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北京印象

作者:孙晓荔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8812      更新:2024-05-10

        我应该是第四次上北京领奖了,无论这个奖是大奖还是小奖,抑或不被认可的奖,每一次却都会让我那么小小的兴奋。细细想来,前三次,我有两次经历了北京的冬,11月中旬,零下7度的天气,对于我一个南方人来说,已经是够寒冷难耐的了;2015年8月,我终于经历了北京的一次酷暑,那比昆明气温更高的酷暑,印象特别深刻。

       最美人间四月天,此刻昆明的蓝花楹开得蓬勃热烈。我经历过北京的冬天和夏天,那么北京的春天将有怎样的色彩?和春城昆明一样,北京也有蓝蓝的天空和满街的繁花吗?正在我整理行装准备出发之际,北京好友给我发来了几幅京城街道两旁繁花盛开的图片,隔着手机屏幕我感受到了那缕缕春风的凉爽,片片阳光的和煦,闻到了那馥郁的花香……

       这一次远行,我没有选择乘坐飞机,而选择了高铁列车。从昆明出发,这趟列车从祖国西南边疆,经过贵州、湖南、湖北、河北几个省份,一路飞车,只需约12小时,将直抵心之向往的京城。途经黔地,山水灵秀。在高原,巍峨大山之间,无需峰回路转,无需逶迤徘徊、千回百折,银蛇飞龙冲过直而长的轨道,风驰电掣,所向披靡。进入贵州、湖南地带之后,窗外的灿烂阳光、蓝天白云,逐渐幻变为乌云阵阵,雨丝迷蒙,云山雾海,遮天蔽日。渺如微尘的我,乘坐在“飞龙”中,领略天地大块的神奇壮阔,阅山,阅水,阅天地之悠悠,阅祖国之大美,叩山为钟,抚水为琴;沿途的历史跫音、大地脉动,也在叩动我的心弦。窗外飞驰的风景,从云贵高原重峦叠嶂的大山,渐渐幻变为潇湘地区的山丘、平原;再过去,就将进入湖北荆楚大地了……

       印象深刻的是经过湖南潇湘地区,想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潇湘地区自古是诗词的摇篮之一。追溯到唐诗宋词中,有杜甫的《望岳阳楼》、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及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馆》、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在这片土地上穿行,“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郴州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很多佳作丽句会不由涌上脑海和心头。

       傍晚时分,列车经过武汉,在长江大桥上奔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暮色中,壮阔的长江奔来眼底,虽然只是数十秒的擦肩而过,却已令我心跳加速、激动不已。“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新时代高铁列车的神速,在伟人笔下早有预知?

        我不由即兴赋诗一首《高铁横跨长江》:

        朝辞滇云晨辉间,千里赴京时光箭。

        长江奔至荆楚地,青山幻变大平原。

        朝发夕至,奔驰的列车带我一路品阅了祖国的大好山河,京城,离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

        此刻,思绪回到二十多年前,第一次、第二次北京带给我的——

         

冬之温暖

 

      想起第一次进京,是2003年11月下旬,我采写的一篇人物通讯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三等奖,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从来没有上过北京的我,无法想象北京的孟冬时节有多冷,我特意买了一件厚厚的羽绒服,被友人调侃“又不是去北极”。到了北京,确实没有想象那么冷,但这件高腰夹克羽绒服,刚好合适。

       我乘飞机抵京的时候,是下午3时10分左右,下了飞机,打车近一个小时到达会议报到处报到,再到用餐点用餐之后,走出饭厅大门,没想到天全黑了,恍若昆明的8点光景,但一看手表,还六点都不到。

       那次会议食宿由文化部安排,我们住在长安街附近的一个酒店,我被分配和一位从沈阳来的奶奶(记不清她的名字了)住一间房,房间不大,但暖气开得很足、很温馨。

       暗夜里,一旁的奶奶和我聊起来。她说:“姑娘,你这么年轻,就获得文化部的奖励了。我啊,我这辈子爱写,就是写不好,终于在我这79岁的年纪,获得了这个奖项。”

       我说:“奶奶,我也是而立之年的人了,进京领奖,也是莫大的荣幸。”

       奶奶长叹:“是啊,人生如梦,时间过得真快。我五十多岁的时候,都还记得很清楚,一眨眼之间,怎么就79岁了!”

       翌日凌晨五点时分,东方,太阳已微露。按会议要求,我们早早起床,匆匆用餐后,即在缕缕晨曦和微微刺骨的凉风中乘大巴车前往颁奖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对我来说,也是十分令我心驰神往的,就像一个文学路上追寻者,终于走进了想要走进的文学殿堂,那份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和沈阳奶奶同坐在一排座位上,车子穿越京城的大街小巷,走得很慢很稳,冬日的暖阳逐渐升起,红红的朝霞普照着京城,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十点时分,大巴车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门前停下,我激动万分地走进我向往已久的文学殿堂。看到每一道门上,都刻有一个手印,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巴金先生的手印。因为建设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是巴金先生提请的,在党的关怀和重视下,他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与鲁迅先生促膝相谈,可以与冰心先生、茅盾先生对话交流……一尊尊雕塑,还原文学大师们的原貌和神态,更有他们生前居住的小屋的氛围还原。尤其看到冰心先生的“屋子”,洁静优雅,让人有“进去坐坐”的冲动。

        颁奖仪式在文学馆的礼堂举行,捧着红红的奖状和《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证》(获奖作品集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我深深感到,京城的那个冬天,很暖很暖。

       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北京的美食。几乎每家饭店的米饭都是十分软糯的;昆明的饭店,菜品当然没说的,米饭却很糙很硬,必须用汤泡才能下咽。而北京那些饭店做的米饭,不用吃菜都是十分香糯的;还有肉馅饼,面皮做得松软,肉做得酥香,完全征服了我一个南方女子的味蕾!并且,北京凝聚了全国各地的美食,想吃哪里口味的,都能在这里找得到根,觅得到浓浓的乡愁。

       那一次,从来没有到过京城的我,在朋友带领下,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两三天之内,饱览了京城很多珍贵历史遗迹:故宫、颐和园、长城、圆明园、天坛等,我被京城厚重深沉的历史文脉所震撼,却没有一个一个细品,就回到了昆明。

       那时没有手机微信,联系仍需要写信。回到昆明,我和沈阳奶奶通过几封信之后,渐渐失联了。到如今相去20多年,不知沈阳奶奶可否还健在?

       那两年,时间似乎都把最幸运的日子安排在11月。2004年8月,我将采写的报告文学作品《云立:与阳光一起飞翔》投稿参加第四届“新世纪之声”《共和国赞歌》征文评选活动,10月中旬,惊喜收到获得一等奖的函件。本次征文活动由人民日报社、中国新闻出版报社、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文化报社、全国政协《纵横》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于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这是我第二次邂逅北京的孟冬时节,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那天乘机抵达北京,在会议地点报到后,在饭厅用餐时,参会的几位个子高大的东北女子一直在看着我,不知她们在议论什么,在我用餐完毕,准备走出饭厅时,几位东北女子突然把我围住,拉着我问,是从哪里来;我说我是从云南来的。她们兴奋不已,说云南真美,山灵水秀,又是动植物王国,并且云南姑娘还长得这么小巧……说得我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像被几个女汉子绑架一样。当然,她们是十分友好的。

       按会议要求,翌日凌晨五点许,我们起床、用餐,匆匆赶上会议安排的大巴车,因为进人民大会堂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每个人都必须过安检。那天,雨雾迷蒙,车子穿过一条条大街后,终于,天安门散发着道道金光,吸引着我的视线;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映现在我的眼前……我激动得呼吸急促、泪眼模糊。终于,终于!我将走进人民大会堂了……

       人民大会堂金碧辉煌,我随参会人员一起走在红红的地毯之上,恍如梦中……

       颁奖大会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瑞英主持。印象深刻的是,著名歌唱家关牧村为我们演唱了歌曲,其他文艺表演也十分精彩。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我荣幸地从许嘉璐副委员长手中接过了奖状和奖杯。

       北京的冬天,在我心中,始终是那样温暖。

       

夏之热烈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南宋·张元千)”

       2014年8月,我的报告文学作品《汇和:激越爱与阳光》参加第十二届“新世纪之声·美丽中国”征文评选活动,荣获金奖。这一次,我得以与北京的夏天邂逅,在人民大会堂,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为我颁奖,给予我鼓励,实乃荣幸。

       那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我为大家演唱了一首《祖国万岁》:“……怀抱幸福的阳光/走向天安门/放歌吧 亲爱的朋友欢声如雷/绽放满天的礼花/看梦想腾飞/欢乐吧 青春的年代/今朝更美/我的家有许多兄弟姐妹/我的最爱是你 和谐之美/为你祝福 为你贺岁/我的母亲 祖国万岁/祖国万岁……”

       我的歌声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会议结束后,我在画家闺蜜陈艳玲家里小住了三天。艳玲家在北京庆王府,艳玲是军嫂,也是画家,专攻油画艺术并取得不小的成就。

       小住的三天,我特意了解了庆王府的历史。庆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定阜街3号,清道光年间为大学士琦善宅,清咸丰二年(1852年)咸丰帝赐给奕劻为宅,清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封奕劻为庆郡王,改称庆王府。

       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所属机关使用。

       庆王府南起定阜街,北至延年胡同,东起松树街,西至德胜门内大街,大致可分为中、东、西三部分。主体殿堂在中部,现前部已经改为楼房,仅保留有后寝一座。西部生活居住区有三路并排院落,艳玲家是并排院落中的一座,三房两厅,加一个小花园,十分温馨。她收拾了一间小房子给我。清朝时候的墙壁,厚重而潮湿,尤其难耐的是,这里的蚊虫特别厉害,在这个感觉比昆明还炎热的夏天里,蚊虫们都出来活动了。家里突然住进一个生人,这新鲜的血液,还是够这些蚊虫喜欢并享用的,那三天,我的胳膊被庆王府老宅的蚊虫叮得像胖胖的粽子,回到昆明用各种消炎药膏涂抹,一星期后方才康复。

       这是我在北京感觉的夏天: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高于昆明的气温,以及庆王府老宅厚重潮湿的墙壁,还有那藏在岁月深处的久远历史。其间,饭后傍晚时分,我和艳玲沿着庆王府的九曲回廊漫步,满院子弥漫着桂花的馨香和其他花草的芬芳,有时天黑尽,我心虚地觉得黑暗中似乎有沉重的跫音从时间深处走来,不由紧紧拽住艳玲的手,她会心一笑,说“不怕”,安慰地紧握着我的手。此刻,艳玲真挚的友谊,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生命中、流淌在我的血液里,亦如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北京寒冷的冬天和火热的夏天,我都经历过了;那么,北京的春天,将是怎样的景致呢?

 

春之深情

 

      我的思绪回到了当下,我所乘坐的和谐号高铁长龙中。

      早晨十点从昆明出发,近12个小时,高铁长龙带我越过了贵州、湖南、湖北、河北等几个省份之后,“飞”到心之向往的京城时,已是夜间12点。

      北京春天的夜,是那样凉爽,风吹拂在脸上,柔和而安详。想着翌日即将参加全球华文女作家网——文狐网举行的颁奖仪式,心里小小的激动。

       翌日清晨,春风料峭,我们在酒店用餐完毕之后,来自全国各省市和来自美国、日本的十多位获奖“文狐”女作家,相携着前往会议地点。清风吹来,“文狐”们裙袂飘逸、清雅婀娜;晨曦中,每个人面庞都灿若桃花。

       这次颁奖仪式由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导演金丽娜主持。著名主持人张泽群主持了和胡玫导演关于新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对谈。文狐网创始人、总编辑方敏和著名导演胡玫、中国侨联《海内与海外》杂志社主任朱小平、文化批评家、诗人叶匡政等嘉宾为获奖作者颁奖,云南有我和女作家刘永松获奖。来自美国洛杉矶的华文女作家杨慰慰、邱明和来自日本的华文女作家李玥都发表了获奖感言。

       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宋湛彬给大家拍集体照时特别问了一句:“美女们,需要开美颜吗?”“文狐”们全都笑起来了,灿烂的笑容之后,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短暂的失落感。这次获奖的,除了苏州大学青年女教师、九零后博士后陈浩文比较年轻一些,著作多部的“文狐”们大多都是不惑之年以上的人了,每个人的容颜,都难以扛住高清相机的镜头。

       笑过之后,谁能不在心底轻轻一叹?

        这次,方敏总编给我们安排了一个景点:位于正阳门外东侧的天坛。翌日清晨,在京城和煦的春风中和灿烂的阳光下,我们结队来到了天坛。记得2004年冬天,友人带我们来游览过天坛,那次因为游览的景点太多,囫囵吞枣,匆匆忙忙,在这里拍过一张照片就离开了。那个冬天,天坛几乎没人来,感觉冷清清、灰蒙蒙的。

        这个春天的天坛,却是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我们也像是来凑热闹的。但这一次,我并没有囫囵吞枣了。在与大家一同走走停停间,我默默陷入历史的沉思和对天坛更深层次的了解: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丹陛桥相连。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

       在古建筑间穿梭,走在林荫道上,我聆听着鸟鸣声声,仿佛来自几百年前。我的足下,是古人们站过的地方。这里经历了数百个寒暑、千百种人生和岁月旅痕中的千百次祈祷,祈祷天,祈祷地,祈祷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幸福和平安。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曾在这里烙下过深深的足迹,让人每每踏上一个台阶、每每掠过一株芳草,都怕惊醒一枕沉睡的梦。

       历史在这里无声,心灵在这里震撼!

       北京啊北京!我每次来到这里,心里都会被她的王者之气、她的大气磅礴所征服。写北京的史书,卷帙浩繁、汗牛充栋,却不及我与她深深地会晤几次。我是她远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女儿,每一次的奔赴,就像回归母亲的怀抱,聆听母亲的心跳,感受母亲脉搏的跳动和热血的奔涌……

       这里是五朝古都。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

       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我,能不为祖国的首都沉醉和依恋吗?!

       会议结束后,在闺蜜艳玲的请求下,我留住北京两天。住在离艳玲居住的庆王府不远的中央音乐学院附近一家酒店。正巧,当晚,艳玲的女儿将从美国留学归来,她暂时不能陪同我共进晚餐。送别艳玲,回来经过酒店的一片花园,忽见一地花瓣,想起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独自呆在酒店房间,我特意点了一份“纳兰三鲜豆腐脑(老北京)”,品一份三百多年前曾温暖过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味蕾的美食。

       晨曦,又唤醒另一个美丽的早晨。春天的北京,处处鲜花盛开,空中有柳絮飞舞。满街满地有缤纷的落英,就像散落的唐诗宋韵,抑或直抒胸臆的十四行诗——让人读也读不完、读不够的诗。还需要文人的笔墨为她涂鸦吗?

       北京,本身就是一首内蕴深厚、韵律明丽、大气磅礴的抒情之诗啊!

       很久,很久,步入中年的我都没有唱歌了。此刻,我想起十年前在人民大会堂演唱那首深情的《祖国万岁》,在心底,我又轻轻地,轻轻地,哼唱着歌词和旋律:

     “……怀抱幸福的阳光/走向天安门/放歌吧 亲爱的朋友欢声如雷/绽放满天的礼花/看梦想腾飞/欢乐吧 青春的年代/今朝更美/我的家有许多兄弟姐妹/我的最爱是你 和谐之美/为你祝福 为你贺岁/我的母亲 祖国万岁/祖国万岁……”

        ——我更期待着感受北京的金秋时节。

       北京,北京!远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女儿,深深地,深深地,爱着你!

 

        作者简介:晓荔,原名孙晓荔,云南省政协办公厅暨书画院书画作品专集《山河写意彩云间》主编,云南政协报文化副刊原主编,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组织委员会2005~2007届理事,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其小说(含中篇小说)、诗歌、散文及采写的报告文学、通讯等作品发表或转载于新华社《新华月报》、新华网、北京《民族文学》等国家级报刊、网站及省级报刊、网站,并有作品被介绍到东南亚及欧洲国家,有作品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著有长篇小说《这座城市没有冬天》《遥远的湄公河》二部。其中《遥远的湄公河》入选参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以该原著改编的电视剧项目《遥远的勐巴娜西》被云南省委宣传部提名推荐。五十余万字的文学作品专集《漫溯光阴——晓荔作品集》即将问世。

上一篇:郊西记趣
下一篇:石井记思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