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山水田园

首页 > 散文 > 山水田园

畅游北嶂山

作者:贾其敏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304      更新:2015-01-21
文/贾其敏

12月27日,风和日丽,对于山水恋的驴友们来说,约伴登山算是年关收尾活动,我和同事一起参与了。
我们一行8人,少了以往发团的热闹,从魏家地矿附近下车,安安静静地行走在通往北嶂山的沟里,说是沟,却不狭窄,俨然一宽阔的沙河,两侧的不算很高的山冷静地看着我们这几个悄不声息的行者,显得宽容而不失威严。沟里的羊粪蛋是新鲜的,想着比我们更早进入大山的牧羊人会是怎样的辛苦,羊群该是怎样的庞大,默默地在习习微风中低头行走时,突见东方泛白, 原是另一沟壑东西而来,刚刚升起的太阳冰冰白白地照着我们了,一阵欣喜令我从容抬头,只见南北呼应的两座山头上分别一大一下坐落着一只猴子,似是孩子与母亲对望,一个故事即可形成在我的脑海里:几千年前,这里本是海中世界,海底山林纵横,海边各种动物非凡斗战,突一夜天翻地覆,自然界发生了改变千秋的变化,山崩地裂之时,本来抱紧的母子俩被分裂的大山各执一边,永远到不了一起,由此可望却不可及,石化至今。
再往前走,一陡坡状的山隔着同样陡坡状的俩河床,看似平板一样的砂石经过暴雨洪水冲刷形成,干净清冷,若是夏季,这里会被晒得热腾腾的,就地扎营都不需要铺盖,这是后话。眼下我们要沿着这里上山,河床整体平整略带凹道,上面偶尔的褶皱处都是积雪,不时有从上而下滚落的砂石块卡在某个地方,像是专门被人支撑在那里。走过河床,就是登山必经的沟了,这里的山不同于别处,临近有矿,山上的石头也受开采者灌浆和打炮影响,或者他们本来就与煤质接近,浅浅的黑色,细细的纹路,用棍子轻轻一点就哗啦啦跌落下来,看似整块的黑石头却被风化的黑土似的,凑合着挤在一起,有经验的驴友提醒我们,上的时候尽量走在中间,注意着点旁边随时有可能跌落的石块,一路上我们谨慎而行。
山越上越陡,路越走越窄,后来就直接是峡谷,高低突兀的石头令驴友们拉开了距离,我因圣诞滑雪而消耗了大量体力尚未完全恢复,腿有点不给力了,眼见着队友们远远地走在了我的前面,不得不用意志坚持。同事从未做过户外徒步之类活动,这次算是体验了,而她的耐力和登山的灵活不得不让人佩服,每每和我并肩时又不知不觉中超过我许多,远远看她像个小山羊一样与各类大山亲近,自己只有使劲赶路的份儿了。
在艰难与顽强中走了大概三个小时了,翻山越岭,时而绕着山腰的羊肠小道蜿蜒行走,时而在沟壑里翻越攀爬,随处可见的能够呼吸的莫过于干枯的水蓬草,坚韧的刺蓬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抱团而生。还有一种青灰色枝叶的灌生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他们的团抱的更大更结实一些,在这个近乎死寂的深山,因为冬天而单调的颜色中,它的叶子竟然活生生的犹如夏季的灰条子草,但是比灰条子草形体高大了几百倍,叶子厚实了几十倍,用手一捏,水汪汪地抗议者寒冷,不由回想刚到河床时碰见的那一株幼小的苗,许是夏季的洪水冲下去的一颗种子在石缝里发芽了,不分季节地就这么破石而出,支愣着脑袋张扬着生命,无团可抱也可生机盎然,简直是对弱者的一种嘲弄。驴友们谈论着,赞叹着,没有慢了脚步,相互鼓励着,再加点劲,离北嶂山还有一个小时了。北嶂山,我之前一直以为叫百嶂山,有驴友解释说还有个南嶂山,顾名思义就是南北两个天然屏障,古代与长城齐名,用途类似。我这才放眼看去,果然气度不凡,远处与天衔接,想是来自异邦的侵略者真难入我中原呢。
有了目标和距离,就有了动力,很快地,我们集体到了北嶂山的顶端。
北嶂山上有薄厚相间的石块垒起来的不高的石柱子,曾经跟我们一样登临这里的驴友们的杰作,他们还在上边拴着红的、黄的绸绫作为标志,迎风招展,给后来的探入大山深处的驴友们以热情的欢迎。脚下有探矿者留下的标志,合影留念,自然成了我们攻克的象征。在这里,虽然是周围山峰的最高地,却没有一览众山小,附近各山彼此错落有致,可见屏障名副其实。
山高风大,感觉特别的冷,脸上像无形的利刃那样削着,我有点忍受不住,不能久留。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大家打好护膝,保持平衡,快速地往下跑。好不容易找了个比较避风的峡谷,已经过了晌午,我们与太阳对换了位置,上来时它在我们右边,现在它在我们左边,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只好停下来修整。我和同事用开水泡方便面吃,谁知开水一倒出来马上就降温了,哪里还能泡软方便面啊,索性就这么吃吧,端着面碗的手已经冻的通红,将近麻木,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难吃的方便面,脆不脆,软不软,冷不冷,热不热,想想自己,出来不是因为享福,也就作罢。
经过大家合计,结合大家的体力,我们没有再去龙凤山,操近道从红会四矿方向返回。
因急于走近路,也就遇到了险道。
在一个山崖上面,我们犹豫了,如果像前面探路的那个驴友那样那样绕道(也不好走)还得很多时间,如果从这里下去又很难,预计走不出大山天就会完全黑下来,荒山野岭的晚上很不安全。考虑到这些,我们只好克服困难,从山崖上往下滑,有驴友带着攀爬用的绳带,我们借着绳带的力小心地下滑,叫它是山崖,下面必然是峭壁了,有三米多高,途中无可用来脚踩的地方,一不留神就有摔下去的危险,我们一个接一个小心翼翼地往下滑,最终都安全地“着陆“了。走了这么多山路,也就不知道害怕了。
接下来就是平铺着的沙河了,只要快速地行走,两个多小时就能走出大山。我忘记了腿疼,只想不落队。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了一大片的黑森林,矮矮的黑灌木一丛丛、一墩墩,根连接着根,枝搀扶着枝,刺穿插着刺,每一团大小基本相同,形状基本相似,不时有白白积雪点缀其间,秩序井然地布满了整片沙河,像一支训练有序的御林军,捍卫着大山的尊严,一种不容轻犯的气势弥漫了山谷,弥漫了我们的精气神,我们走的更快了……
星星已经撒在了天空,附近矿工家的狗吠声亲切地叫着,走出大山了,心开始亮了,让风,让冷,让累统统去冬眠吧,我们是勇敢的,我们胜利了。

2015/1/11写2014年12月27日登山纪实
上一篇:攀登烽火台
下一篇:古渡凝思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