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他在向一个帝国致敬

作者:傅玉丽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5466      更新:2019-11-08

 
——评江子散文集《青花帝国》 

 

        青花,本不存在的花,人世无此花朵。可在景德镇,在中国,在世界,却有一种用水、火、泥制造出了人类的这个梦想——青花瓷。她,千娇百媚,又清丽脱俗;她来自泥土,又精致无比……她,来自景德小镇,却为中国的指代;她,来自东方,又是东方与西方海洋文化相融的产物。
       没有人说得清青花。
       正如千年来,景德镇人也说不清青花,更不用说外来的人了。可这些都无法抑制众人对她的喜欢,对她的尊重。作家江子,并非生在景德 镇,可却以一个作家最灵敏的心灵、一个作家最深入的调查、一个作家最广博的阅读,将青花在纸上给予了美妙的呈现——一本《青花帝国》,透出的是作家对青花无以复加的喜爱,对青花难以言说的动心。
       三年,整整三年,作家深入景德镇,深入与青花相关的地域,查资料,进瓷窑,与画家、瓷工交谈……,再从中国历史的深处,一点点搜寻出与景德镇青花相关的历史,慢慢地,在作家心里,一座帝国形象幻化而出。
      《青花帝国》,用“帝国”二字作题,很有深意。先就将作家对青花的悠久、壮观、、磅礴、深沉与厚重显示而出。景德镇是青花帝国,青花自身也是帝国,面对这个帝国,作家激动,又屏息,他静静地抒写,力求用笔将这个帝国给予穷尽。
       成书的八篇文章,作家是有所选择的。
       因为景德镇,因为青花太驳杂,好像每个人都知道,可每个人都没说清。
       而此时,作家却如同一尊青花瓷一样,让自己安静、优雅地写作着。他的眼看到了的全是青花,从工匠、画师、到官员、诗人、会馆等等,他的笔却一直往纵深延续,一直深入,深入到历史的最深处。同时,又以一个散文家的细腻感触、将三者融于字里行端。
       至此,《青花帝国》慢慢站立起来,《青花帝国》渐渐丰满起来,真的成了帝国。

       因为景德镇青花的美丽与尊贵,一般作家眼里全是青花,可能会留于表皮的抒写。而作家这里,他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将对青花的抒写由平面变成了立体,由清冷变成了温罄,让一座城堡活了起来。他把生产、创作青花的各色工匠,在青花上创作诗画的艺人,收藏青花的人,青花七次漂洋过海,四海张扬的画面等等一个不拉地写进了帝国,还把帝国一个都昌会馆进行了专门的描述,在帝国各色气息之外,更带出了的帝国的江湖气息,让帝国不再空虚、飘摇,成为墩实、热闹、傲然的所在。
       这是当代作家,以及其他作家没有做到的。
       读着这些篇章,一个不了解景德镇的人也会进入到景德镇,一个了解景德镇的人更会为景德镇惊叹。
      《青花帝国》里,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色——作家思考的独到,以及语言的机巧、顺畅。
       比如:对青花,作家认为“她,是容纳了中国五行学说的风物”、“是无须语言就可以领略到的中国情感与风度”;对于众所周知的窑神童宾,作家认为真实的童宾与这个童宾相距十万八千里,他“是个理想化的超人,是理想中的景德镇工匠形象”。作家的这些描写,真实而浓烈地写出了对景德镇工匠的无比深情,这种情感非常让人感动。而这些恰恰 是许多作家忽略的地方。
       多年前就阅读、接触江子的散文,而此本书不同。可看作历史散文,作家对史料的准确引用、不断分析,添补了对景德镇写作的漏缺,见出了写作的用心良苦以及认真与细致。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向纵深的开掘,将帝国中景德镇青花瓷艺术造就、带来的方方面面影响、荣誉,景德镇——这个小小的镇子所具有的抒情、润湿、浪漫的艺术气息,以及对历史、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深度的探寻,于青花历史、文化的抒情无比描绘,笔力的深厚、意韵的悠远、探索的细致,让人们情不自禁地亲近着这个帝国,亲近着青花,文学的现实意义立马显出,成为当代难得的文学作品,亦为研究景德镇瓷器艺术历史与文化不可多得的著作。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