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围城内外

首页 > 散文 > 围城内外

中尉笔记:篝火边

作者:艾平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2501      更新:2025-03-21

       在我们老家乡下,早年没有电灯,等到太阳落山后,老老少少便围堆儿,在黑灯瞎火里讲传闻说笑话,尤其鬼故事更易扣动初涉世者,也是孩子们最安静光景,要么在地上画圈圈,要么边听边拨弄衣角,小动作可以转移不安情绪。
       如果是冬天,村民会将积攒柴火抽出一部分,找个背风角落点燃,一边取暖一边侃大山,犹如唱戏搭台子,有个聚焦点拢人气。在煤油灯照明的日子里,民间故事沁润了民风民俗,给文盲扎堆的地方一袭光,更惠泽到孩子,知道了大千世界雏形。之后,在阅览图书和走四方中,否定或肯定,有了鉴别力。
       童趣曾点缀了少年王冠,如一颗镶金翡翠,金灿灿亮闪闪,给夜染上调和色,接近晨曦的亮度,走夜路不再孤独。我在这方面体验不多,只能讲自己的故事。
       村上放露天电影,在大街竖两根杉木挂上银幕,桌上摆一台放映机,旁边一摞圆铁盒装着胶片硬盘。把硬盘安上放映机轮子,由轮子旋转带动胶片输出,通过放映机镜头投影银幕,故事画面呈现于观众眼前。在放映员换胶片盘当儿,是观众活跃时刻,要么打热闹逗趣,要么到场外小解。
       思维收藏的连续性排斥可能的干扰,一波波哄笑,透示出观众被故事情节感染的频率。此际,牛郎和织女不再是游移的神仙——被寂寞者编得天花乱坠。
       那天,我得知村上玩电影,草草写过作业,一溜烟跑回家里,准备好小凳子,好去占个位置。岂知,放映场地已被割据了,有摆了马扎的,有用砖头圈领地的,更不乏强占C位的,我来晚了。
       坐在银幕背面,尽管画面不清晰,总比在正面仰头要好。电影临近尾声时,我想起身离开,等在通往宅子胡同口,好跟住这儿人一同回家。因为胡同里黑漆漆一片,害怕有鬼晃悠,我胆小,夜里一般这么回住宅。许是被战斗片拽住了吧,我终于看了一个完整故事。
       大街上空空荡荡,不见邻舍人影子,只剩一拨“四类分子”在收拾放映器材,打扫场地。这是他们被劳动改造中的一项任务,给贫下中农当“公仆”。我在狐疑中向街东走去,没到胡同口,脑子里便浮出鬼魅影子,仿佛有无数小黑点,在眼前跳来跳去,用意念驱赶也不散——都是听黑段子惹的祸。
       街面上黑魆魆一团,三步不辨物,且静得令人窒息。忽然,一只巢鸟从树上飞起,嗤嗤几声便隐匿了踪迹,大概是受惊了吧。它给我的惊吓也不小,但它不会知道一个人独处深夜的感觉。
       据说,唱歌能消除恐惧的。在胡同口停步后,我先是往深处望,接着打起精神,模仿样板戏腔口,哼起杨子荣打虎调子。然而,思维却停在鬼魅之事上,一个暗影闪进了脑海。此前,听大孩子说,邻村有个代课教师跳井死了,尸体停在井台上。时正严冬,我跟着跑几里地去看热闹。水井在村外麦田地头,摇水辘轳上积冰依然可见,死者身上罩破旧棉被。同行一个年轻人,曾听过这个老师的课,想与他告个别,壮着胆子上前揭开被褥一角。就在这一瞬,我转头一边,望向别处。
        听知情人说,死者姓刘,男性,在村小学教美术,由于板画人物画的不够标致,被诬陷为丑化反潮流革命小将,从而遭到红卫兵的揪斗,当晚寻了短见。我庆幸自己没有看到逝者遗容。否则,怵惧感会加剧。
        一条不足100米长的巷子,居然绊住了我,还能怎样?我开始自打鼓噪。然而,引我发笑的是一个噱头;我在不觉间完成了一种跨越。爷爷见我回来,拨亮油灯,开始安置床铺。我阖动几下嘴唇,终于没有把惧怕说出口,只喏喏几声,裹紧被窝。
       那个噱头是说,清朝末年,有个叫计发的秀才进京赶考,途经一打谷场,见天色已晚,饥肠辘辘,无处投宿,便对石碾磕头祷告,求石头显灵。一个老农见事有蹊跷,问秀才原委,岂知秀才一脸神兮,告知翌晨方可泄露天机。
       老农领秀才回家一叙。挨到天明鸡叫,俩人来到打谷场上,秀才退行百步后,笑指石碾道:“此乃凿舂米臼好石材,故而三拜!”说罢,秀才忽然跌倒,原来他想溜号,脚下打了绊子。酸秀才为蹭饭吃恶作剧,结果自己献丑。故事显然是荤段子,在编排读书人四肢不勤,只会弯弯绕,骗吃骗喝。
       文人有这么不堪吗?若说他们不善生计,我信。如果以苦大仇深面孔涵盖读书人,将阿猫阿狗的顽劣拿来牵强附会,那是他不解文人风情,看不懂他们胸中的沟沟壑壑,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道出了许多人不能及的境界。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在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后,铁粉们不辞劳苦,跑到高密市大栏乡,抠其旧居老土包回家叫子女们嗅,好沾上文化明星味儿。莫言呢,在曙光初照时刻,先是下馆子打牙祭。接着,从在北京藏头的窝窝里,挪到了有书房的大房子中。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莫言从评委手中接过奖金,有板有眼地发表获奖感言,展现了中国当代文人的持重和风趣。他没有像范进中举一般,痰气上涌迷乱心窍,让手撕他的人很失望。
       范进闻喜而癫狂,演绎一出闹剧,不过是《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借事说事,在拿同类开涮。话说回来,小说人物出笼都有其时代背景,在封建制度行将崩溃的清代,血统论等级观,不再羞羞答答,一般人若要谋个好差事很难。即便有人混迹于官场,也是异数,冷不丁冒出个把人。
       落魄如孔乙己者则不少,过不上官瘾,心已死,又怕遭人白眼,就在卖弄学问上下功夫,虽尴尬却不觉悟,麻木了。这正是鲁迅先生在小说《孔乙己》中的痛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而莫言在自慰中,还要感谢自己生长的时代,如果没有工资保障生计,未必能有充裕时间打磨文字。没有燃煤,何谈宝剑淬火出炉?更甭说横空一啸了。
       在市井街头,我常听到编排文人的料,仿佛一具具木偶,人人可以提拉引线,摆弄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不过瘾,摔在地上,踩上几脚,从而证明自己很酷。其实,文化人是不该被冷落的一群,在他们身上烙印着时代符号,洋溢着生命气息,输送文明血液以造就另一个文化鼎盛。
       自打听了官人学诗故事后,我方知道文学是万金油,哪里都能抹,不治病,也还有用。有个目不识丁富商,在捐得知县后又生腻烦,做起了诗人梦。手下衙役献招,让他每天坐在城门口办公,规定凡不会作诗的人,不得进出城门。
       一日,有个秀才见有三人被挡住,样子焦急。他踱了几步,嘴唇阖动一下,叫来那三位过客,附耳低语几句,便走到城门口打关。秀才向知县大人唱个喏,先开口。接着,戏子、农民和厨子,各道一句隐含各自职业词汇:
       唐诗晋字汉文章,白盔白甲小银枪。
       叉把扫帚牛笼咀,油盐酱醋米面汤。
       打油诗衔接无缝,知县大人听罢,不觉哈哈大笑,跟着诌了两句,旁边的师爷耐不住心痒,随即跟进,也算行话:
       惊堂木里生黄金,不如草民穷开心。
       一茶一饭不逍遥,过了秋冬又是春。
       官服永远是光鲜的,民编排官连出洋相也有分寸,让丑态不至于太露。在古代,文人就业门路窄,要么跟在官人屁股后执笔抄写,要么出出鬼主意,当个帮凶捞取饭资。孔乙己的家乡绍兴即盛产师爷,然而他没有这个嗜好,也没有去教私塾,或者脱下长衫加入到劳动大军中,只好忍受戏谑,作践自己。
       人是不耐寂寞的。掰着手指数星星,用树枝拨亮火塘,曾经是几代人的乐趣,缩短了夜的长度。可是,当我们拥有电视机、电脑和空调的时候,却被寂寞包围,目光变得迷离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气功理疗法,有个工厂头头沉湎于此,把一座好端端生产场所,搅得乌烟瘴气,工人暗地里叫他祁半仙。
       祁半仙得知劳模王玖,患上椎间盘突出症,便想露一手。恰好两人在车间相遇,他便要发功给王玖,老工人推脱不过,只好由他。但见这主儿两目微闭,手若托球,既而喊声“着”字,然后徐徐吐气,挽手收功。毕,问板凳上躺者症候轻否,王玖满脸堆笑连声叫好。过后人问其详,答曰:扯淡。
       这个料,开始我不信,只有群众给领导捶背捏腿,哪有上级为下级搞特殊服务?其实,老祁的怪诞远不止此,有名工人出工伤送医院急救,他赶了去,叫医生闪开,要发功疗伤。被医务人员和同事劝离后,大为不悦,像抢他饭碗似的,唠叨一路上,严然一副教主相。再后来,老祁被一撸到底,出家拜佛烧香去了。
        炊烟飞逸留不住,山鸟归巢在酉时。
       夹带着木柴气息的噼啪炸响,把流光溢彩镀上日历的扉页,多彩了童年的梦。往下翻阅,是成年期的乐呵,就像彤阳燃尽云花,留影于心的,是那最初一抹绯红。

                                                                                                                                                              2025年3月

上一篇:没有了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