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我看《小团圆》

作者:李娟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513      更新:2017-09-04

      我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这是她的自传体小说。我有她大部分的作品,这一本当然要珍藏。《小团圆》的封底设计很喜气,大红的底色,铺满凤凰和牡丹,象征人世间的喜庆团圆。
      一个人的气质与她文字的气质相吻合的,并不多见。在大家中,我以为,张爱玲算一个,沈从文算一个,钱钟书算一个。利剑般的文字,闪着寒光,一颗心被爱所伤,郁郁难言。最后都留在文字里,开出隐忍,静寂,淡然的花朵来。
      她的小说风骨犹存,一贯的语气和脉络,熟悉的文风。犹如一位饱含沧桑的老人,虽然老了,火气渐消,但眼睛竟然还有凛然的寒光,让人不免多看几眼。她有一支写短篇的妙笔,一出手就字字珠玑,散落一地,让人应接不暇。这部长篇除了开头琐碎了些,其他的都好,但是并不影响我对她的喜爱。
      她若是还活着,该到了做祖母的年纪。我们这一代人是被她的文字喂大的,读着那些文字,就仿佛站在大雨地里看天,忘了撑伞,让文字的甘霖将我覆盖。她写道:“那痛苦就像火车一样轰隆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一醒过来它就在枕边,是只手表,走了一夜”;“在马路上偶然听见店家播送的京戏,唱须生的中州音非常像之雍,她立刻眼睛里汪着眼泪”。 这是小说中年轻的盛九莉思念她的恋人邵之雍。相思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只有深深爱过的人,只有曾经望穿秋水的人,才写得出让人心痛的文字,那些文字是从含泪的心中流出的。爱原是一朵青莲,它的心是清苦的。
      这部小说,再现了她的生活。有她的亲人:姑姑,母亲,弟弟,恋人。也有她其他作品的影子,比如:《倾城之恋》《私语》---然而这本小说更接近她的生活。她撩开生活温情脉脉的面纱,刺到人性最冷酷的一面。可是,生活的真相往往比小说的结局更残酷。生活的真相,是大冬天口里含着的一块冰,寒冷透彻心肺。
      人生是什么?像大雪天走路,积雪皑皑,看不见道路。天地间混沌一片,深一脚浅一脚踏着积雪向前走,不知道会踩到什么,遇见什么就是什么吧,只有承受。她笔下盛九莉的恋人邵之雍,就是胡兰成。读过胡兰城的《今生今世》的读者,不能不佩服他的才情。然而,他做人的小掩盖了他的才华。才华于他,其实真是一种悲哀。邵之雍有着旧文人的儒雅,清高,还有一些情趣和才情,但不缺少贪欲,卖弄,轻浮之气,也最不缺少对于年轻女子的热爱。他厚颜地说,我喜欢女人,除了老的。他期望妻妾成群的“三美团圆”,那是他的理想。他人生的任何境遇,不论风流倜傥还是落魄潦倒之时,都缺不了各色女子与他琴瑟和鸣。喜欢女人是他一生的“嗜好”和“情趣”。滥情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让她那样洁净的花朵蒙上尘埃,我替她觉得不值。
清高孤绝的女子,一直昂着头。在她中年的时候,却如空中高飞的紫燕,收拢了翅膀,落了下来,落到了尘埃中。一次她病了,一个人去美国的一家医院排队就医,整整大半天都等不到。她辛辛苦苦写出的书稿,所赚微薄的稿费给赖雅治病,赖雅瘫痪在床,一病六年。生活的苦楚和艰难被她一点点咽下,除了咽下,还能怎样?人只有到了中年的时候,才渐渐懂得认命,惜福。有了一颗隐忍,自省,敬畏和悲悯之心。
      在她晚年时没有将《小团圆》拿出来发表,是对的,少了听闲言的苦恼。如今,是非恩怨凭人去说。她走了十几年,再读她的作品,犹如站在廊前观雨,看文字的雨滴一滴滴落下,化作颗颗晶莹的珍珠。我在她的文字里看见她的一生。她喜欢杜甫的诗句:怅惘三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无言的悲欢,流淌在光阴里。想起弘一法师去世前留下的四个字:悲欣交集。谁的一生不是这样呢?人生的喜悦团圆有吗?它不在文字里,不在尘世里,只在梦里。
      有人说,张爱玲的文字受《红楼梦》的影响最大。她是站在前人的肩头上触摸到了月亮。我说,作家是一只春蚕,将吃进去的桑叶,一点点吐出来,结成蚕茧。茧子越结越大,越来越洁白如雪,她也就将一生耗尽了。所谓写作,是她用自己吐出的丝,织就的一件件云裳,也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和光阴。
      她的文字沉浸在流年里,被她一颗颗拾起,串成一条珠链。读者一颗颗揣摩着,迷恋着,舍不得放手。我也是。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