所周围的环境,描写得鲜活有趣、动静有致,可谓妙手天成。

       用典故:我们学习用一些典故,融入诗中,让诗更有可读性,如温庭筠的名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读到这句诗,便能感受到一种凄美的爱情。因为红豆的后面,有一个泣血而亡的爱情故事。之后,又有王维“此物最相思”,的名句广为流传。这些感人的故事和诗句,都蕴含在了“红豆”二字之中,品读此诗时,意蕴都纷至沓来,交融着温庭筠的情感,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这些都是最显浅的例子,只大家多读唐诗,要不重复前人之作,不单单是古人之作,那怕是有老师在你之前,创作过的好句子,不能照搬,要写同样场景,就要超越了原来的好句子,才是你收获的创作。
 

       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无论看画,看摄影作品赋诗,都先有了画面,在画中伸展其意境,用精练的文字,勾出画外之意,表达作者情感。而有些是先有诗,看着读着,你会生出画面感。

       把画的韵味写入诗中,蕴含:阴阳顿挫,光线构图,你就会找到诗的语言在漫延。

 

       我们来学习【唐】白居易,有画面感的诗

 

                          《村 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特意选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就象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书法和画是同源的:画画笔法,有的是书法伸展而来,有节奏,有有留白。就如书法看它的起笔,露锋,藏锋,行笔,顿笔,收笔,期间用阴阳的配合与哲理相通的。无论学习什么,都能在启发思维,拓展写诗的素材。

       例如我们看看兰花画,它优雅几片兰叶的伸展,而这里就充满窍门,它的叶面有粗,有细,有顺叶,有反转叶,有随风飘逸的破凤眼格局和框图等等,细心观察,这也是一首诗所需要的细节。有些要细细长描,有些要一笔带过,能省略的就跳过。

      如画中有鸟,有龙,有画人的:就必须点睛,基本是我们说诗要有的诗心。

 

       四,摄影与诗的关系又在那里呢?

       摄影有取景框:在这个框里,只能容纳一定内容的题材。也就是诗的选材,不要一首诗包罗万有,只要一个主题,在主题上尽情发挥。

       景深,就是图面清晰的深度,有些前景虚化,或者是前后虚化,就是诗里的一种朦胧虚化感,吸引人们看到清晰的焦点:诗心和重点。光影与空间感,有虚实对比就是一种写作手法。

       远近感,当面对广阔的场景,大山、河流,星空、田野就需要广角,来表现宏伟,和辽阔。而面对一朵小小花,小昆虫,就必须微距,平时人们不能看到的东西,特写放大它,让人们更容易看真实的美;

        运动类 我们可以运用拉拍,追拍的技法显示速度感,在诗中就是把主题清晰是一样道理的。

        定瞧拍摄鸟类,更稳、准,清晣。为什么说到这么多工具,就是为提炼主题,利用各种手段,去突出它。摄影的微距创作:画龙点睛,完全合适当代的微诗,有一个闪点,简洁,主题突出。

        摄影与画是相通的,用光,构图,还多了一个实际机械操作性,画面有了,就是利用什么器材,就如利用什么词语,更能提炼诗的主题是异曲同工的。

       掌握相机的功能,如我比较喜欢三次曝光,要做到这种三次曝光,又要得到很好的图像效果,就要多次尝试,总结每个环节曝光时间,当操作多了就会得心应手。诗也同理,诗也有它的语言,三次曝光更象排比句,层层深化的写作手法,层层叠加不同的意象,将魔术师之手,运用有作品上,抽象,隐藏,突然眼前一亮。自然与众不同。不重复前人的作品是非常难度大的,从学习临摹,到自己创作,就是必经之道。

 

       五,如今疫情,宅家种植、徒步大自然也能提练诗的题材

       古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在园地里采菊时,无意中望到庐山,一种悠然之乐,油然而生。

 

        另外我选了一首辽宁诗人,胡铁辉的诗:

 

                             绿叶

 

       只待春风出剪刀,复来苍帝著新袍。

       犹思老木逢娥绿,尚与初心化碧涛。

       托起玲珑怀有梦,直教豆蔻许时髦。

       若能衬得河山壮,不白春秋这一遭。

       嫩绿叶无处不在,是春季的印象:诗人苍帝著了新袍,很象形的表达了大自然的景观。各种万花娇媚时,诗人独独发现,绿叶能:衬得河山壮!不白白活一回,其中如人生,来一回,不论红花绿叶都绽放过光彩。

       又分一首疫情宅在家中,我种植的一首诗:

 

                        《豹皮花》

 

       移花植至小园来,百日粗颜刺相陪。

       娇媚一开惊四座,满朋点赞笑盈腮。

       这首诗也非常直描,没有古诗的对仗,但是不失把花的惊艳,提起所有人的注意,并同时分享种植乐趣,与欣赏的欢喜。

 

        六,汉俳诗:

       1980年5月30日,中日友好协会,首次接待"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赵朴初老先生诗兴勃发,参考日本俳句十七音,依照中国诗词传统的创作声法、韵法、律法等特点,即席赋诗一首:

       绿荫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开启了中国的汉俳模式。

       第一:用景致,情怀,谐趣一句成诗。体裁短小,可即事,即情,即景,即感,成诗,立马可就,易咏易记,雅俗皆宜。

       第二:抒情为主,体式虽小,但要情长味浓,使人读后:深感芳郁酒前,爱不释手。

       第三:措辞纤巧,以言浅、意雅为高,情境幽美为佳。

 

       汉俳诗就上以:五/七/五,三行十七字,为原型。

       也有小汉俳:三/五/三 。汉俳它是有体型和韵律限制的。

       格律汉俳有按七绝,五绝,格律的平仄来写汉俳,现在很多推广汉俳单位,以只押两尾韵或三押尾韵,写自由式的白话文体为多。

       如今有人写汉俳,一首写上无数首的连俳,那只能叫汉俳体的现代诗,或者是叫汉俳体散文诗。就如七绝,五绝就是有定格的,汉俳一首就是十七个字。小汉俳就十一个字。

       如今世界上除了日本有俳句,也有英语俳句,西班牙语俳句。

       返本归真汉俳,就是以五/七/五。三行为原型,用汉族文字书写,用精简的闪诗形式来写汉俳。

        这里分享社作业诗友的一首汉俳:

 

              《问情》     

            江南易客/广州

 

        风起花满路

        御马经踏君不顾

        怎寻香生处

 

【白云从容浅读】

       酷爱绘画的北宋皇帝宋徽宗,在选拔画家时,出了这样一则试题:要求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作一幅画。有一位画家这样画:黄昏时分,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骑马归来,马蹄高扬,几只蝴蝶紧随马蹄蹁跹飞舞。其他画家纷纷落选了,而这位画家却被选中了。原因是他把香字表达出来了。

       而作者江南易客起题是《问情》,把寻香的意义重新安排了新的方向。“风起”情伤“花”落“满路”,你骑着马踏花(我)而“君不顾”, “怎寻香生处”你还怎么能找到生香处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时不是奔跑就能找到爱情,或者慢慢走,等情追上你?作者问情问得非常婉转,让人回味个中有爱,有怨,还有期待。真的是世间情为何物也?

 

       七.文字和写诗手法

       西方认为中国没有长篇的史诗,其实中国文字记录,是世界最早和详细的。比诗经还早的有:书经。文学和中国历史很早记载:一般是国子写的:高官子弟入学,学诗经、书经。最早的书经:记载所有皇帝传位的历史书。比西方史诗还早。
       在写诗前,我们要学习一些不同的写作手法,如八种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能提高大家写诗的水平,学诗,写诗,创作诗。不重复前人的作品是非常难度大的,从学习临摹写作手法,到自己创作,就是必经之道。

       许多诗人只懂写近体诗,有些写习惯了新诗就写不来古韵,写好微诗,又写不好其他诗种,的确几种诗,都有其不同思维和结构方式,如能写好一种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写诗是坚持动脑,修养心身是有一大好处的,从中不断提升自己知识面,写诗前尽力告戒自己:不要为刊发而创作,每一首诗,都要想想自己曾经写过的诗,就要刷新自己,超越自己,不重复过去,从多种途径积累经验,慢雕细琢,起到修养身心的好处。

       同一个主题,自己深化和拓展、找不同新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悟,尽力超越昨天的自己就好了,必竞是:学无止境,爱诗,爱摄影,爱画,同样的都是与自己较劲的事儿。

       总结一下我分享了新微诗,古韵的近体诗,和汉俳诗,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也分享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心得和经验。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导和互动。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