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山水田园

首页 > 散文 > 山水田园

山野茶语

作者:佚名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4852      更新:2018-05-02

       谷雨时分,又到庐山康王谷品茶,拟择机登庐山第一峰汉阳峰。
  到达谷底山村时,已是半上午时分。与房东很熟,相互不客套,寒暄之后,他们径自上山摘茶去了,留下自己煮茶独饮。所谓喝茶就是在农家小院树荫下,用农家茶具,自煮自喝。与城里相比,确实简陋,一张木质方形茶桌,几把竹椅,一个炭炉,一把茶壶,一尊陶壶,一个保温杯,三只茶桶,几个茶杯,不是想象的茶楼、品茶的场所模样,而是地道农家做派。以前,曾经携伴同来,有人认为太简陋了,不气派,不雅致,为什么不到环境好的茶馆里,边听音乐、边看茶艺表演,行高雅之事?也是,乐茶者,三教九流,有人为了解渴,有人为了怡情,有人则刷感存在,不必强求。
  常人所求的风光、热闹及面子,山里无一具备。但在这里喝茶,入口的是自然味道,嗅到的是山水气息。江南山区,除了大茶园之外,几乎每家都会在地头畦间,种植几兜茶树,采摘茶叶自用。这种茶树,大多树龄高,甚至是祖上栽种、分家时继承下来的宝贝。不施化肥及喷洒农药,茶树随性生长,近乎野生。村民不追求三叶嫩芽,外观漂亮,多是待到谷雨前后,四、五片新叶长成时采摘。采茶时,太阳未升起时出发,采摘带露水的嫩叶,当天晾晒,晚间揉搓,文火炒制,瓷坛封藏。当然,运气好的话,还能喝到山里采摘的野茶,也就是家乡人说的钻林茶。方桌上的三个茶桶里,分别放着野茶、农家茶及茶场里出产的毛尖茶。野茶色碧绿,汤醇厚,最为少见。农家茶色暗绿,味回甘,农家自备自用。茶场茶则以毛尖取胜,外观漂亮,价高味淡,但能显示喝茶人的身份和地位。茶友经常感慨商人可恶,见茶图利,炒作茶叶,迎合无聊之辈,把茶叶与人的尊贵、孝道等乱联系,价格飙升。好在商家无知,意在毛尖,并以“芽小叶嫩毛多”为贵,否则,只有自己种茶或采野茶了。
  茶性清淡,容不得半点污物。在这里喝茶,能喝到茶的本真味道,品味茶汤的圣洁。也是,满是氯味的自来水或寡淡的纯净水煮茶,煮不出真味,惟有山中泉水才能萃取茶中真味。好茶历来需要好泉煮,名茶都须名泉伴,龙井村边有龙井泉、玉泉及虎跑泉,普洱茶配碧玉泉,而庐山云雾茶因有天下第一泉谷帘泉、第六泉招隐泉、第十泉龙池泉等相伴,名更盛。庐山谷帘泉就在村后,村民生活用水都源自谷帘泉,煮茶之水当然也是谷帘泉。谷帘泉水质清清澈、甘甜、活泛、凉冽,是煮茶上品,能萃取茶叶中的真味,茶圣陆羽言“谷帘泉水为天下第一”,宋代学者王禹偁考究谷帘泉水后, 在《谷帘泉序》中说: “其味不败, 取茶煮之, 浮云散雪之状, 与井泉绝殊。”同样,王安石、秦少游、白玉蟾等名人品尝谷帘泉后,赞誉有加。南宋南康知军朱熹于康王谷“回马石”涧旁崖壁之上题“谷帘泉”做路标,以招徕茶客及游人。
  细思起来,山野品茶,品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梦幻。村前的康王谷,本地俗称庐山垄,谷长15里,为庐山三大峡谷之一,坐落在庐山大、小汉阳峰之间,是上天留给人间的幸福通道。因此历来都认为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创作原型,有“世外桃源”的美誉,因之又称桃花源。从谷口山门处的康王观、回马石(秦国大将王翦追楚康王后裔不得,打马回撤处)、忘路谷、吴官村(寓意无官一身轻)、康王城,一路走来,桃花相迎,溪水相映,青山相伴。远近不同的景点,亦真亦假的遗迹,虚实相间的意象,人行其中,无疑是一次穿越,走过康王谷,人似乎从嘈杂的凡世进入梦幻的田园。
      康王谷里,谷帘泉是最能让人生梦的景致,许多品茶人因之痴迷。白玉蟾赞誉道:“紫岩素瀑展长霓, 草木幽深雾雨凄.竹里一蝉闯竹外, 溪东双鹭过溪西.步入青红紫翠间, 仙翁朝斗有遗坛.竹梢露重书犹湿, 松里云深复亦寒”,志书更称其为匡庐第一胜景。其实,谷帘泉是一落水十余米、宽十几米的瀑布。瀑布断崖整体平整,覆之其上的瀑水如帘,疑是从天抛落的白练,洁白如丝,光亮如缎。瀑口凹坑处,水流成柱,无形中将水帘分成数幅,上五中七,底部合一,给平整的绸缎上增加许多暗纹。薄薄的泉帘,迅疾下跌,匆忙的水珠之间磨擦碰撞,迸发出万千晶莹水珠,展现凝脂般的颜色,发出白玉般光泽,耀眼夺目。水珠或相互摩擦、或跌落石上发出响脆瀑声,如珠玑响石,泻玉弄瓦之声,声声入耳。时强时弱的水流导致瀑帘的色深色浅,忽明忽暗的光线投射瀑帘五彩纷呈,微凸的瀑崖籿托水帘外鼓,动感十足,活脱是一面折射山村美景的巨镜。
  山野品茶,也是在品一首诗,欣赏一幅画卷。蓝天、白云、绿树、花香、溪流、瀑鸣、村庄,静谧又活力四射;彤红炉火、噗噗壶鸣、氤氲茶香、四溢汽雾,动感又幽深宁静。大声歌唱,有鸟语泉鸣相和;挥毫泼墨,有山影树荫做景;吟诗作画,有溪水潭面相映。五味茶、百色汤,山千景、云万貌,五味杂陈,浮想联翩。内心里有百种理由要用呐喊哭笑来表达,脑海中有万种缘由要用舞蹈跳跃来宣泄,仿佛壶中沸腾的不是茶水,而是生活,杯中续的不是香茗,而是诗意。这种诗意也许就是祖辈居住此地的村民憧憬?历代文人创作的源泉及感悟?否则哪里会有诸如陶渊明《桃花源记》记载的仙境、白居易《重题》描写诗意生活、晚唐僧人存初公《天池寺》中表达的万丈豪情?
  寂静的山野里品茶,品的更是一种欲语无言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落寞,一种身心净化的过程。深山人少,没有尘嚣的吵闹。信号微弱,通讯不畅,隔绝了嘈杂的叩扰。到了这儿,必定放下手中之事,少了生活的羁绊,多了山水的陪伴,湮灭山水之中。百念放下,万般从容。笑看杯中,片片叶芽,翩跹起舞,交替沉浮。浮有怎样,沉又如何,汤尽见底时,都是碗中之物,无谓沉浮;静观汤色,茶有百色,黑茶、白茶、黄茶、红茶、绿茶;汤有千颜,赤橙黄绿青蓝紫;端起茶杯,平看晶莹,竖看朦胧,斜看多彩,其实不是茶色精彩,而是人生出彩;浅尝茶味,或味苦如生命,或回甘如亲情,或汤淡如清水,生活有多少感悟,茶水就有多少滋味,苦涩是口感,甜蜜为回味,苦甜都须咽下,苦涩里也会有甘甜;手紧握茶杯,心有失落,紧捂的茶水也会变凉,人走茶岂不更凉?再密封的茶汤香味也会变消散,风走香易逝?想想也是,草木之物,不必花儿争香,与珠宝争贵,只愿有人记得,茶汤曾经也有温度,也曾经芳香四溢!
  小住后,到汉阳峰。汉阳峰是庐山第一峰,有禹王崖、汉王台等遗迹。登山不易,可登顶四望,眼界大开,一览众山小,看尽江湖美;登顶心情大好,有俯视一切的豪气,有不在话下的惬意。静坐汉王台上,慢啜壶中酽茶,悠闲自在,似有唐卢仝所言“两腋习习清风生”“乘此清风欲归去”的飘逸。然而,高处不胜寒,脚踏虚步,心有飘然,看不到身影,话声也缥缈,四野无回声,一遍空灵。也许是茶生津,津促回甘,诱人多饮,些微醉茶。人处在醉茶的恍惚状态与山峰的空灵环境,倍感身心愉悦、天地合一、物人合一,内心中出现从未有过的轻松,脑海里展现从未有过得彻悟,以致于痴呆沉迷、静思无语。冥冥之中,自己仿佛已经化身成为山中的一颗树,一株草,紧贴大地。已经变成一粒石子,一把泥土,已经回到自然之中。
  陪同登山的房东见多识广,处事不惊。他说,这只是普通山野茶人的一种情绪、一种心境、一种梦幻,类似佛门所说“禅茶一味”的“禅”、道家所言“天人合一”的“道”。山里人见得多了,见怪不怪,城里人反应强烈,极端者会有高崖舍身、山中静悟等惊世骇俗的异动。房东所言极是,山野的“静”,助人放下一切,内心成“空”;茶汤之“清”,助人安定睿智,心中生“静”。这种“清空”之境足以让人依恋山水,痴迷远方,忘性大了,心态平和了,能陶然如醉,享方外之乐。
  而且,这方外之乐,无以言表,它超出“人走茶凉”的自然规律,跨越“人未走茶就凉”的炎凉世态,是值得追求的一种生活乐趣和精神享受。
             二0一八年谷雨间

上一篇:五登斯楼
下一篇:庐山春雾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