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世纪刚开始的时候,刚来德国不久的安徽女孩程小玲,正在大学语言班里苦读。一堂课下来,被德语搞得焦头烂额,精疲力尽。本来喝茶的女孩,课间休息的时候,也来到了自动咖啡机前,想喝杯咖啡,消除一点疲劳,提一提精神。
一.初次相遇
可是,这个咖啡机就是不听使唤。她投了几次硬币,是咖啡也没出来,硬币也没退出。焦急,无奈之下,想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可以帮个忙,抬头一看,不远处的咖啡桌旁坐这一个留着长发的欧洲青年,他正在喝着热咖啡。她走上前去说: “ 对不起,您可以帮我一个忙吗?” 小伙子问: “ 什么事?” 于是她就把她的遭遇告诉了他,他走到咖啡机前拿出了自己的硬币,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给她听。啊,原来是她操作不当,在他的操作下,热咖啡流了出来。她连连道谢。
她端着热咖啡,也想找个地方坐下来,抬眼望去,看那小伙子背影有点孤独。于是,无拘无束,大大咧 咧的她拿着咖啡,走到了他的桌旁。
他们闲谈了起来,和所有在德国的外国人一样,当人们交谈时,首先被问到的是,你来自哪里?小伙子当然也这样的问了程小玲。她回答说: “ 我来自中国。”“中国!”小伙子顿时眼睛亮了起来,并说: “ 中国! 了不起 !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对美国敢‘ 说’不的国家。" 这一句话即刻拉近了程小玲和小伙子的距离,刹那间程小玲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他叫马瑞柯,父亲是波兰人,母亲是德国人。他出生在波兰,自小父母离异,母亲就带着他来到了德国。现在正在读计算机专业,还有一年就将毕业了。
后来,他们又有几次在学生咖啡吧不期而遇,每次相遇他们都会走到一起,谈天说地。每次和他的谈天,她的感觉都很好,首先是他对中国的赞美,其次是他们有很多相同的观点,他们的谈天是愉快的,和谐的。
再后来,他们又有多次在此相遇,虽然没有预先约好,可是谁都知道会在那里遇见对方。
二.相助相恋
程小玲是学习机械专业的,那时正以交换生的身份在德国学习。马瑞柯建议,你现在的身份是交换生,交换生是没有学历证明的,你应该把身份转一下。程小玲当时不以为然,她说,自己来德国只是想体验体验留学生生活,并没有想到要读一个学位。马瑞柯认为,来德国两年,回去后两手空空太可惜了。程小玲想了想,那也是,读一个学位,回去后也许对自己的将来更有用些。
在办理转身份的过程中,程小玲如遇到不懂的,或不知道怎么办的,就去问马瑞柯,马瑞柯总是细心周到的告诉她。并且有时帮她去办理,他的认真和真诚,让程小玲很感动,她对他的感觉也由刚开始的好感而渐渐地变成了依恋。可是,当时前途未卜,不知将来人生会走向何方。何况,她还想学成回国,有所作为。
她陷入痛苦和矛盾之中。
一年后,马瑞柯毕业了,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这一年,她准备回家过年。马瑞柯提出要与她一起回中国 ,程小玲并没有同意。因为,她还不知道会和马瑞柯有什么结果,如果没有结果的话,怎么可以随便带一个外籍男子回家呢。如果真有什么结果的话,家里人一定会伤心难过的,因为,家中的父母和姊妹都等着她学成归来呢。她心里明白,她是不能要求马瑞柯和她回中国的。因为,他的母亲在他们刚交往时,就很担忧的对她说,马瑞柯-他是我的一切,你可不要把他带走啊。她又怎能让这样的母亲伤心和绝望呢,她用她一生的心血培养了他,他是她的唯一的亲人,唯一的希望。
现在面临选择的是程小玲,她将如何面对家人,她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她还不能确定。
带着彷徨她回中国去了,留下恍惚不安的马瑞柯。他是那样的焦虑,他仿佛已经失去了她。他盼望着她的归期,他们曾相约,在他生日的前一天重逢,以便共同祝贺他的生日。
她如期的回到了德国,当他在飞机场见到她的那一刻,那失而复得般的激动和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他在他的生日聚会上,兴奋的感言道,小玲的回归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
三.带他同行
转眼程小玲的Dipl已读出来了。她又将要回家探亲了,她还在犹豫。可这一次他是怎么也不会让她一个人回中国,他想,这一次如果再不和她一起回去,那他可就真的没戏了,她的学业已完成,她很有可能不再回到德国。于是,他决定订两张飞机票,和她双双齐飞。
程小玲还没有准备,怎么向家里的人说,怎么突然带一外籍男士回家。先满着家里 人,只说他是一个友好人士,对中国无限向往,热爱中国文化。所以,带他同行。
他们俩一起来到了安徽。程小玲的家乡是朴实的,她还没有被现代文明过多的装饰,她的家庭是纯朴的,她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因而对她的要求比较严,对她的希望也比较大,这就对她产生了压力,这也是她不敢对家里坦白和马瑞柯关系的原因。
程家的人对马瑞柯是礼貌和热情的,就是觉得他的名字叫起来太别扭了,于是,就按中国人的习惯,称呼他叫小马。马瑞柯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个名字,一家人小马长,小马短的,倒也增添了几分亲切。后来,程小玲似乎已经忘记了他叫马瑞柯,回到德国后,也直呼其小马。这以后,这里的中国人都亲切的称他叫小马。
在中国期间,马瑞柯总是小心谨慎的看程小玲的眼色行事。虽说没有露出什么马脚,可家里人多少都有些预感 ,所以程爸爸是有所警惕的。他并不是反对小马这个人,而是反对这桩中外婚事。他认为,如果这桩婚事成真的话 ,那么,他将在这桩婚事中失去 他们的女儿。
虽说气氛是有些凝重,可是,中国家庭那份浓浓的亲情 ,还是让小马很感动,很神往,他更加渴望能成为这样家庭中的一员。
四.异国成婚
回到德国后,小马坚定了他的决心,加快了他的步伐。他催促程小玲和家里挑明,和他完婚。
她很怕家人反对她 的这桩婚事,她怕她自己没有勇气在家人的反对面前执着自己的爱情,她怕看见亲人的泪水。她心乱如麻,她想快刀斩乱麻,于是,她决定先斩后奏,让家人无法反对,再反对时已木已成舟。
就这样,在异国的土地上,中国新年的时候,他们进入了婚姻的殿堂。这场经过六年徘徊的婚礼是简单的,也是隆重的。朋友们为他们深深的祝福,他们知道这对异国情侣的结合,经历了怎样的磨练。
这一天程小玲虽然没有对家里说,可是家里还是知道了。那一天,她的父母流泪了。他们没有反对和责骂,他们把眼泪留给了自已。当程小玲几天后再打电话回家报告婚事时 ,他们只是说,你的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五.携手向前
婚后,程小玲并没有留在家里,她还想续她有所作为的梦,她还不想辜负父母的希望。她在大众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Wolfsburg离Osnabrück很远,他们夫妇也只有周末才能相聚,可她还是去了。半年的时间,他们感到分离的日子是多么的艰难,他们尝够了相思之苦。那些日子,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只有一个“等”字,每天上班就是等下班,下班后可以煲电话,每周等周末,周末可以回家团聚。生活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和滋味。
这样她辞去了大众公司的工作,回到了家里。回想起在大众公司时,常常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再学习,学习。现在的Dipl在两年之内还可以继续读Master的学位。
再拿起书本,钻进图书馆,钻进试验室。在写毕业论文时,小马要帮小玲的论文修改德文,而小玲的论文里专业用语又是小马所不熟悉的,夫妇俩是,一个是写的焦头烂额,一个是改的精疲力尽。
12月15日,这篇论文完成了。已交到了教授那里,现在就等教授的答辩安排了。相信是会成功的,因为这是两颗相爱的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答辩再成功的话,那么,程小玲就可以和本地的一家机械公司去面谈了。祝他们好运!
都说不吵架的父妻,不是好夫妻。小马和小玲也一样,只不过每次都是以小玲的最后一句话为结尾。小马问: “怎么每次都是你说最后一句呢?”小玲答道: “ 因为我是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