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青春岁月漫过的路

作者:孙晓荔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43684      更新:2024-01-16

       仲冬时节的春城,天依旧蓝得透亮,偶尔乌云舒卷,带来几许微凉、几许诗意,以及几许春的消息。许多繁华大道,霓虹闪烁,依然彰显着省城的雄姿气派,而一些藏着岁月的沧桑的老街道,却依旧流连着贩夫走卒、寻常百姓。那些街道两旁,是若干不起眼的小吃店、面店、花店、服装店、五金店,从面店和小吃店的窗口漫溢而出的,是诱人的香气,让人馋涎欲滴。我每每从这样的街道走过,总能品味到浓郁的烟火人生。

       在环城西路和西昌路之间,有一条双向两车道的路,那就是曾被《春城晚报》的一篇文章誉为“有着浓郁的烟火气息,却也比较文艺的路”——安康路,其理由是因为这里驻扎着云南政协报社。

       是的,从来没有一条路,让我这样刻骨铭心地走了18年。坐在办公室里,窗下街道上汽车的往来声、小贩们的吆喝声,早已习以为常。报社是一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建盖的省政协老旧宿舍楼,经过装修之后,成为我们的办公室。如有来访者,他们常常会惊讶于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居然能生产出光鲜亮丽的云南第二大报,居然能在全省报刊抽检中,质量位居前列,获得“不检则已,一检成名”的美誉;居然能从这里,从记者群中成长出几代著名编辑和几代作家,在社会各界广受赞誉和好评。

       我是这里记者编辑队伍中的一员。记得2005年,我刚从安宁市委宣传部宣传科长任上调到云南政协报社,从安静的、被满园绿荫簇拥的市委大楼,一下子来到这里,街道两旁浓密高大的银槐树首先吸引我的视线。那是初春时节,当料峭的风吹过街道,两旁的银槐树便摇曳生姿,那高大的身躯掩住了两旁的旧楼。平视街道两旁,各种店铺丛生,满满的市井气息。

       转眼18年过去,此刻,有几许春雨润湿着这个城市和它的街道,以及默默吐纳着流水人事的我们的老楼。这许多年,我每每目送着一茬茬年届退休年龄的前辈,默默从这里走出去,留下一个个似乎很难再见到的背影;又迎来一潮潮年轻的八零后、九零后,甚至稚嫩的零零后……我从他们身旁擦肩而过,带着淡淡的笑意。而今,该是我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了,却又有那么多的不舍和纠结。18年,肩上的行囊被故事填满、被回忆充盈,而内心却是潮汐涌动。

       一场春雨来袭之后,东边的天际虽然乌云密布,仰首望向西北边的天空,却又是云朵漫开的蓝色天际,像洗过一样干净清爽的蓝,有白云轻轻漂浮。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就这样走过一个又一个不同故事的四季,天空是一样的,城市没变,街道没变,那一丛丛开花的树没变。变化的,是聚聚散散的友谊,多少曾经携手走过的友人、同事,却在不知人生的哪个渡口,走散了。转眼之间,只有稳沉的、满目满心写满沧桑的自己,在寒风中伫立。

       最难忘的莫过于18年前我刚从公务员队伍到报社正式开启的记者生涯(曾在公务员队伍当过混岗记者)。2005年,是“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现在翻开当年采写的文稿,每每感慨万千。是年七月,省政协组织了一个隆重的纪念活动,迎来了60年前鏖战在驼峰航线上的美国飞虎队员,我有幸被安排前往采访。这次到来的飞虎队员,都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但他们大多看起来依然身体强壮、精神矍铄。在昆明玉案山郊野公园半山坡平台上的“驼峰飞行纪念碑”前,许多老飞虎队员含着泪,颤巍巍地弓着身子,给他们的战友敬献鲜花,我们用镜头拍下了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其间还有一个小插曲,让我十分难忘。当时各个媒体的记者争先恐后地围着一位美国老飞虎队员提问,老先生不知道该回答谁,而我也想凑过去,但因为记者太多,我只好站在一旁,微笑地默默地看着他,他个子很高,身材很棒,满头华发,双眸炯炯,看起来很精神。终于,他的目光与我相碰了,我友好地看着他笑并用英语介绍自己是云南政协报记者,他突然眼睛一亮,拨开众多的记者向我走来,然后在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拥抱着我,顿时,人群沸腾了,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全都聚焦于我们,我也是一名记者,却莫名其妙地成了记者们包围的中心……随后,老先生又一一拥抱着各位记者和周围的其他人,他说:“60年,昆明变了!变得如此漂亮!我一点都认不出来了!无论如何,我们胜利!我们胜利了!”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热泪,我们同去的各媒体记者,此刻都没法采访下去,大家都激动得流泪。的确,今天的和平得来不易!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

       这一次,我还有幸采访到了飞虎队将军陈纳德的夫人陈香梅,她不远万里,从美国来到中国昆明参加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活动。我几乎每天都跟着她的行踪,其他媒体的记者大多发陈香梅每一天活动的动态消息,从新闻的角度说是很及时,但却没有太多可读性。直到跟踪采访的第四天,陈女士身体不适没有参加活动,我才回到了报社。回来之后,我寻思着这篇文章怎么去完善,最后决定用报告文学的体裁去表现,写成了题为《香梅:浓情深植中华大地》的深度报道,这篇文章很受读者欢迎,更被陈香梅喜爱,她把登载着这篇文稿的《云南政协报》带回了美国。

       这一次,我并撰写了报告文学《驰骋在驼峰航线上的中国飞行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对传奇兄弟——曹崇勤和曹崇俭的故事。当时找了很多线索,才联系上了曹崇勤之子曹佳之,他在美国旧金山。在一个宁静的初秋之夜,子夜时分,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手机屏幕上显出国际长途电话号码,亲切的声音从大洋彼岸传来:“喂,是孙小姐吗?我是曹崇勤先生的长子曹佳知,我现在正在美国旧金山给您电话。听说贵报要采访我父亲,我们一家对此深表感谢。”此刻正是旧金山时间早晨八九点钟,他问我是否介意接他的电话,为了采访,我当然不介意。曹先生于是给我讲起了他的父辈在抗战期间英勇善战的往事,以及他的父亲对昆明的眷恋。我后来在文中写有这么一段文字:

      “1990年初,曹崇俭从台湾回到昆明,年事已高的老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巫家坝机场,看驼峰航校旧址,穿过昆明大街小巷,暗暗垂泪。曹先生最后在大观街口一个叫‘兴和园’的清真饭店门前驻足。这是一个不十分起眼的小店,曹先生却一定要在这个小店就餐。他当时说:‘真想不到,这小店还在。’

      “——这是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驼峰航线上的中美飞行员们最后聚餐的地方。想当年,雄姿英发,壮志凌云,为抗日飞越驼峰,功播三迤。如今,老人静静地伫立在这里,仿佛多少战友还在身边……

      “很巧,当时‘兴和园’的老板正是当年‘兴和园’老板之子。那天,兴和园老板十分意外,没想到其父亲经常谈到的飞虎队员真的出现在眼前。曹崇俭先生的光临,使小店蓬荜增辉。兴和园老板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曹老先生的手说:‘我们都以为,你们这些英勇的飞虎队员不会再来昆明,更不会光临我们小店了。’”

        那一年,我并采访了南侨机工战士以及他们的后人,还有抗战英雄周保中的女儿……撰写了一组精彩的系列报道共十余篇,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009年,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座城市没有冬天》出版。2014年,第二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湄公河》出版,并于2015年入选参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23年被云南省委宣传部列入民族、时代电视剧改编重点项目选题。目前,我的50余万字的作品集《漫溯光阴》 (含新闻和文学作品) 即将出版问世。

        在这18年的光阴中,最重要的还有我的编辑生涯。2016年,我担任文学杂志《热土》副主编之后,由于编务工作十分繁忙,长篇小说的写作被搁浅了。但是,在这几年珍贵的时光中,我首创并打造了《云南政协报》“文苑热土”品牌栏目。几年来,栏目影响云南省文学界、文化界诸多作家、专家、学者,影响了全国各地包括港澳的广大作者。“文苑热土”刊发的文章曾被各大网络平台转载,包括云南网、香港凤凰网等。我和广大作者之间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春华秋实,往事如烟。

       回忆,是对过去最好的致敬方式,也是内心最丰满的时刻。窗外,是仲冬的雨声沙沙。昆明的仲冬,更像早春,一场雨过后,又是一阵风、一片蓝天,阳光贴在面庞上、身上,暖意融融。

       当年很多低矮的房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

       当年街道两旁的银槐树在2015年冬天的一场大雪中,全都死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机蓬勃的行道树。这两排行道树,我叫不出名字,长得像梧桐树,但冬天不会落叶,是2016年种下的,而今约有二层楼这么高,充满活力,就像报社一茬茬的年轻人,阳光下十分耀眼;

       当年许多服装店铺不见了,这是网购所冲击的结果。记得那些年,我和鲁子花、张艺馨等一群人,每到周末,我们就挨家“轰炸”服装店,恶作剧地向老板压价,直到老板求饶……然后我们又满意而归,穿上新买的裙子,美滋滋一番。

       当年,当年啊,有多少讲不完的青春往事。只记得那天,我的书柜锁坏了,打电话给五金店的朱老板,不一会儿,“朱老板”来了,但这是胶原蛋白满满的“小朱老板”(当年在妈妈背上满脸鼻涕的小男孩),比老朱高,比老朱帅,装锁的手艺却略微生疏一些……

       我突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我的女儿不也是深圳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审计师吗?……

       在安康路上,我走过布满皱褶的岁月时光,迎来旭日,送走晚霞。时间在静默中,悄悄溜走了,留下我,独依黄昏,想起辛弃疾笔下的文字:“还经得起,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一阵凉风袭来,吹拂着我的长发,两排稚嫩的行道树似乎不胜风力地颤抖着,几片落叶旋转着飘落在地,我的马靴正与安康路上的人行道轻轻对话。猛抬头,农贸市场口的小街子上,年岁三十余、黑黑胖胖的农村妹子一边用粗嗓大声吆喝着生意,一边用粗糙、黝黑的双手给顾客兜售她的水果。整个市场,一片忙碌的景象。

       五金店铺的老朱老板,正坐在收银台前打盹,他的脚边,是一条捡来的、被他养成宝贝的黄狗,此刻也在微闭着双眼躺在地上;隔壁手工制作时装店的四川媳妇,正安然地穿针引线,一丝不苟地做着她的营生。一切都是那样恬然。

       迎着天际火红的晚霞,车来车往的安康路娇俏饱满、金光闪闪。而我们的报社,一群虎虎生威、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谈笑风生奔跑着,展望着美好的未来。

       就要离开编辑岗位,我的微信里全是广大作者挽留的文字,其中有许多是云南文学界的前辈老师们。他们文字里流露的依依不舍之情,深深撼动着我的心房……

       仰首之间,两行热泪从我眼里不争气地滑下,霞光中晶莹透亮。

       行道树上,那些青青树叶,正闪烁着迷人的光华,迎接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上一篇:新年那天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